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仰的力量

 amy7711 2016-04-07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2)班冉浩妍

合上《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眼前仍晃动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无论是凶残嗜杀的塔利班,抑或是勇敢忠诚的哈桑,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人的信仰来源于尊敬,有人悲天悯人,亦有人误入歧途。面对书中的阿塞夫等塔利班之流,我们深恶痛绝,而顺服忠诚的哈桑却显得精神高尚,饱受赞扬。到底信仰是什么?哈桑的付出又值得吗?

信仰不是盲目排外,对非本教派的人大加迫害;而是皈依本心,慎重抉择。

书中的阿塞夫从小自认普什图人是阿富汗的真正主人,不仅辱骂哈桑和他的父亲,还对和哈桑一起玩耍的阿米尔深恶痛绝。这样的信仰造就了阿塞夫玩弄外族、视他人性命如草芥的性格。而这种骨子里的偏执也导致他投靠塔利班。然而,真正对宗教尊重敬奉的人,是不会因他人与自己信仰不同而恼羞成怒、大加杀戮的,因为这只会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蒙上排异嗜杀的阴影。如此一来,教派的信仰度就会降低,他人也很有可能只是出于恐惧而被迫皈依,避免被屠戮,而非自愿参加,顺遂本心。这样的教派即便信徒众多,也都是各怀异心,溃散如沙。

信仰不是盲目坚持,漫无目的地相信;而是听从内心,愿为信仰无私付出。

诚然,刚看到哈桑为阿米尔承受侮辱、承认莫须有的偷盗罪名却毫无怨言时,我对哈桑行为感到不解,但当我看到阿米尔后来舍身回到动荡不安的喀布尔市并拼死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时,又庆幸哈桑的选择并没有错,也许从少爷给他念故事时,他便把阿米尔少爷当成自己的信仰,竭尽全力维护。这并非盲目的坚持,而是在深思熟虑后的皈依。他的无私付出最终得到了“信仰”的肯定,他的阿米尔少爷最终走上了一条重归好人的路。也许一开始,阿米尔少爷就只把他当成仆人而非朋友,但哈桑在心里却早已把“朋友”视为信仰。

皈依自己的心灵,才能不让恶魔控制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