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重心脏病拒绝吊针或错失治疗良机

 GXF360 2017-11-15

严重心脏病拒绝吊针或错失治疗良机

□郑永仪

因为抗生素滥用的影响,吊针在大众的印象中几乎已经“妖魔化”,很多市民甚至有了“所有吊针都是抗生素”的认知。加上今年来各省市纷纷出台新规“喊停”门诊静脉注射,更使“拒绝吊针”成为“信条”。几乎每一位市民都知道滥用抗生素可以有“毒副作用、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DNA感染”的危害,但是,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真的应该“全民拒绝”吗?

案例

一周之前,郑伯因心肌缺血在医生的建议下办理了住院并开始打吊针,三天之后进行第二次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显示其病情有明显好转。医生建议郑伯继续打吊针,却遭到了郑伯的“实力拒绝”,其理由是——“报道说打吊针不好”、“在国外这都是没办法的办法”以及“打吊针会有副作用”诸如此类。

对于郑伯不愿意接受输液治疗的想法,家人表示十分不能理解。“心脏问题可大可小,加上之前的治疗已经说是有效果了,为什么就不能坚持呢?”

严重心脏疾病吊针尤其必要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益业表示,通常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打吊针不是一个必须的治疗手段,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如伴有明显的缺血症状,打吊针的确能扩张血管使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改善。至于是否需要打吊针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普通的心绞痛含点硝酸甘油也就能够缓解了,但是如果像案例中患者一样需要入院治疗的话,可能病情则会相对严重一些,这时候口服药物配合静脉输液疗效是会好些。静脉输液也是有意义的,不能一味排斥。”

他提醒,有些严重的心脏疾病,如严重心绞痛,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这些往往需要紧急住院治疗,且必须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静脉用药。

静脉给药更精准口服药物或致错失治疗时机

赵益业提醒,门诊对静脉输液的控制是因为抗生素滥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静脉用药都是抗生素。而且很多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静脉输液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比如有些系统疾病是没有口服药的,或者说口服药见效慢,这时候静脉用药就不容避免了。

他表示,相较于静脉给药,口服药物不能精确地控制药量、治疗缺乏精准性。但是在病情稳定之后,可改回口服药物治疗。

另外,像急诊中的重病患者,如出血、急救、严重感染、食物中毒、心脏疾病、外伤、肺炎及水电解质紊乱的,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更好。他提醒患者切勿因为盲目拒绝静脉用药而导致错过治疗时机。

防范过度影响临床治疗

针对患者拒绝继续打吊针的理由,赵益业表示由于当下医患关系信任度的下降,这可以理解,但是他也提醒,“说到底医生毕竟还是专业的。会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了解、诊断,以及治疗指南的把握,规范客观地引导病人进行治疗。这种情况下病人还是应该听取专业建议的。”

他同时表示,也不排除有些医生会因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而鼓励患者多用药,“大部分这些属于资源浪费的问题,比如原本一种药品能够解决的问题开了两三种药品,但一般不涉及会引起医疗事故的原则问题。”患者根据自我感觉或者是道听途说输液的危害从而对医生医院的信任度下降,一味排斥医学解释、医生诊断和治疗意见,是不可取的一种行为,“往往会影响到临床治疗,甚至可能带来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专家对话

问:很多人说打吊针会产生副作用,这是真的吗?

答:药物会有一个严格的工艺规范及制作要求,因此一般来说副作用都是可控的。但是因为静脉用药的药物与口服药物相比,成分不纯粹,或除治疗疾病成分外还有些意义不大的其他成分掺杂其中,可能会由此产生副作用,也可能是用药时间久之后这些无意义的成分在体内蓄积后的表现。此外,像个体差异、过敏反应等也是吊针的副作用,但绝大多数的静脉给药还是安全的。

问:有观点认为有些人不打吊针病总是好不了,是因为吊针会造成依赖性?

答:这个不是绝对的。大部分稳定的疾病,口服药物就能起到疗效。但是有些慢性病,由于会反复发作故需要反复地使用静脉输液,像是严重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差、消化系统严重疾病、逐渐加重的慢性病,这些不是因为依赖而需要长期用药,而是治疗疾病本身的需要。

问:冬天到了以后,很多老年人会到医院打一些通血管用的吊针,甚至会主动要求打,这种您觉得可取吗?

答:事实上除了抗生素滥用之外,通血管药物滥用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尤其到了冬天。冬天由于气温低,血管容易收缩,血流减缓甚至凝滞,微循环能力跟供氧能力都有所下降,中医上讲“不通则痛”,一痛的话患者就会来打吊针。确实这个药物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帮助改善微循环能力,改善缺血的情况,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有很多口服药物事实上也有这样的效果,不一定所有心绞痛的老年患者都需要到医院打吊针。就算要,也一定要先跟医生沟通过,听听医生的意见。

——摘自《广东科技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