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伤寒论》阴阳易之探讨

 杉木轩 2016-04-07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24 期



作者 / 董正华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 许齐 ⊙ 校对 / 刘刚


I导读阴阳易是继发于伤寒大病后 因房事而引起的一种独立的疾病。阴阳易非女劳复。明确阴阳易的概念,便于临床认识及诊治该病;有助于预防该病,并充实和丰富了性医学内容。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先提出阴阳易的病名。他说:“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熟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裨散主之”。烧挥散方为:“妇人中樨近隐处,取烧作灰,水服方寸匕,日三服。”由于原文未明确提示发病原因,治疗用药特殊,以至后世对该病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主要归纳文献对阴阳易的主要认识及治疗情况,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讨论,供学习及临床参考。



1

 对阴阳易的不同认识 



 男女互易说                                                                                        


将“阴阳”释为“男女”,“易”作“交易、换易”解。据此阴阳易的含义为伤寒大病新瘥,在气血未复、余邪未尽之际而行房事,则男女遗毒互易为病。女病易于男性者,则为阴易;男病易于女性者,则为阳易,故合称阴阳易。


此说可谓传统观点,由晋代葛洪,隋代巢元方等人倡其端:唐·孙思邈,宋·庞安时,成无己等皆附其说。葛洪说:“阴易病,男女温病差后,虽数十日血脉来和,尚有热毒,与之交接者即得病,日阴易。杀人甚于时行,宜急治之。”“两男两女并不自相易,则易之为名,阴阳交换之谓也。“


巢元方说:“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差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差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阳易;其妇人病新差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相感动,其毒度着如人之换易也。“”巢氏不仅明确了阴阳易的概念,而且强调有阴易和阳易之分,还继承葛氏之说,肯定阴阳易是男女互染的疾病。


孙思邈除引用葛氏,巢氏的观点外,还说:“妇人温病虽差,未平复,血脉未和,尚有热毒,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易之病”;“妇人得病易丈夫,丈夫得病亦易妇人。“


庞安时日:“阴阳易病者,阴阳相感动,其毒气着人,如换易也。男子病新差,女子与之交,女子得病,名日阳易;女子病新差,男子与之交,男予得病,名日阴易。“成无己亦云:“大病新差.血气未复,余热未尽,强合阴阳,得病者名日易。男子病新差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得病名曰阳易:妇人病新差未平复,男子与之交得病,名日阴易。以阴阳相感动,其余毒相染著,如换易也。”


明清医家大多师其说,如王肯堂、童养学、喻嘉吉,尤在泾、吴谦、陈修园、程钟龄等。现代也有学者持此说,如刘渡舟《伤寒论讲解》云:“阴阳易病是伤寒病者与不病之人交接,男病传不病之女,女病传不病之男,故云阴阳易。”


按男女互易的观点,则说明阴阳易是一种患伤寒热病后,余热毒邪未尽,通过性生活而传染给对方的疾患。故近年还有人认为“伤寒尚可通过性传染,即阴阳易之为病。这是世界上较旱的有关性生活能传染疾病的记载。”




 女劳复说                                                                                        



此说把“阴阳”作“房事”解,但是把“易”作“复发”、“加剧”解。认为阴阳易是伤寒大病初愈,正气未复、余邪未尽之际,因犯房事而更损正气,使病情复发加重者。提出阴阳易即女劳复。


该说以清初陈道尧‘伤寒辨证》为代表。陈氏说:“男病新差。女与之交。日阳易{女病新差,男与之交,日阴易。细考之,即女劳复也。”把阴阳易释为女劳复,因为女劳复比较多见,易于被临床所证实,故后世赞同此说者甚多。例如王继中《伤寒指归》、李彪《男科证治指南》。等专著皆持该说。近年临床所报道的阴阳易验案,也多是女劳复。




 伤寒变证说                                                                                        



曹开镛说:“阴阳易病是大病初愈,正气未复,余邪未尽,房劳损精而出现的一种变证。”近年有人还从文字学角度考证,认为“阴阳”指男女;“易”指性往来,即性交。阴阳易是指伤寒病后,由于恣欲而发生的一种新病”。此论与伤寒变证说似相同。有人从药用烧裤散解,谓阴阳指男女,男女交换烧裤服之,故名阴阳易。阴阳易是按照烧裤散的主治结合阴阳属性来命名的疾病。”


2

关于阴阳易的治疗 


对阴阳易的治疗,仲景原意是男女互取中挥近隐处,烧灰冲服。意即取内裤裤裆处的布烧成灰,用水冲服。后世皆从裤裆乃阴浊之物,烧灰取其洁净,同气相求,以导毒邪仍由阴窍外出释之。考察历代对阴阳易的治疗,大多遵循烧裨散,并逐渐有所发展。


