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禾本科植物,高1米有余,花穗下结出珠果,成熟变黑,除去黑壳,取出种仁,即为薏苡仁,亦药亦食,又称薏米。健脾利湿,又能除痹、排脓消痈,治疗风湿痹痛和肠道感染。还能治疗山岚瘴气,水土不服,才有薏苡明珠之谤。薏米抗病毒治皮肤软疣,且能美白除斑,用于多种皮肤病。 薏苡仁是禾本科植物,就是一种粮食,地里长得庄稼 高1米有余,花穗下结出果实,像一颗颗珠子 等果实成熟后,珠子就会变成黑色 除去黑壳,取出种仁,即为薏苡仁,亦药亦食,超市多标成“薏米”。 薏苡仁的药用价值:
薏苡仁的主要作用是健脾祛湿。 什么是湿? 湿是一种外邪,侵犯人体之后会产生很多疾病。最常听的就是风湿了,表现为关节酸痛等。湿邪侵犯人体导致的疾病特点如下: 湿性重浊: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身体特别发沉的感觉,这就是湿邪作祟,暑天湿气大,最为明显,有时候还会感觉脑袋发沉,像扣一个大帽子似的。 湿性粘腻:如果身体里有湿邪,自己就能感觉出来,有的人总觉得嘴粘;有的人表现为大便粘,排出来的粪便粘便池,不好冲走;有的人还会表现为皮肤发粘,脸上像是挂了一层油似的。 当然湿邪还有其它特点,只是列举几个典型。 人体怎么会感受湿邪呢? 一部分人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潮湿阴冷,感受外湿;但大多是人是有内湿,体内产生的湿邪。 体内为什么会产生湿邪? 中医讲脾能运化水湿,掌管着体内的水湿代谢,如果饮食不当等因素损伤脾胃,就会导致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停留体内而生病。 薏苡仁既可以健脾,使脾恢复正常,又能祛湿。所以它能治疗所有湿邪导致的疾病,包括风湿关节酸痛、水肿、腹泻等等。 薏苡仁还具有消痈排脓的作用,汉代张仲景用它治疗肠痈,相当于现在的阑尾炎、肠道感染等。 现代研究发现薏苡仁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因其本身就是一种粮食,亦食亦药,可以长期服用,实为养生保健常服之佳品。 薏苡仁的美容作用: 刚才提到的粘性皮肤,最适合应用薏苡仁了,因为它健脾祛湿,能够改变您体内湿性环境,自然能改变您的皮肤。不过应用薏苡仁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您长期服用一段时间,每日用来熬粥即可。 薏苡仁能消痈排脓,还适用于脸上的痘痘,尤其是含脓有白点的痘痘。照样是熬粥服用,也可以将薏苡仁研成粉末煮水喝。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外涂皮肤软膏有时很难根除。可以试试薏苡仁,冲服薏苡仁粉或薏苡仁熬粥,短则几天、长则几月,软疣自动脱落,皮肤光滑如初(但不是个个有效)。 薏苡仁还具有美白除斑的作用,对于一些老年斑或皮肤黄斑,可以用薏苡仁研成细末,用少许蜂蜜(或蛋清、牛奶)调和,做成面膜,每晚外敷,可以使皮肤光滑细腻、白净有光。 小提示:薏苡仁很硬,熬不烂,如果煮粥,最好提前泡上半天。薏苡仁放置久了,容易受潮发霉,颜色变黑,购买时需要注意鉴别。 薏苡仁的小故事: 有个成语叫做:薏苡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故意颠倒黑白,糊弄是非。 典故出自《后汉书》: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翻译一下: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驻扎在交趾(今越南北部)的时候,经常吃薏米。据说常吃这种果实能增强体质,避免瘴气的侵袭。交趾的薏苡果实很大,马援在率领军队返回时京城时,将它满满装了一一车,准备带回去自己种植。 京城里的人从没看到过薏米果实,还以为马援从南方带来了不折不扣的奇珍异宝。许多权贵见马援毫无“孝敬”的意思,心里都很不痛快。只是当时马援深受光武帝刘秀信用,那些人只能咬牙切齿的暗中咒骂,秋后算帐。 马援活着的时候,那些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后来,马援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得病而死,他的仇人,光武帝的女婿梁松便乘机诬陷他,说他贻误军机,又说他在交趾贪污大量珍宝。那些心怀妒忌的人也一个一个地出动了。先是有人上书,详细叙述马援当初将一车珍宝从交趾运到京城的种种情形。光武帝看到接二连三的告诽谤状书,勃然大怒,把封马援为新息侯的大印都追收回去了。 马援的家属为此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甚至不敢将马援的灵柩运回家乡,只是在当地买了几亩地将马援草草安葬。马援的宾客、朋友没有一个人敢来吊唁。 马援的妻子和侄子马严并不知道马援究竟犯了什么罪。一天,他们用草绳把自己绑了,上朝请罪。光武帝把梁松的诉状给他们看,两人这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他们连连上书诉冤,陈述事情的真相,共上书六次,言辞极其悲切哀伤。这期间出有其他官员为马援说话,光武帝这才允许他们为马援举行葬礼。(因翻译耗时,此大段摘自百度) 后来,白居易还曾写有“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的诗句。 真实的历史,演绎一段神奇故事,化作成语,变成诗句,薏苡明珠应为学中医必修之典故。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如果看不懂,请绕行啊,直接跳到下一部分。 《神农本草经》: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名医别录》: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药性论》:昔马援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本草图经》:故范汪治肺痈,仲景治风湿、胸痹,并有方法。 《本草经疏》:薏苡仁正得之燥气,兼禀乎天之秋气以生,故味甘淡,微寒无毒。阳中阴,降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曰: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此药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久服轻身。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甘以益脾,燥以除湿,脾实则肿消,脾强则能食,湿去则身轻,如是则以上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 《本草备要》薏苡去湿要药,因寒因热。皆可用也。 薏苡仁疗湿痹、肠痈参见金匮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用药分生熟,渗湿生用,健脾宜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