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1也。 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 夏,邢迁于夷仪,诸侯城2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秋,楚人伐郑,郑即3齐故也。盟于荦4,谋救郑也。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 冬,莒人来求赂5,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挐。非卿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6。 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君子以齐人之杀哀姜也为已甚矣,女子,从人者也。 【译文】元年春,不称之为即位,因为鲁僖公出奔在外的缘故。鲁僖公出外又返回,不记载,是因为忌讳。忌讳国家的坏事,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诸侯联军救援邢国。邢国人溃散,逃奔到诸侯联军处。诸侯联军于是追逐狄国人,具备邢国的器皿财物而迁出邢国,诸侯联军没有私占。 夏,邢国君民迁徙到夷仪,诸侯共同为之筑城,这是救援祸患。凡是诸侯救援祸患、分担灾害、讨伐罪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秋,楚国人征伐郑国,这是因为郑国亲近齐国的缘故。鲁僖公、齐桓公、宋桓公、郑文公、邾子在荦地结盟,谋划救援郑国。 九月,鲁僖公在偃地打败邾国军队,这支军队是在虚丘戍守将要回来的部队。 冬,莒国人来求取货财,公子友在郦地打败他们,捉拿莒国君主的弟弟挐。挐不是莒国的卿大夫,嘉奖俘获莒人的公子友。僖公赏赐季友汶阳的田地和费邑。 鲁庄公夫人的尸体从齐国运来。君子认为齐国人杀死哀姜太过分了,女子,只是随从男人的。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59年,周惠王十八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五件事,一是诸侯联军救援邢国,并帮助邢国人在夷仪筑城。二是楚国人征伐郑国,诸侯联军在荦地结盟。三是鲁军在偃地打败邾国人。四是季友率军在郦地打败莒国人,鲁僖公赏赐他费邑及汶阳的田地。五是鲁庄公夫人哀姜的尸体从齐国运来,准备安葬在鲁国。 —————————————————— 【注释】1.礼:(lǐ李)《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韩非子·显学》:“服丧三月,世以为俭而礼之。”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2.城:(chéng成)这里用作动词,修筑城邑。《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3.即:(jí吉)《易·旅·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书·汤诰》:“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诗·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郑玄笺:“即,就也。”《诗·大雅·公刘》:“芮鞫之即。”《尔雅·释诂下》:“即,尼也。”郭璞注:“尼者,近也。”《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邢昺疏:“就近之则颜色温和。”《史记·平准书》:“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徐锴《说文系传》:“即,犹就也。”这里用为靠近之意。 4.荦:(luò络)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左传·僖公元年》:“盟于荦,谋救郑也。” 5.赂:(lù路)《诗·鲁颂·泮水》:“大赂南金。”《管子·轻重甲》:“足其所,不赂其游者,责之令大夫。”《国语·晋语》:“骊姬赂二王。”《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说文》:“赂,遗也。”这里用为赠送财物之意。 6.费:(fèi肺)鲁国一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后沦为鲁国季氏的家邑。《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书·费誓序》:“东郊不开,作《费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