分享

拉上基友一起开家咖啡馆?

 兔子和米奇 2016-04-07
你可曾想過跟好朋友一起創業是什麼感覺?在共同獲得盈利,也可以用獨我觀點討論的情況之下,或許還能保有一些模糊地帶的客觀立場。如同學生時代一起合作製作報告的經驗,從主題選擇、取材方向、再到執行過程與完成報告的結果,都可能發生不同觀點下碰撞出的火花—小則稱為創意激發,大者可能引發一段激烈爭吵。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on River月河 小野リ サ - 曾经的歌系列2

via : freundevonfreunden

柏林的 Companion Coffee,由分別來自溫哥華的 Shawn Barber 與來自澳洲 Perth 的 Chris Onton 所創立。從原本互不相識,卻因為對咖啡有相同熱情,在柏林 THE BARN 咖啡店工作後認識,進而結為同事、好友關係。 私下有著甚好交情的兩位,思考著是否該遠離柏林第三波浪潮的咖啡聚集中心 (Berlin’s Third Wave coffee hub),亦即跳脫柏林現今時髦的藝術與咖啡集中地 Sch?nhauser,在城市的其他角落裡,提供給當地居民與觀光客優質的咖啡服務。

一陣尋覓之後,碰巧好友在柏林知名精品店 Voo Store 裡的咖啡館,正好面臨暫時結束營業,在與店主討論、提案,旋風般地 24 小時後,兩人便承租下這小小空間,接手附近街區咖啡店的設備與機器,展開接下來「陪伴咖啡」的獨特旅程。因應 Kreuzberg 地區的緩慢步調,一開始兩人也順勢在咖啡坊的正業之外有空閒時間,可以做些輕食的研發、開店諮詢甚至是更專精的 barista training ,以及後期茶葉飲料的開發。

與其他咖啡廳強調追溯豆源和產地的方式不同,Companion Coffee 除了與信任的咖啡種植者互相依靠外,更希望擴大範圍至茶葉飲料,以及相關的諮詢服務與培訓課程等等,立基在一個兼顧公平貿易與商業利益的店鋪,提供一個舒適且令人感到平實溫暖的地方。Shawn 與 Chris 並不強行推廣店內主打這種模式,反倒以一種客觀立場推出各式各樣的口味與產地供顧客選擇,讓他們依著各人喜好去調和獨特的口味,單純地秉持著把每種咖啡豆發揮出最佳口感的烘焙信念。

推門走進 Companion Coffee 的人們,也許是有獨特品味的咖啡狂熱愛好者,也或許是僅僅一杯黑咖啡就能滿足口腹之慾的人—他們通常不在乎咖啡豆來自 Yirgacheffe 或是哪些知名產地;在無法確定每位客人以何種態度看待手中咖啡的情況之下,Shawn 與 Chris 不預設客人立場,大門除了歡迎咖啡老饕外,也歡迎當地各行各業居民與觀光客。時常變化的咖啡豆名單,除了成為熟客的有趣體驗,也激起對咖啡不特別了解的客人興趣,更輕易的將咖啡知識廣傳,因此正於歐洲地區流行的精品咖啡遊戲規則,對 Companion Coffee 來說一點都不適用。

Chris 說到 : ' It’s super nice to have the trust thing not being a question anymore. You can have total faith in the other person’s decision-making so it’s nice in that sense. ' 從這兩位既是朋友又是工作夥伴的相處模式,在彼此的低潮時期相濡以沫,在合力創業後又能保有個人空間並兼顧公私分明,訂下私下聚會絕不談公事的原則,所以才能在朋友與夥伴間的角色切換裡,自在而長時間地和平相處。

懸念著咖啡豆漸引起一股追本溯源的風潮,Chris 試想為何茶葉無法這麼做呢?從品質和倫理的角度出發,探訪了茶葉起源地─印度和尼泊爾,逐步瞭解茶葉的本質和咖啡豆的差異,並非簡單貼上履歷標籤便能說明一切,於是認真地尋找供應商,並把相關資訊透明地公開給大眾,希望逐漸把公平貿易咖啡的成功模式逐步複製在茶業的進口和銷售上。這樣一個類似傳遞茶葉文化媒介的角色,也是目前 Companion Coffee 的努力方向。

早已把柏林視為第二個家鄉的兩位夥伴們,仍然願意在有著鴻溝般距離的語言隔閡之中,努力嘗試各種可能途徑,進而朝往想要趨近的方向前進。或許是身心靈早已被柏林這座城市獨有的氛圍感染了吧!在這裡的舒適自在感,是在他處尋覓不到的慰藉,Chris 與 Shawn 仍繼續他們在異鄉未完的故事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