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谜知识讲座(1

 杏坛好歌 2019-12-19

主讲:李明富
(一)
  说到谜语和灯谜,大家都知道,这是我国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项传统文化。谜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起源的?从远说,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用来描绘事物特征的歌谣,可以算得上是谜语的最原始的胚胎,还有在古代,下臣要想向皇帝谏言,又怕惹恼皇上,于是就采用一些曲折隐晦的语言来试着向皇上进谏,这就是隐语的形成,但这些还不能算真正的谜语。历史上著名的“一鸣惊人” 的典故,就是朝中大夫巧妙运用隐语进谏,从而成功说服楚庄王从此关心朝政,把王朝强盛起来的一个生动例子。限于时间和篇幅,其内容留侍以后详说。要想学会猜制灯谜,就必须对一些灯谜常识有所了解,今天就先作一些灯谜常识的介绍:

1、谜语的定义
“谜”是什么?从这个字的字形就挺有意思的,她告诉了你:“谜”字就是说来让人着“迷”的一种语“言”。南朝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之‘谐隐’篇中的一段话,被谜界公认为是对谜语定义的
最恰当最准确的阐释:“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这里的“昏迷”,就是使人着迷的意思,“回互其辞
”,就是指一条谜的谜面与谜底之间,不能直陈其意,而是要通过曲折隐晦的别解,来使作出的谜语产生谜趣,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效果。
2、谜语和灯谜的区别
谜语是事物谜,它除了字谜外,其他谜底都是猜物,谜面通常采用歌谣形式,对事物进行朗朗上口的特征描绘来揭示谜底,表现形式为口口相传,可以不必一定要写在谜笺上;
而灯谜是文义谜,就是通过对汉字的咅、形、义的特点,对谜底进行会意别解、增损离合等创作手法,从而达到产生谜趣。谜面不像谜语那样字数太多,甚至一个字都可以作谜面,拿出猜射时要书写在谜条上挂起来猜射。
比如:谜底同是“花生”,
谜语的谜面是采用歌谣形式:“麻屋子,红帐子,里头睡个白胖子”,把花生用形象生动的歌谣描绘出来;
而灯谜的谜面,则是通过对“花生”二字进行字义别解来揭示谜底,如谜面“木兰之子”猜“花生”,先借代“
木兰”姓“花”(古代有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那“木兰”之“子”,当然就是“花”木兰所“生”的了。
3、灯谜的三要素
一条完整的灯谜,必须同时具备谜面、谜目、谜底三个要素,特殊情况下还要增加一个要素:谜格。有些灯谜素材要通过对谜底进行调读、反读、谐音等创作手法的,就要运用到谜格的辅助。如“秋千”格,谜底限定只有两字,要把谜底颠倒过来读才能成立。而“卷帘格”也是把谜底倒过来读,但谜底必须在三字以上。“梨花格”则是谜底要全部作谐音读。谜格发创于明代人马苍山,曾一度达到四百多个,但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实践检验,现在常用的也只有秋干、卷帘、徐妃、掉首、上楼、下楼、骊珠等谜格了。
4、灯谜为啥又叫“文虎”,猜谜为啥又叫“打虎”
这是因为人们都觉得猜谜很难,难得就像老虎一样难打,久而久之,这“虎”字就成了灯谜的代名词了。把灯谜称作“文虎”,把猜谜称作“打虎”,把谜友也称作虎友等等。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接着讲谜语和灯谜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许多别称、字谜是万谜之源,学谜当应先从练习猜制字谜开始。


  (二)

