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金融获授权转载 一、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总体升高 经济周期与企业信用的错位导致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升高。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生产与投机行为,使得库存与产能过剩问题逐渐积累,导致GDP自2011年开始阶梯性降速,并在2015年第三季度跌破7%。随着总产出增速的下行,工业企业普遍面临库存积累与现金流萎缩的问题,因此曾在繁荣时期伴随经济扩张的企业信用,如今也面临无法如期偿付的风险。再者,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持续萎缩,使得工业领域发生“债务-通缩”循环的风险增加,也即企业在销售额萎缩的背景下可能会更加依赖新的债务来偿付现有债务,造成杠杆率继续攀升,而使经济的过剩问题与信用风险相互加强。这样的信用风险在债券市场表现为违约事件的增加,在银行信用市场则表现为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与不良贷款率的提高。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51.2%;不良贷款率为1.67%,较2014年底升高0.42个百分点,较2015年第三季度升高0.08个百分点,已经连续10个季度环比上升。 图表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
二、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现出一定的地区特征 近日部分省市公布了本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已经披露数据的地区中,山西的不良率相对较高。截至2015年底,山西银行业总资产为 3.62 万亿元,但不良贷款规模达到了 881.6 亿元,比2014年底增加 123 亿元,同时山西不良贷款率达到4.75%。吉林银行业2015年底不良贷款余额 563 亿元,比2014年底增加 58 亿元,不良贷款率虽然比2014年底下降 0.29 个百分点,但仍然处于 3.68% 的高位。黑龙江银行业2015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 3.6%。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808亿元,比2014年底增加41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7%,比2014年底上升0.41个百分点。江苏银行业2015年底不良贷款余额为1212亿元,但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为1.49%。河南银行业2015年底不良贷款率3.01%。山东银行业2015年底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219.8亿元,比2015年底增加223.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6%,比2014年底上升0.21个百分点。 从已经披露数据的省份来看,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地区性特征。山西、吉林、黑龙江和河南等地处东北和中部的省份,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均在3%以上;而浙江、山东和江苏等沿海省份,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则在2.4%以下。总体而言,东北和中部省份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与沿海省份相比相对较高。从全国范围来看,这样的分布特征并不绝对,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区经济与金融状况的差异。 图表2 部分省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
三、产业结构差异是不良率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分析不良贷款率所呈现出的地区差异,应该从不良贷款率的根源说起。近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一定的库存过剩与产能过剩问题,导致许多企业现金流出现萎缩,而难以偿还其在投资扩张时期借入的银行贷款。这样的宏观经济周期与企业财务循环错位,是当前上述省份乃至全国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根本原因。从行业来看,这次过剩问题集中在工业领域,尤其是煤炭、钢铁、水泥、光伏等行业。以这些行业为重要支撑的省份,其不良贷款率往往也相对较高。在山西、吉林和黑龙江等中部和东北省份,煤炭、钢铁、装备制造和汽车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其这些省份的工业面临更大的过剩问题,导致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也相对较高。图表3展示了上述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自2012年第二季度,山西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便持续萎缩,并且降幅越来越大,反映出过剩问题的萌芽与加剧。具体来看,2012年4月,山西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由5.3%变为-1.13%,由同比增长转为同比萎缩。在此后的四年时间中,该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保持萎缩的态势,并且降幅由个位数扩大为两位数又扩大为三位数。截至2015年底,山西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31.88%。其他的一些中部和东北省份,如吉林和黑龙江,其工业领域近年也表现堪忧。截至2015年底,吉林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6.45%,黑龙江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58.47%。与此相比,部分沿海省份,如浙江、山东和江苏,其工业企业利润并没有大幅萎缩,浙江和江苏两省甚至保持增长态势,分别为5.02%和9.09%。总体来看,位于中部和东北的山西、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其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严重,不良贷款率也相对较高;处于沿海的浙江、山东和江苏等省份,其工业企业利润问题相对较小,不良贷款率也相对较低。从数据来看,各省的不良率与工业企业利润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从实质上来说,不良贷款率的地区特征,相当程度上是由其行业特征决定的。 图表3部分省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