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随笔的快乐

 许愿真 2016-04-10

【语文教学】:随笔的快乐

 

随笔的快乐

张年

 

 过去一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唉声叹气,抓耳挠头的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出来了,表现极为痛苦。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原因无非有三:一、学生没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无话可写;二、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三、即使学生写。也是当成交差,没把它当成是一件乐事。

 

 面对此现象作为教师也是苦恼万分,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国外研究证明,儿童6-7岁刚进学校时,他们个个都认为自己会写作,信心十足,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他们拿过白纸,就在纸上不停地写着画着,虽然乱七八糟,但他们对自己的“作品”都十分满意,且充满了自信,没有一个交白卷,他们有着强烈的写作欲和发表欲。

 

 这证明一点:“每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创作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所以我激励学生依着自己的个性,依着自己的热情,依着自己的兴趣,依着自己的思考,刻画自己,描述人世,正像李广田所说,“自己在心里说自家事,或对着自己说人家的事”(《说散文》),独来独往,无拘无束,落个自在,总之怎么想就怎么写。在上个学期开始,改变以往的作文方法,以自由随笔的形式,给学生一个随意而写、随心而作的空间,不定题目,不限文体,不限字数,不限篇数,诗歌、神话、寓言、小说、杂文、歌词、广告词、武侠都可以。范围很广泛,目的是为了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想让他们通过随笔的方式,喜欢上写作,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的表达方式。

  

 自从开展了随笔之后,我们的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善于通过随笔来沟通和表现自己,特别是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更是情有独钟。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最喜欢这种创作,热情远远大于一般的命题作文。不知什么原因,是我们平时考试或者正式作文的题目太难吗?还是那些他们根本不感兴趣?我对此感到困惑。让我深刻感受到写作不是高不可攀,更没有什么神秘的技法,写作的真谛就是自己生活的自然流露。纵观中国的文学史,没有那篇科举及第的文章能为后人难忘,而那些自然流露心声的文字,却总能激起千古的共鸣。这不能不值得我们作文及教文者深思。

 

 随笔,重在一个“随”字,它不强求章法,不刻意辞藻,而倡导心灵的自然流淌、思绪的尽情倾泻。随笔作文,改变了老师命题学生造文的无病呻吟,让写作成为倾诉生活的一种需要和渴望;打破了首先考虑开头结尾、选材布局、遣词造句的作文八股,回归了文为心声宣泄真实的文章本质。随笔作文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永不枯竭的心灵中,开掘出汩汩流淌的文章源泉,彻底地走出了“难为无米之炊”的作文困境,随笔作文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写作成为生活的必须和享受。

  

 所以,写作的原则是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记录生活。把学生向生活引的越广、越深,写作的源泉就会越活。这就是随笔作文的绿色生命。

  

 当然,随笔要提升文采,还要有一定的文章积累,这得需要阅读,也需要教师的点拨。

 

 那么,如何进行随笔写作的教学呢?最有效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习写作。文章知识的单项训练,写作技巧的分类练习,脱离了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就没有生命,当它真正运用到丰富多彩的文章中时,难免会牵强。

 

 随笔作文的教学,是在随笔交流中学习和提升。交流的同时,文者的体会、同伴的建议、教师点评都是以“这一篇”的语境为依托,有的细节即使写得生动,但不一定适应它;有的结尾,尽管文简意深,与它也许画蛇添足……所以,游离于文章具体环境之外的写作训练与教学,是无效的。随笔作文的写作吸收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立足于学生作文整体的语言环境,根植于学生情感的真实流淌,点之、评之都能触及其心灵,学生能不感触颇深吗?

  

 在随笔作文的写作中构思、选材、布局、表达,在随笔交流中思考如何写得更好,这样的作文学习才是最有效的。让随笔成为学生的心声,成为一种快乐的表达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