从谜语到灯谜,中华民族的谜文化,从甲骨文创造汉字开始,谜语和汉字就是相伴而生的孪生姊妹。
谜的历史沿称从南北朝、三国到五代:廋、廋辞、廋语
从宋、元到明初:谜、谜语、诗谜、诗禅、春灯、弹壁灯、弹壁,猜谜活动叫:商谜、商灯、猜灯等。
从明、清至民国:灯谜、文虎、灯虎、诗虎等。
从解放后到现在,延续叫灯谜,采用歌谣形式猜物的叫谜语、民间谜语、儿童谜语。猜谜活动有现场悬谜展猜、内部竞猜、职工灯谜竞赛、联谊赛、网上竞猜、海内外灯谜竞赛等等。
字谜是万谜之源
要学会猜谜制谜,首先就得从练习猜、制字谜开始。字谜最早从东汉时期的北海太守孔融创“离合体”到曹操与杨修斗智猜“曹娥婢”上的“绝妙好辞”再到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井、龟、土”三则字谜,就是字谜最早的荫芽。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都是制字谜的高手,都留下过一些烩炙人口的字谜佳作。字谜易猜难制,因为谜底只有一个字,需要作者通过运用对谜底字的巧妙拆拼、增损离合等创作手法,还可以用象形象声等方法,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富于“
精、新、巧”的佳作来。
下面例举一些现当代字谜佳作来进行解析,以便让大家了解字谜是怎样作成的,并对此感兴趣,从而也亲自动手制几条试试如何?
例1、从上至下,广为团结(座)
解析:“从”添“至”下之“土
组成“坐”,再把“广”团结拢
来,组成了“座”字。
例2、生男生女都不差(好)
解析:“好”字由“女、子
”两字组成,意为儿女都俱全了,又由“都不差”三字作提示语暗示谜底字义为“好
”字。
  例3、床柜桌椅,样样具备(木)
解析:此谜用的包含法
,你看谜面前六字都包含有一个谜底需要的元素“木”,它就是谜底,谜面后二字“具备”作为提示语。
  例4、平地盖起三层楼(且)
  解析:此谜采用的是象形法,将“平地”用“一”表示,谜底“且”字的上部不正好形如盖起的三层楼房吗?
  例5、添个小数点,加减乘除全(坟)
解析:此谜采用增损离合中的“增”法,数学符号中的“十一X÷”,谜底“坟”字正好缺个小数点添进来,那么“十-X÷”不就俱全了吗?
  举了以上几个字谜谜例
,仅是字谜汪洋大海中的几条浪花而已。下面布置几则字谜练猜(无奖):
1、上河没水下河干(字)
2、池边月上柳梢头(字)
3、合格商品都不差(字)
4、江畔轻舟穿浪行(字)
5 、岁末除夕人归来(字)
  以上1、2、5请注意谜面中方位词“上、下、边、头、末”等字眼的暗示,找准谜面中破解谜底的关键字眼,就容易破底了。3、4采用的是包含法和象形法。另外偏旁部首代字,也是字谜中要常用到的,如以三点水代“水”、人旁代“人”、提手旁代“手”等依此类推,各位就磨拳擦掌试试吧!
  下周五配合将要开始的端午节猜谜讲节日纪念日应景灯谜,请各位到时继续关注,谢谢大家!