葛洪补充了鼠矢蓝方及灸法;《太平圣惠方》补充了葛根散等20余方。王肯堂除补充竹茹汤等方外,还提出按六经辨证施治加服烧挥散。“若脉在厥阴,当归四逆汤送下烧樨散;若脉在少阴,通脉四逆汤送下烧裤散:若脉在太阴,四顺理中汤送下烧挥散。所用之药随其经而散自速也。”


现代多主张辨证施治加服专药烧棒散。如刘渡舟主张分寒热两种证型,偏热者用竹茹、花粉、自薇等煎汤送服烧挥散;偏寒者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理中汤送服烧桴散。李彪则把本病分为冲任损伤、阴虚内热、阳虚寒盛、精血亏虚、心肾不交等五种证型,分别选用二仙汤,左归丸、右归丸,三才大补丸、归脾汤合交泰丸等加服烧棒散治之。


3

讨论


 阴阳易是独立的疾病                                                                          



从大量的古籍文献可知,阴阳易是继发于伤寒大病之后、因房事而引起的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既非伤寒原病复发,又非单纯的房事损伤。所以张仲景在伤寒六经病证之后,列专篇讨论。其后,《诸病源侯论》列有“伤寒阴阳易侯”,《千金翼方》有“阴易病己后劳复”,《外台秘要》亦有“伤寒阴阳易”专篇。可见,重要的中医典籍都把阴阳易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对待。但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严重的封建思想及封建文化的缚束,使绝大多数人谈性色变,既或患病也往往隐忍不叙,以至发病原因不明而难以得出正确诊断。所以,历代文献也疏于该病的确切记载,以致还有人怀疑临床是否真有此病存在。其实,《伤寒论》所描述阴阳易的症候在临床是客观存在的,在古今文献中也有记载。如《千金要方》曾引张苗的治例”’,《伤寒论著》记载王友生案“,谢映卢‘得心集医案》载王富春妻案等。这些案例证实,阴阳易临床确实存在。其原发病多为伤寒,温病等外感热病,病后或病中性生活是其发病的诱因;其病确实为男女互易,辨证施治加服烧樨散确实有效。鉴于阴阳易病的客观存在,且发病与性生活有关,这一点也得到现代临床男性病学家的认可,而将本病收入男性病学专著——性相关病症篇、或房事疾病篇内。


 阴阳易非女劳复                                                                          


考察古籍文献,都把阴阳易与女劳复是作为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疾病对待的。如《诸病源侯论》在“伤寒阴阳易侯”之后。又列“伤寒交接劳复侯”。指出劳复是“伤寒病新差,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事得病者。“其病情较重,预后不良。巢氏还引《范汪方》“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差未健,诣华薯视脉。薯日:虽差尚虚未平复,阳气不足,勿以劳事也。余劳尚可,女劳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献妇阐其差,从百余里来省之,住数宿,止交接之,间三日死。”《千金要方》仍引巢氏劳复内容,并举例“近者有一士大夫,小得伤寒,差以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以房事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拳而死。”


然而,王焘却把阴阳易和女劳复混为一谈”,以至将阴阳易当作女劳复。其后伤寒学家在阐释《伤寒论》时,多力主辩之。如成无己说:“若男女相易,则为阴阳易;其不易自病者,谓之女劳复。”王肯堂指出:“女劳复系指男子大病差后,早犯女色而为病者”;“女劳复非阴阳易也。”喻嘉言也

说:“阴阳易之病,注家不明言,乃至后人指为女劳复,大谬。”喻氏分析指出将阴阳易误作女劳复的原因是由于王叔和编次之误,而主张将本条原文移于劳复篇之后。现代刘渡舟教授也强调“大病初愈,因犯房事,使旧病复发者,则为房劳复,而非阴阳易。二者不可混淆。”


综合分析可知:阴阳易和女劳复皆由伤寒大病之后,气血未复.余邪未尽,早犯房事,损伤阴精而出现的一种变证;然而前者易于他人而病,后者仍然为原患者的病情复发或加重。这就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明确阴阳易的临床意义                                                                         


(1)便于临床认识及诊治该病。


(2)有助于预防该病。众所周知,广义伤寒是中医对多种外感疾病的统称。其中当然包括由疫疠毒邪所导致的多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而性生活可能是部分疾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患伤寒病后期,患者应注意生活起屠的调摄,尤其应禁忌房事。一者可以避免耗阴伤精,二者可以避免通过性传染之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