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昵称30694798 2016-04-10

纵然不熟悉《三国演义》,也很少有人会不知道人教版语文课文上的《杨修之死》。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文人,杨修被杀背后往往能牵引出几个“风雅至死”的故事。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第一件是曹操在花园大门上书写了一个“活”字,杨修马上举手说曹老师的意思是门太“阔”了;第二件是曹操在食盒外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又说哎哟曹老师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大家快来吃;第三件是常说自己“孤好梦中杀人”的曹操假装做梦杀死了贴身的侍卫,杨修又感叹“曹老师才没做梦,你们(这几头猪)才在梦中呢……”;第四件就是最终将杨修送上了奈何桥的“鸡肋”事件,一代文学家杨修最终用生命谱写了一个大写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大约也正是历代帝王对文人们的由衷感叹吧……

或许是因为对难度的控制,人教版《杨修之死》却忽略了杨修耍的最有技术含量的小聪明,那就是破解“曹娥碑”。曹娥是上古孝女,东汉才子蔡邕曾为之题八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杨修二人前往曹娥庙祭拜时见此八字,杨修当即领悟,而曹操一边走一边思考,整整离开了三十里地才恍然明白,对杨修惊叹道:

“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很显然当时这一对好基友的感情甚笃,那么“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八个字是中国最早的字谜,而其谜底可以通过杨修的解释道出:

“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辞)’;所谓‘绝妙好辤’也。”

杨修与曹操的典故让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暗扣“绝妙好辤”四字的曹娥碑更加出名,最终使“中国最早的文义谜”花落“曹”家。那么,文义谜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绝妙好辤’比“阔”、“一合酥”、“鸡肋”之类的“谜语”更有技术含量呢?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如果要在谜语中分三六九等,那文义谜便是谜语中的“贵族”。

谜语大约分为三类:文义谜(灯谜)、事物谜(民间谜语)、特殊谜。平常意义上的谜语指的一般都是事物谜,也就是草根味十足的民间谜语。事物谜一般通过对事物特征进行描述的方式进行隐射,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等特征,除了少量字谜外一般谜底都是具体事物。从文风上来看,事物谜一般都是四句的“打油诗”,通俗易懂,废话连篇(笑)。比如: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谜底是“蛛蛛”——不要问为啥是诸葛亮,也别去讲究蜘蛛网是不是八个方面,事物谜较不得真,不需要在意细节,只要大体上把谜底描绘出来、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就可以。再比如: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谜底是“府”,见字知义。事物谜中字谜只占比较小的份量,但是这个谜语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以至于“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这十个字硬生生被后人玩坏了: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磨)”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三个八路军,同睡一张床。(应)”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上十对下十,太阳对月亮。(廟)”

以“广”为部首的字都可以用这十个字为开始,所以相仿的打油诗足够中国人玩几个世纪。从上面几个耳熟能详的事物谜也可以看出民间谜语一般都是对谜底的直接描述,纵使是文雅一些的字谜,也无非是将偏旁部首等元素拆分出来组成顺口溜——这里面,只有“三个八路军,同睡一张床”应用了象形的手法,以“?”扣倒过来的三个“八”,在事物谜中已经算是比较“高端”的了。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而文义谜的“bigger”则高得多——它的谜底一般是较为抽象、较有文化内涵的人名、地名、中药名等,以汉字本身的音、形、义及笔划组合结构为出发点,运用假借、别解、用典、拆字、组字等手法来达到隐射的目的。

简单来说,如果事物谜只是拐着弯描述,那文义谜则是拐好几个弯描述;但这个描述的过程中还有着硬性指标,比如谜面不能有一个多余的字,即谜面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用上;谜面与谜底不能出现相同的字。以及软性指标,比如文雅化、知识范、难度高——简而言之,就是文义谜更有“bigger”。

有“bigger”到什么程度呢?还是以“蜘蛛”为例:一个以“蜘蛛”为谜底的文义谜的谜面可能是这样:

“晓红(打昆虫一)【徐妃格】”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谜底即是“蜘蛛”。所谓“徐妃格”,谜底的偏旁要相同,同时要去掉这个相同的偏旁才刚好与谜面相扣。“蜘蛛”两字去掉一个共同的偏旁“虫”便是“知朱”,正合“晓红”之意。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比起什么“诸葛亮”啊、“飞来将”啊,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灯谜真正出现是在宋朝,十五张灯赏灯并辅以谜语的习俗正是在这个时期得到确立。“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曾如此描述:

“宋元以来,通都大市,每于元夕,盛张鼓乐,罗列华筵,灯火辉不夜之城,壶觞泻如渑之酒。例用主谜之一人,出片纸书谜其上,数人传播里巷。无长少喧聚相猜,中则予纸请入座,上座贺以酒;虽穷乡偏邑亦然。”

明以后,灯谜形式渐多,也出现了不囿于元宵、中秋的文义谜,比如黄周星首创的酒令体;同时还开始大量引用四书五经原著中的词句做谜面,比如徐渭的字谜: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这个故事也曾收录至人教版的语文课本,而在徐渭笔下,其谜底是“佯”,解释如下:“何”字中的“可”字废了,就剩下一个“亻”,以“羊”易了“可”,拼起来就是一个“佯”字,这样的水准已经算得上大写的灯谜了。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然而真正让灯谜走向“贵族”的,是明末谜格的出现。所谓谜格,就是要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谜面。格名最早出现在《韵鹤轩笔谈》,书中云:

“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次莫如增损格,增损即离合也”。

而这其中“十八格”之谓,指的是马苍山所整编的“广陵十八格”,举例如下:

“话说湖南千古事(打红楼人名一)【卷帘格】”

谜底是“史湘云”,倒过来念是“云湘史”,正扣“话说湖南千古事”。

又比如“燕尾格”,要求谜底两字以上,最末一字左右分开作两字读与谜面相扣,举例如下:

“东风不与周郎便(打成语一)【燕尾格】”

谜底是“金屋藏娇”,最后一个“娇”字为左右结构,拆成“乔女”,也即“金屋藏乔女”,正扣“东风不与周郎便”的下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之意。

《广陵十八格》后,历代迷格又不断有所创新,目前已有一百多个格。谜格之后,灯谜与民间谜语正式划清界线——在谜语界,没有“格”和没有“逼格”,那是一个概念……

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死?答案出在这一个灯谜上,你猜得出来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