(三)
饶有谜趣的节日应景灯谜
中国和外国都有很多的节日和纪念日。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元旦、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而春节和元宵又是与灯谜最密不可分的两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用于灯谜创作创作的谜材也同样丰富,比如节日名称、节日的食材、食具、人文风情、歌曲、春晚节目、咏颂春天的诗词、拜年祝福语等应有尽有。
中国除了春节、元宵这些必须少不了猜谜选项的传统节日外,其他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同样有谜人的用武之地。为了喜庆和把节日过得更有文化品味,哪个节日都可以制谜猜谜,都有丰富多彩的谜材可以取用。
中国还有十二生肖,而每年又为一个生肖年。逢龙年制龙年谜,逢虎年制虎年谜……谜人永远乐此不疲。
而要创作生肖谜,就必须懂得十二个生肖与十二地支的搭配对应:它们是:子―鼠、丑-牛、寅-虎、卯一兔、辰-龙、巳一蛇、午-马、未--羊、申一猴、酉一鸡、戌一狗、亥-猪。
谜例:狗年得千金(打-字)威
解析:“威”字由“戌、女”
两部分合成,“戌”扣合狗年之“狗”,“千金”(指千金小姐)扣“女”,组合成谜底“威”字。
下面再选取一些谜例来
与大家一起解析、欣赏、练猜:
谜例1、二二得四有变化(节日名)元旦
解析:从谜面中抓住两个“二”和一个“四”这几个关键数字进行分析,把这三个数字进行变化重组,不就组成了一个节日名称“元旦”了吗?谜底就出来了。
谜例2、多少个晚上(节日名)除夕
解析:猜此谜关键字眼在这个“多”字上。“多”由两个“夕”字组成,“夕”代表晚上,现在从“多”字上除去一个“夕”,所以谜底“除夕”不就悟出来了吗?
谜例3、国庆观礼(数量词三字)十一张
解析:“国庆”是在“十”月
“一”日(简称“十一”),“
观礼”就是在看,谜底由数量词一张两张的“张”,别解转扣为张望之“张”扣谜面之
“观礼”,谜底“十一张”就猜出来了。
谜例4、屋前山重山,心愿难实现(古代诗人名)
屈原
解析:“屋”前头是个“尸
”字,“山重山”组成“出”字
,合成“屈”字;“愿”难实现
,就是把“愿”之“心”损去了,剩余-个“原”字,与前面组出的“屈”字放在一起,就组成谜底“屈原”二字。
  谜例5、龙舟金牌(3字口语)划得来
  解析:这是一条正面会意的谜,谜面谜底字数虽不多,但-经揭底却是挺有谜趣的,因为“龙舟金牌”只有通过“划”(龙舟比赛)才能“得来”的嘛!
  为了过好自本群建立后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本群明晚就要开始进行建群以来的第一次正式群猜
活动了,我想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猜端午节应景专题谜需要注意和掌握些什么呢?那就是得围绕与端午节相关的节日名称、人名、典故、诗词、习俗、食物、节日用品等等,很可能都会涉及到的。端午节不但与纪念屈原有关,与之相关的还有东汉孝女曹娥救父的故事,
据说曹娥之父是在农历五月初一落水失踪,孝女曹娥沿江寻找,在五月初五这天,人们见曹娥与其父死后紧抱在一起浮出了水面。本讲座下期着重讲曹娥碑与绝妙好辞,这是谜界公认的谜史上首次形成文字的文义谜。还有,据说伍子胥的忌日也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还有神话传说《白蛇传》的故事也与端午有关,所以端午有个习俗就是饮雄黄酒。与端午相关的这么多历史与传说交织在一起,说明端午从来就是一个悲情的节日,所以,在端午这个节日里互相打招呼不要称端午节快乐,只能说端午节安康!端午其它习俗还有划龙舟,包粽子、挂菖蒲陈艾、做香包、布猴等,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就为灯谜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制谜素材。
  端午过后接着迎来党的生日,要猜有关纪念党的生日的专题谜。猜这个纪念日的专题谜将涉及猜党史人名、党的知识名词等。但谜题一定要注意面与底不能犯褒贬不当之谜病。最好不要用帶贬义的语句设面扣正面的党史人名或名词。
  应时应景的即景灯谜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很有趣的,就是根据猜谜现场的实际情况出谜,比如,如果是在举办-场有关车展的猜谜活动,谜条上出一则“此时此地在做啥”(打一字),谜底就用个“辗”字(拆开为“车展”)作答就对了。
  最后还是为大家布置几则谜题练猜练猜,作个大赛前的热身,如何?
  1、 春节放假三日(打一字)人
  2、五一绕道上高峰(3字山名,是长征地名)六盘山
  3、元宵猜谜(数量词三字)十五打
  4、家家户户做粽子(成语)无一不包
  5、转眼已经过红河(4字长征中的事件)四渡赤水
  今天就讲到这里,如果讲座讲得有不足的地方,或是有好的建议,欢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谢谢大家!

