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水录(六十三)对待有别 心无分异

 许多郎 2016-04-09

徒:师父喝茶

师:好

徒:师父,我有个问题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些学生送东西来,您就收下了,有些学生送东西来,您就不收呢?我看到他们都是一批进来的学生,难道您对他们的感情有所分别么?

师:他们都是不错的学生,既懂得尊师重道,学功夫又都认真努力,他们对老师都很好,我对他们也都很认可。不同之处在于,有些学生的经济情况没有那么好,有些则家境富裕,对于家庭情况好的学生,他们会送一些比较贵重的礼物,尽管在他们看来,这些只是比较小的花销,而且也仅仅是向老师表达的一份小小的心意,但对于老师来说,心意当然可以收下,但贵重的礼物,一来老师的物质生活向来简单,这些礼物对老师来说并不需要,这无疑是一种浪费。二来,贵重的花销更没有必要,哪怕并不影响富裕学生的生活,但老师不希望学生在学拳的费用之外,有更多的消费和支出。三来,不希望学生养成这种送礼,以及送贵重礼物的习惯,这不是老师的需求,更不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四来,不希望学生之间形成这种影响和对照,家门之中应该形成谈拳论道的学习氛围,而不是攀比物欲,争送贵礼的不良风气。至于为什么有些学生的东西我还是收下了,一方面,这些学生的经济情况并不怎么好,但他们非常有心的想表示一些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护,送来的东西并不贵重,有的时候只是一点水果和自制的点心,但却承载了他们的一片心意,让师父不忍拒绝。所以,我也就区别对待了。但除了学费和平日一些简单的水果以外,送现金红包的,一律都不会收的,没有这个必要。以后你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要和对方说明白,并且替我婉言拒绝。

徒:明白了师父,那么平时您对这些不同的学生和徒弟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师:在师父的眼里,会尽量对所有的徒弟和学生一视同仁。当然徒弟因为和师父接触的时间比较久,并且互相经过了大量的接触和考察,互相了解的深入许多,在关系上可能相对学生要亲近一些。但在教学方面,对徒弟和学生的态度都是一样的,相对来说,可能会对徒弟的期望和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当然,不论学生还是徒弟,练功的勤奋程度,对道的证悟程度,对师父的尊重和关心程度,对家门发展的贡献程度,师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论富裕还是贫困,或方式形式上有怎样的区别,每个徒弟和学生对功夫,对师父,对家门付出的心,是师父对大家认可的唯一标准。这个心,付出的越多,师父越要付出的更多加以回应和回报。所以在心的标准下,师父对每个人都是一致,并且公平的。所以,不需要把精力放在给师父红包,为师父买东西,或者如何跟师父走的更近的事情上,把功夫练好,用心在钻研功夫里,用心对待师父和师兄弟,用心维系好家门的团结和发展,就是对师父的最大和最好的回报。

徒:明白了师父,我看到有些徒弟或者学生,想和师父您走的更近一些,为什么您会去有意的调整这些关系,难道走的更近一些有什么不好么?

师:师父非常理解徒弟或者学生想和师父走的更近,关系更亲密的想法,其实每个徒弟和学生可能都有这种想法,而且我也非常认同,也相信绝大多数的这种做法,是出于对功夫的热爱,对师父的尊重和爱护,但作为师父来说,在这种关系中,必须做到尽量对每个人都一致。为什么要这样呢?第一,自然而然的情感,清淡如水的关系,相对于炽热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热烈的关系,往往难以持久,热的越快,冷的越快。师生的关系,要基于长期的教学相长,基于长久的相互付出和互动,而不在于一时的亲密,所以平淡而自然的关系,才能走的更长久,更有滋味。第二,大家想把关系走的更加亲密的意愿之后,必然隐藏着对师父不同一般的期望和需求,要么是希望师父能更加关照,要么是希望师父能重点指导,正如上面所说,师父对徒弟和学生的认同,只基于他在功夫上用心付出的程度,即使和师父的关系再近,你不好好用功,或者功夫不到,师父也一样不可能有什么特殊照顾的。这样一来,期望就变成了失望,炽热也会变得心凉。所以与其过高期望,不如踏踏实实的练功,正正常常的相处。自然会走的长远,收获良多。第三,在物质上付出比较多的,会对经济没那么好的学生和徒弟造成压力。大家会担心是不是那些走的近一些的,师父会另眼相看,格外关照。所以,师父用这种方式让所有的其他人心安,只要你用心练功,师父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徒:原来如此,师父的用心我明白了,只有好好练功才是对师父最好的报答,我们会努力的,师父请喝茶。

师: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