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失控是种病,赶快领走这张药方【图文】

 雨霖收藏屋 2016-04-07

很多人常常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工作中遇到挫折困难,就一蹶不振,徘徊不前;想问题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解发生偏差,推诿抱怨;与同事沟通不注重方法,爱激动,易争执… …

情绪作为我们每个人生命里不会缺席的一分子,当其产生时,学习如何与自己的情绪起伏和平相处,不让“小我”引发的心绪蔓延,造成祸害,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必修课。

有着30多年成功职场经历的陈嫦芬老师认为,职场上的人跟事无论从哪个方向发展,终究是围绕“我”延伸的。任何的事情最终结果取决于“我”对事理的追求,对人的理解。

隐形的金箍棒

赠送大家一根“隐形的金箍棒”,希望大家用微笑来点亮自己的生活,也给别人传递更多正能量。假想自己是孙悟空,从耳朵里变出一根金箍棒,把它咬住,面带微笑。这是我自己提醒自己心情转换最重要的秘密。

“小人”扩张法

我这一生都在与非常的困难工作打交道,因为要承担不可想象的责任,所以经常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我有一个自创的减压方法。我定期在字条上给自己画一个“我”的形象,遇到我担心害怕的事情时,就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写下我所担心害怕的事,比如:如果是企业的事情,我会在人外面画一个蓝圈,私人的事画红圈……这些圈会标一个日期。一段时间之后回来检查一下,有时候会觉得有些事情不用担心了,我就把圈涂满,变成一个红点,以此类推,很多圈变成实心的点。当这一刻到来时候,我就会鼓励自己,自己的气场和心力持续向外扩展,持续在超越昨日的我。

我是个很幸运的人,做过很多事。1980年初入职场,我花了七年的时间在律师事务所锻炼。我的第二阶段的职业生涯,是在国际投资银行。当时各大行都在亚洲培养有潜力的人才,我从什么都不懂开始学习,到熟悉跨国专业机构的经营模式,从而成为一个国际职场上的专业管理人员。我有过30余年的职场经历,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里我体会到了两件事情:

第一,职场成功中最重要因素是人的基础素养,如果你的素养够,你有九成的功力,再加上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成为国际一流的人。

第二,职场是由人与事交互衍生所形塑成的互动场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事;有事,就需要有人沟通、处理、化解双方的误解或歧见。职场上人跟事这两件事情无论从哪个方向发展,终究是围绕“我”延伸的。任何的事情最终结果取决于“我”对事理的追求,对人的理解。“我以为”是职场灾难的开始

沟通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活动,然而做好却不容易。在职场里,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愉悦,直接影响到在工作上的表现与成果。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需要揣摩上意的情景,你是否曾经闪过这样的念头:“我是这么想的,但不晓得主管怎么想?”然后自己在心底编写诸多情境,猜测主管意见最可能的风向。这虽是人之常情,然而,这种心态很可能就是“沟通失准”的开始。

如果双方都愿意平心静气地检讨以修补关系,反省沟通中的误会,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解释:“哦,我以为是…,所以误会了。”这“我以为”其实正是误导自己、导致双方“认知歧异”的主要原因。

办公室里许多让自己感到委屈的情境,说穿了大都是由“认知歧异”带来的沟通不畅所致。所谓的“翻旧账”,就是因为前几回的歧见还没有完整弭平,新的争执又接踵而来。

每个人在表达时,都习惯从自己的“内容角度”出发。而接收方解读信息时,也会有他自己的“内容角度”。作为沟通双方的两个人,在“内容角度”选取上,从一开始就可能不同,更不用说结果了。若不经过反馈校准,说得越多,只会越觉得与对方“鸡同鸭讲”,像是两条平行线,无法交会。

所以,说话时一旦发现对方好像没有立刻明白,最好耐心地微调自己的表达方式,再试试看。

回到上面提到的场景,经验较少的上班族,应当寻找机会向主管或同事求证,试着校准彼此间的认知差异,以减低误解发生的可能性。主管或许会因为你看似紧张兮兮的样子而嫌烦;但是礼多人不怪,多探询几次,估计你也可以逐渐理解主管做判断的逻辑,这是有利于彼此沟通的方法。

职场里怎么做才叫“会沟通”

我在课堂上喜欢问学生:“假设今天有十位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受邀来参加校园论坛,气氛非常热络。你们猜这些大人物彼此间会聊些什么话题?”

