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著作《大观茶论》,宋朝茶文化到达历史顶峰,绘画创作《文会图》为国家珍宝,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文绘图》
《大观茶论》是宋徽宗赵佶关于茶的专论,全书二十篇,有序、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和外焙。从茶叶的栽培、采制到烹点、鉴品,从烹茶的水、具、火到色、香、味,以及点茶之法,藏焙之要,无所不及,有的至今尚有借鉴和研究价值。反映了宋朝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茶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宋徽宗推动了宋代茶发展,宋代官茶成为皇家宫廷御用茶 宋徽宗对茶具的选择也很在行,其在《大观茶论·盏》中的论述便是很好的证明:“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 宋徽宗所推崇的这种茶盏名“兔毫盏”,外饰为细长的条状纹,条纹在黒釉的陪衬下闪烁出银光,状如兔毫,故得其名。配上御用官茶,堪称绝配。 徽宗对于水的看法,与陆羽《茶经》的观点相合,“水以清轻甘洁为美,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虽轻甘无取。” 好水配好茶,成就一碗好茶汤! 七汤点茶法,是《大观茶论》最为精彩的部分,对点茶技巧说明得非常详细、对茶筅搅拌的轻重、方式也多有著墨: “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三汤多置,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四汤筅欲转稍宽而勿速。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六汤乳点勃结则以筅著,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 千年的大宋官茶,从选茶用水再到最后的点茶斗茶,这不仅仅是一种茶道,更是一种文化奇观,也是淡然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抛尘世纷争于度外,煎一炉山水,斟一瓯官茶,焚香展卷,掩卷弹琴,琴罢品茗,一派儒雅文化气象…… 茶道源于大宋 茶道 用言语来说 内外关照,苦中作乐 在不完美的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在刹那间 与大宋官茶 一起体会永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