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每10人中有一人患心衰

 nizijun 2016-04-10

  日前,记者从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获悉,全球每1000人中就有9名心衰患者,约60%的患者在确诊5年内死亡。专家呼吁将心衰防控的关口前移,重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上游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我国心衰患者在1000万以上

  据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健教授介绍,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在发达国家仍然是发病率快速增长的唯一的心血管病,是目前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发展和逐渐恶化的疾病。”他说,我国心衰患者的最重要基础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肌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高血压、冠心病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寿命的延长,心衰的发病在我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心衰引起的疾病负担也将越来越重,虽然住院心衰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显著下降,但心衰作为一种反复循环入院的疾病,出院后的长期预后仍很差。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宇辉教授也指出,全球每1000人中就有9名心衰患者,约60%的患者在确诊5年内死亡。在中国,目前没有准确的数据,按照国外发病率以及中国人口基数推测,心衰患病人数估计在800万~1000万以上,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心衰与日俱增,每10个人可能就有一个人患有心衰。

  大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

  长期以来,心衰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自行前往医院寻求诊断和治疗,致使大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断,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很多时候,心衰诊断主要依据疾病症状和患者体征。”他说,但是,患者体征很严重的时候才会出现典型症状,而更多的患者没有特别症状和体征出现时,很难从患者的描述中将其与普通人群区分出来。同时,现有的超声检查,更多是基于心脏功能的大小。

  早期识别是预防心衰的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指出,心力衰竭防治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心衰防控的关口前移,重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上游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早期识别、客观评价和恰当判定预后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例如,可利用心衰标志物NT-proBNP/BNP检测,帮助医生将心衰患者快速地从急诊室众多心血管急症病人中区分出来,并进行低、中、高危评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