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法”不对,你白受了多少苦?

 zy_mwt 2016-04-08



                                      一校:悟旭

二校:蒋红钢

编辑:邱贞标

自古以来,中药服用就很有讲究,其如用兵,也讲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阳气出入人体顺应天时规律,在适当的时间服药可乘阳气载药力达病位;

地利:病位有高下,即如何使药物快而持久地临近病位而作用;

人和:即根据人体对药性的感知差异而择时服用,减少刺激不适感,保持好情绪。

如何做到?这就是中医智慧的服药时间和服用方法了。

一、服用时间

为什么有餐前、餐后服药之说?因为食物,食物能直接影响药力的吸收发挥。大致规律是:

病在横膈以上的,要饭后服药,食物将药承载在上,药力就会停留在临近胸膈的高位发挥作用。

病在横膈以下的,要饭前服药,通过食物促胃肠蠕动将药往下传送,药力就迅速下行。

病在四肢血脉,要早晨空腹服用,早晨阳气由内出外,顺应天时药力易随阳气外达。

病在骨髓及三阴内脏疾病,要半夜服药,夜里,药力顺应天时阳气内守的缘故。

下面以服药时间分类明细阐述:

1.饭前服(饭前30~60分钟)

适宜疾病:病位在膈下的如肝肾虚损、肠道或腰以下的疾病

理由:没有食物阻隔,药液能最大面积地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由胃入肠,充分被吸收而发挥药力。

2.饭后服(饭后15~30分钟)

适宜疾病:病位在膈上的如心、肺、胸膈等疾病

理由:食物载药在上,临近胸部病位,近距离发挥药力减少耗散。另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两餐之间)

适宜疾病:如脾胃病

理由:脾胃病本胃气弱,餐前易过饥,餐后易过饱,两餐之间胃功能最佳,利于吸收。

4.空腹服(早晨空腹)

适宜疾病:如虚劳病、虫病、四肢血脉病

理由:空腹服滋补的汤药最利充分吸收;驱虫药可迅速入肠,血药高浓度而迅速生效;四肢血脉病的药物易借助阳气的外出而达四末;当然泻下汤药也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睡前15~30分钟)

适宜疾病:心血亏、失眠、积滞、胸膈病等

理由:夜间阳气内守,载药而安内。另通过调整睡姿可增强药效,如头部病,宜去枕平卧;左右两肋病症,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睡前服1次,次晨空腹再服1次)

适宜疾病:主要是指虫病

理由:便于彻底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7.不拘时服(频服或每1-2小时服1次)

适宜疾病:急性重病如晕迷、休克等

理由:让药效高浓度且持续地作用人体。相对而言,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二、服用方法

一般规律是:一付汤药每天分早、晚各服1次,也可分早、中、晚各服1次,依胃肠吸收能力与汤液熬煮量来定。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

具体服用方法如下:

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凉至40度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是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等。

5.频服:凡咽喉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持久充分接触患处,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点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