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坯】 记忆中的远山,那一个小小的身影,摇着翘翘的辫子,微笑着从山间走过。身后,黄灿灿的刺玫和马莲潮水一样地涌来…… 那是什么时候的记忆?七八岁还是四五岁?也许更早一点吧。那时候的天似乎永远是蓝的,蓝得让人特别舒服。蓝蓝的天空下面,便是我永不会消失的梦:那挂满了爬山虎的矮矮的围墙,青青的桃树,绿绿的菜畦,一个又一个的茄子架下挂了满了紫色喇叭,长长的葫芦藤上有一两个、两三个葫芦娃娃,豆角饱满,洋金花舒展,榆树长了叶,榆钱儿一层一层地落到地上,用不了多久,地上就会有一棵棵的榆苗冒出来,张着两片圆圆的叶,朝迎日出,暮送夕落…… 厚厚的草丛里,长腿的蚂蚱跳来跳去,两只青草萝子竖起了尖尖的角,欲要一决高低。藏在阴凉处的蝉儿高一声低一声地叫着。山毛刺旁一簇簇的碗碗花,星星一样的,摘一大捧回去,涂了碱水在上面,便会变成太阳一样的颜色,黄灿灿的刺玫有甜甜的味道,蓝得像火焰一样的马莲朵朵都藏了一个遥远的梦…… 下雨的日子里,山间的低洼处积了水,树窝里积了水,菜地里的水满了,园子里的水满了,连大榆树下也都是满满的水。雨很快就又停了,大雨过后,天依然很蓝蓝,云朵低低地从头顶上飘过,空气里沁了淡淡的清新的味道,是南瓜花的香味。浅浅的沙河,水还在慢慢地流过,拎了鞋子,光了脚,走在里面,有细细的沙被踩起,漾出水文。 【秘籍】 作者是善于撷取景物并将其完美组合的高手!回忆中的远山是生机勃勃的,是清新的,也是娴雅的。特别精彩的是第二段和第三段,对各种典型景物细致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相结合,有比喻等修辞,使文字的美更上一层楼!但是,同样也是第二,三段,细节描写处理得不是十分恰当,上下句之间有些突兀。用词不当,修饰部分的词语较为单薄。尤其是结尾部分十分草率,让人抓不住重点。既然有首,则必须尾部相呼应,而尾部结束部分既没有渲染主题,又没有衬托前半部分的虚实,使文章的精彩大大减了折扣! 【华章】
远山的记忆
记忆中的远山是重重叠叠,绿意盈盈的。盈盈的绿意中,一个小小的身影,摇着翘翘的辫子,微笑着从山间走过。身后,大片大片的黄灿灿的刺玫和蓝得像梦一样的马莲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什么时候的记忆?七八岁还是四五岁?抑或更早一点。那时候的天似乎永远是蓝的,蓝得连小小的你也要飞起来。蓝蓝的天空下面,连绵伸展的便是我永不褪色的梦:挂满了爬山虎的矮矮的围墙,青青的桃树,绿绿的菜畦,一丛一丛的茄子架下挂了一个又一个的紫色喇叭,长长的葫芦藤上有一两个、两三个葫芦娃娃,豆角刚刚喝饱了水,洋金花已经长了尖尖的刺,榆树长了叶,黄透了的榆钱儿一层一层地落到地上,用不了多久,地上就会有一棵棵的榆苗冒出来,如婴儿小手样的张着两片圆圆的叶,朝迎日出,暮送夕落…… 厚厚的草丛里,长腿的蚂蚱跳来跳去,翠色的两只青草萝子竖起了尖尖的角,欲要一决高低。藏在阴凉处的蝉儿高一声低一声地叫着。山上的梭梭草长得正旺,,细而直的穗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片一片贴在地上的芨榴,牵起长长的须,便会露出一串一串的晶莹的小指样的茎。山毛刺旁一簇簇的碗碗花,星星一样的,摘一大捧回去,涂了碱水在上面,便会变成太阳一样的颜色,黄灿灿的刺玫有甜甜的味道,蓝得像火焰一样的马莲朵朵都藏了一个遥远的梦…… 下雨的日子是一场炎炎夏日的的圣典。阴云密布的天幕,瓢泼的大雨倾泻下来,山间的低洼处积了水,树窝里积了水,菜地里的水满了,园子里的水满了,连大榆树下也都是满满的水。雨很快的就又停了,大雨过后,天依然是那么蓝,大团大团的云朵低低地从头顶上飘过,空气里沁了淡淡的清新的味道,是南瓜花的香味吗?浅浅的沙河,水还在慢慢地流过,拎了鞋子,光了脚,走在里面,有细细的沙被踩起,漾出一处处的水花。
远山,我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