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重,如何除

 我心飞扬695 2016-04-09



湿气重,如何除?
头昏脑涨、舌苔厚腻、食欲不佳、脸上起疹子、虚胖……面对这些症状, 很多人都会得出“湿气重”的结论,可是你真的了解“湿气”这个概念吗?
湿也分内外
湿气,就是中医中的湿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湿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四季变化中,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内湿则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失健运,湿自内生;或素体中气亏虚、脾肾阳虚,极易酿生内湿。外感湿邪屡次侵犯人体,最易损伤脾阳, 影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导致内湿的产生。反之,若脾虚水湿内停,对外湿的运化功能减弱,每易招致外湿入侵而发病。
湿邪有哪些特点
中医认为,湿属阴邪,具有两面性,与寒气结合,变成寒湿,若与热邪结合,会变成湿热,但是总的来说,它还是阴性的邪气。
湿气重浊
表现出趋下、浊腻的特性。如湿邪侵犯肌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黄帝内经》记载“因于湿, 首如裹”,是指头胀紧绷感、昏沉沉如戴有帽子;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人带下黏稠腥秽等。
湿性粘滞
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湿病症状多黏腻不爽,如表现为小便不畅,大便黏滞不爽等;二是指病程迁延时日,缠绵难愈,或时有反复,如风湿病、湿温病。“黏滞”两字则反映了湿邪流通不畅的特点,使得机体气血不能正常流通,很容易与各种邪气混合起来,是各种邪气的载体。



阻遏气机

湿邪黏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湿邪最易妨碍脾的运化,中医称之为“湿邪困?脾',?可见?四肢困倦、纳呆、胃脘痞满、胸闷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久之必然损伤中焦阳气,出现脾阳亏虚的表现。?
如何防治湿邪
针对湿邪的性质及传变规律,中医治疗方面主要采取健脾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芳香化湿等方法。
例如:
湿困脾胃,选用二陈汤、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湿热蕴脾则用黄连温胆汤;湿阻经脉则用独活寄生汤、九味羌活汤等;暑湿伤胃者选用葛根芩连汤等;湿浊壅盛时,加用藿香、佩兰等芳香醒脾化湿之品,若要健脾和胃,加入白扁豆、薏苡仁、砂仁等。

对于日常养生来说,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1、我们常用的食物里有一些能够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例如薏苡仁、麦芽、山药、红豆等。如果感受风寒湿气了,可以服用一些姜汤祛湿散寒;夏季暑湿之气较重时,冬瓜、绿豆、扁豆等能够利水化湿。

2、湿气较重的时候,食用的水果可以选用苹果、桃子、橘子、柚子等,尽量不要食用香蕉、火龙果、 芒果等黏腻上火的水果。

3、做菜的时候,适当放入一点香料,比如白豆蔻、砂仁、花椒等,这些食材多能芳香醒脾化湿、振奋阳气,但是要注意不可多用,以免辛辣伤阴。




(百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