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念儿时粽子香

 公众号陌上闲云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到了农历五月,时节已走到夏季的中间,所以称五月为“仲夏”。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我们老家那习惯称五月节。

吃粽子是五月节的传统习俗。

说到粽子,我特别怀念在我小时候,奶奶包的粽子。

那时的生活条件远没有现在好。对我们小孩来说,在五月节能吃上粽子是件非常美好非常幸福的事儿。

奶奶常年操劳一大家子的家务,基本上不管田里的农事,都是爷爷在外打理。但每年春耕时,她总要叮嘱爷爷,拿出几陇地,种点黍子,来年包粽子吃。

黍子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农作物,北方多有种植。《诗经·魏风》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有关于“黍”的记载。黍子脱壳后就是黄米。

奶奶包的粽子是黄米粽子。黄米粒较小米粒大,圆润饱满,色泽金黄,黏性好。她知道孩子们爱吃粽子,每年都要包一些。因为爱吃,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都在旁边眼巴巴的守着看着,盼着第一个尝到美味。

包粽子并不复杂,但也要有一定的技艺。我印象中,只有像奶奶这样的老人家才会包,而且多数时候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完成。粽子叶用的是干燥的芦苇叶,要从集市上买回来。一捆叶子有不少,用水浸泡后又会焕发出微微的暗绿色的光泽。捆扎粽子的绳是马莲花的叶子,细长条的。马莲花喜水,我记得在奶奶家老房子的水井旁就有一丛长势非常好的马莲。到了秋天,奶奶就割一把马莲叶晒干留好。

包粽子时,奶奶会把两片粽叶折成漏斗形状,一只手握成空心拳顺势托着,一只手往“漏斗”里面灌注已浸泡好的黄米。米加的差不多与“漏斗”的边缘平齐了,就轻轻压实,再添一点,这样粽子煮熟后会显得饱满。奶奶包粽子时全神贯注,表情尤其认真,目光始终凝视着微绿的“漏斗”,似乎每一粒黄米都要恰到好处,扎扎实实的填满缝隙。加完米后,她会把稍长一边的粽叶翻折过来,封好漏口。接着扯一根马莲绳把粽子捆起来。这种捆扎是有技巧的,不是简单的五花大绑,而是很轻巧的系住,既美观又结实。

一个大三角粽子成型后,我会第一时间从奶奶的手里接过来,闭上眼贴着鼻子闻一闻,那种芦苇叶蕴藏的草木香、黄米浸染的泥土香,再加上马莲绳吸水后润出来的花香,几种最纯粹最天然的香气糅合在一起,沁人心脾。

包好后的粽子要在水里泡一段时间才更有粘性。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会把这些粽子全部煮好。端午节当天,奶奶把粽子端出来,让我们几个小孩子优先享用。粽叶还没等扯开,香气就溢满了整个房间。粽叶包裹的黄米煮熟后,像个小金字塔,闪着油乎乎金灿灿的光芒,咬上一口,要立即抬头,因为会拉出很长的“黏条”,仰脖才能接住。奶奶还会让我们再沾上一点白糖,味道更加香甜可口。等我们吃完了,奶奶会把粽叶收起来,洗干净晾晒好,准备来年再用。因为包的粽子不是很多,享受这种美味的福利,只有几个孙子辈的孩子才能尽情享用,儿女辈的只能是尝尝味道。她自己更是“吝啬”,这不舍得吃那不舍得吃,总把好东西留给我们。

我上高中后,奶奶还坚持每年包粽子。有时我不能赶上五月节回家,她总会给我留几个。后来,我到外地读书,再也没有吃过奶奶包的粽子。如今奶奶去世多年,甚是想念。

这些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也吃过各种各样的粽子,但我印象中真的没有完完整整的吃过一个。因为每次拿起粽子,我的心中最先泛起的都是奶奶包的粽子的那种清香。我也发现了,外面的粽子包裹着丰富多彩的馅料,味道也是五花八门,想尽各种方法征服人们的味蕾。但我还是最喜欢奶奶包的黄米粽子,因为里面裹满了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裹满了淳朴厚实的农家味道,裹满了奶奶对我们最浓郁的亲情慈爱。

眼下,又到了五月节。珍藏多年的粽子香反复在心底升腾,念之即出。柔软的芦苇叶、灵巧的马莲绳、金黄油亮的黏米,连同奶奶埋头包粽子的情景,一股脑跳出记忆的闸门变得鲜活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