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一次吊针,短三年命?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可怕呢?

 women1413 2016-04-08

打一次吊针,短三年命?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可怕呢?

最近有个新闻:深圳某男子,平时身体健康,一次患病在某诊所打了吊针后,当场丧命。这样的新闻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了,由此,关于打吊针这个问题,又一次成为了百姓探讨的热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打吊针当成治疗病情的常用方式,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哪怕只是腹泻或者感冒,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要打点滴,而且一般都要两三瓶。很多人选择打吊针,是认为这样好得快,而且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危害,何乐而不为呢?

打一次吊针,短三年命?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可怕呢?

殊不知, 在挪威,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吊瓶!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不到不得已也是不会打吊针的!当然,我们不能只和发达国家作对比,毕竟国情不同,每个医师的医术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有人说,“打一次吊针,短三年命”。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杀伤力。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可怕呢?下面就给大家讲讲打吊针的危害: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医学上有一个治疗原则: 首先应避免滥用药物, 其次能服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能输液不手术。

然而现在许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会莫名其妙建议你输液,而普通百姓并不知道自己这个病情到底需不需要输液,也因此导致许多无辜百姓莫名被宰。(当然,有一些疾病确实是需要吊针,小编在此不敢否认吊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由于嫌弃药物的味道难闻而不愿意吃药片。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个冒险。我们不该忽略的是,吊针是直接把药水输入你的血液。这样药物就会直接接触你的血液,这样确实效果会很快,但是潜在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身体对吊针药物产生过敏现在或者药物反应,那么致死或者致残的速度就会更快、可能性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医生有问你,“你是要打针还是吃药?” 建议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切不可盲目决定。

很多诊所喜欢给患者开的吊针一般都离不开抗生素(消炎药)。然而,在打吊针之前也只是简单的询问患者,是否对一些什么药物过敏?很多患者都会被问得莫名其妙,我只是个普通人,哪里知道会对什么药物过敏?所以一般都会回答,不会。事实上,对青霉素(消炎药的一种)过敏的人并不少数,正规的医生在给患者使用青霉素类的消炎药之前,是应该给患者做一下皮试的,确定不会过敏,才可给患者注射。所以,这也是打吊针的潜在风险之一。

至于打一次吊针,短三年命。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可忽视随意输液的危害,也不要随意的打吊针,如果病情确实是到了需要打吊针的时候,建议大家最好是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破解健康谣言,传播医学常识——欢迎订阅 【蛋壳】 公共营养师与您在线交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