几次测试下来,大部分学生无外乎:“您等会儿要谈些什么呀?”“您公司产业最近动向如何?”“您怎么会来这论坛呢?”这些回答充分反映了学生经验匮乏及涉世不深,不清楚老到者如何开始“沟通”。

寒暄是人际沟通的第一步,是与陌生人对话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其中的分寸拿捏与个人平常的沟通素养相关,与自信心也大有关联。

“那老师在那样的场合说些什么呢?”学生问。我会直截了当地说:“我是第一次来这所学校,您呢?”“昨晚在音乐会远远见到您,来不及打招呼,昨天的演奏真是很好。”“最近看到贵公司的研究有新突破,真是恭喜!”这些谈话都很得当,也暗示谈话双方均有不错的素养。

一个人必须具备清晰的思考能力与逻辑架构,才能驾驭语言、精准表达自己。“言之有物”的人,大家都喜欢; “言之有物”,不仅指说话人能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传达不俗的见解,同时也能使信息接受方轻松理解其想要传达的内容,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个完整且丰富的“沟通”过程。

双方向的沟通最有效率。要想保证沟通质量,当事人必须负责把话讲清楚,让对方清楚他的意思,不产生任何误解;同时也要负责听明白对方话里的意思,不发生任何差错。

沟通切忌轻率臆测。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其实不然。我来举个“眼见不足为凭,真相可能不只一个”的例子:

你看到了什么?一堆散放的字母块?

现在看到什么?

是不是跟原先以为自己看到的差距很大?

我们把这个实验应用到职场情境,得到几个心得:首先,在尚未认知事情全貌之前,切勿过早判断——这是上班族易犯的毛病。

其次,向主管汇报或与同事讨论时,应该把“已知事实”与“个人意见”分开表述,才能清晰论理,供主管参考,以做出优质判断。首先专注在描述自己所知的事实;然后对特定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建议等到主管问起任务相关信息时,再阐述个人观点,避免恣意发挥议题外的个人意见。职场沟通力是这样炼成的

“沟通”二字很容易理解,然而很少人会满意自己的表现。想学好“沟通”,得先牢记“沟通”是为了流通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好的沟通让双方意识的发出与接收都畅通无碍。

我在瑞银投行服务时,经常承办大型企业IPO的案件。在正式上市前,我们银行团会负责带着公司团队到全球路演,向投资人推荐公司。在此之前,公司团队必须与我们一起准备近千个问题与答案,以便让公司的领导们会见各投资机构时,能够应付自如。

锻炼职场沟通力的一个好方法是经常找人练习沟通,训练自己面对任何人时都能自在地说出心中的话,同时了解对方心中的意图,是培养沟通能力的基础功夫。

此外,摄影被认为能直接反映出人在沟通时必然存在“认知差异”。经常练习摄影,并与他人作品比对,可以体会到面对同一信息的不同视角。有了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与人互动时,会更愿意倾听对方不同的思考,也更愿意理解、校准自己原先的认知。       办公室争执发生后,如何把控情绪?

办公室里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冲突之后怎么处理同事关系?情绪是我们生命里不会缺席的一分子,学习正确面对职场冲突,并接纳并舒缓情绪,不让“小我”引发的心绪蔓延,造成祸害,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必修课。

当情绪产生时,很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的情绪起伏和平相处。

当年我赴香港工作,顺利争取到雷曼兄弟的高管职位。很快我便发现自己的专家知识与技能,在这里是不足用的。尽管忐忑心虚,仍是好强。一次会议中,有两位与我同级的男性同事批评我绩效不佳,他们居然说:“我们来帮你做生意吧!”我内心充满了被冒犯的感觉,这让我一时语噎,气愤难耐。还好,此时我的内心告诉我,对方说的并未违背事实:我人生地不熟,业务开展确实迟缓。于是只能压抑着怒气。

在回家路上,与我同行的美国籍主管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他说,“Felice,我知道中国人不喜欢与人产生冲突,但要知道在专业的国际化机构中,办公室的沟通是对事不对人,只有直来直往针对问题讨论,效率才能最高。当你学会跳出来,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你就能理清事情的症结,你的心很快就能定下来。你是聪明人,不妨想想,你是想一直记挂被冒犯的感觉,还是回头向他请教做生意的经验,真正做出业绩让他们刮目相看?”

下班后,我主动走进同事办公室,表明自己希望向他学习。我主动“示弱”的表现,也让他很不好意思,从那之后,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冲突就这么解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