(四)
  曹娥碑与绝妙好辞
  在汉代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君王不爱听下边臣子的劝谏,下臣有话要对君王说,就只好采用隐语的方式来表达。这时的隐语虽已具备了谜的雏形,但还没有形成用文字来表现的文义谜。到了汉代,开始有了一种叫作“射覆”的猜物游戏:就是把要让人猜的物体放在一个容器或盒子里,让人去猜里面藏的是什么。这种叫作“射覆”的猜物游戏又叫“占”。汉武帝刘彻就经常与东方朔以玩此游戏为乐。直到出现了曹娥碑的故事,才开始有了灯谜历史上第-例真正意义上的用文字来表现的文义谜。
  在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在浙江上虞,有位才十四岁的姑娘叫曹娥,有一天因为她的父亲在江中落水身亡,女儿闻讯赶到江边,见人们都在忙着为她打捞亡父的尸体,十分悲痛
。她见打捞的人们忙活多日,但还是没有找到她父亲的遗体,孝顺的曹娥姑娘不顾众人的劝阻,决心要自己跳到江里去找,但她自己又不识水性。众人劝阻无果,曹娥投江后便立即被江水吞没了。五天后人们发现曹娥与曹父的遗体紧抱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曹娥孝女投江寻父的故事立刻惊动了当地官府,传遍了整个上虞,为了宣传曹娥的孝义
,县官为曹娥建墓立碑,命邯郸淳撰写了碑文。有一天,东汉的大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当时天色巳晚,他用手触摸墓碑上的文字,读过之后感概万千,连声称好,于是他便让人在碑的背面又刻了八个大字:
  黄绢、幼妇、外孙、齑 臼
  又过了一些时候,有一天曹操与主簿杨修路过此地,看了曹娥婢,又见蔡邕在碑上题的八个大字。曹操一时没弄白这八个字的含义,当即问杨修,杨修说他巳经弄明白了。曹操于是对杨修说:“你先别讲出来,让我再想一下。”曹操与杨修骑着马大约走了三十里路,曹操终于明白了碑上那八个字所隐含的谜底,于是两人各把自己猜出的谜底拿出互相对照,果然都是“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对杨修说:我才不及卿也,论才智我比你相差了三十里啊!
  原来这是蔡邕将八个字采用会意法离合体组成的一道谜题。“黄绢”是指有颜色的丝织品,所以组成“绝”字;“幼妇”会意为少女,将“女,少”二字组合就成“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将“女、子”二字合成“好”字;而“臼”在古代是-种用来捣碎如蒜之类辛辣之物的器具,意为接受辛辣之物的,古代“辞”字的繁体写法之一是左边-个“受”字右边一个“辛”字,取受辛之意。“绝妙好辞”四字就是蔡邕对曹娥碑碑文的巧妙评语,从此谜史上第一则采用离合手法组成的文义谜就此诞生,开创了谜语用文字来表现出来的先河。后世的谜人们从此就以曹娥碑谜的形式创造了一种谜格叫“曹娥格”。这种谜限定谜面为八个字,每两个字对应扣谜底-个字,而且必须都是要左右结构能拆合的。制这种谜因为要满足这些规定的条件,所以很难,也没有流传下来有多少这方面的佳作,所以就不举例了。但是对于谜史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谜人还是应该对此有所了解,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谜史上首例用文字形式,采用离合体手法制成的文义谜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必须要知道她,了解她。
  练猜谜题:
1、一曲迎日出,丽人伴我行(古女名)
2、曹娥寻父投江(4字体育项目)
3、绿珠殉情,曹娥殉孝(体育项目八字)
  注:“绿珠”,古女名,因殉情而跳下楼台。
4、“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4字排球术语)
5、“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离合音字)
  注:离合音字,就是谜底读起来如拼拼音一样组成的词语。如:西安先、此屋出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