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传统武林中的师徒关系:师徒如父子

 九天凌霄阁 2019-10-31

修习武学,如果能如果有机缘能跟在老师的身边,随时候教,那么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不过这也要你有一颗真实求学之心。记得听过南宁同门陈亚宗兄,与姜国建兄叙说他们当年在李兆生老师身边事宜,也是历经磨难多多。

阿建言及当年刚开始跟在(李兆生)老师身边之时,早晚要练功,白天还要到天龙阁帮忙裱书画,有时忙得早上都不能坐下来吃,买了边走边吃。

但是他前三个月经常受气,怎么受气法?老师看他裱完书画,特意找了个放大镜一处处来看,只要有一点不足就大骂。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只要做错一点小事,就是一顿骂和说,当时阿建的心理是什么感受?他跟我们叙说时说:“烦死了”。

因为老师的处处刁难(实际上是磨炼),他不得不处处小心,专心做事,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用心。等到时刻守住心,自然就把事情给做好了,功夫也很容易上手了,以后老师就再也不骂他了(当然有时偶尔做错了也会说)。

当时亚宗兄在旁边开心地笑,说:“你不来之前,老师天天骂我,你来了,我就好过了,不骂我了。”这种骂其实是一种打磨,是一种心性的考验和提升。

常人做事,表面上是认真在做了。可是实际上呢,可能只是潜意识在做,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心却早不知道跑哪去了。很多人为什么练了一辈子武功,为什么始终出不来功夫,就是因为没有守住这颗心。每天的练功只有动作而没有内炼。

心在才是练功,如果心走了,则只是体操矣。正如《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所说:“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

跟在真师旁边,除了能时时得到言传身教,学习功夫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照,灵光的照耀,使人的身心得以洗涤、升华。

但是如果你有这种机缘,你能受得了吗?我记得以前有人想拜师,当时先生说,你先站够三个小时大字桩再来。于是他回去练了,等站到三个小时后,来到老师面前。老师叫他回去再站,站到五个小时再来,于是他气呼呼地走了,再也没回来。

这是什么?这是心性过于刚强,受不得一点委屈。这样能练出功夫来么?真正的功夫是要有恭敬心,要师说什么,徒弟就认真去做。因为师是过来之人,知道路怎么走

但是如果收了一个徒弟,你说的话合他心意,他就做;不合心意,他就按自己的来,这样练功很容易出问题。记得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练功很勤快,因为练了没多久,就出效果了。

当时他很兴奋啊,于是每天练很长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练功,一天练十二个小时以上。李老师知道了,就叫人跟他说,别这么练了,练功要适当。可是他不听,后来呢,练不下去了。

传统的师徒关系不是那么简单,“师徒如父子”!收了一个徒弟就得好好地为他着想,他有灾有难,做师父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去化解。可是如果徒弟不听话,出了问题怎么办?所以古时候,师父收徒弟是非常谨慎的,徒弟做错了事,师父得承担责任啊。

那么是不是凡是师父说的话,徒弟都要听呢?这得看这老师是不是真师,传的是不是真法。比如我前段时间听的一件事,一个武馆馆主,太极拳的老师,教他的学生,重心要从膝关节后头走下去,说这样能出功夫。这不是笑话嘛?

重心是什么?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叫做重心。人体的重心能从膝关节后头走下去吗?反正我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也做不到,应该说是个人都做不到。

可是这样的人就有一帮学生在旁边为他呐喊,助威,叫好,于是有些无知的人就被骗上当了。上当的人可以说是可怜又可悲。花费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学不到功夫,这是可怜。可悲的是这么明显的错误,一看就不是真正的老师也分辨不出来,这说明没用心、用脑去思考。

古武林之风,是师寻徒,亦是徒寻师。师父找徒弟是很用心的,要观其言行,考其心性,久之方可授其真要。而徒弟寻师父亦不容易,师可是真师?道可是真道?古从言“投师如投胎”,找错了师父,可能就会误了一生,但是遇真师却也不可错过。

《修真秘籍-论师徒》语云:“师徒如父子。父慈子孝,师能徒尊。此自然之理也”,这就是传统武林中的师徒关系。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丹经武学第一代学子

真元修真法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