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对善恶、敌我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不同的群体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绝不会对所有人都德善德信,绝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 一、德善、德信,是对待自己的百姓,对待自己的人民 在处理人们内部矛盾时,在对待内部关系时,采取德善、德信的态度,体现真心和慈爱,伴随着忠诚、热诚和责任。 处理人民内部问题取德善、德信;“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二、“报怨以德”对待外人 对待外部的团体和个人,对待敌意不重的外人,对待威胁不重的外国,采取“报怨以德”的方式,高姿态高境界。报怨以德,体现的是距离、冷眼观察、一定的警惕;绝不会无原则地忍让。 自己一贯的行为标准就是“德”,坚持道义的原则,而不是意气用事。 “报怨以德”就是不激化矛盾,不挑起事端,坚持是非标准,坚持道义原则。对象不同,目的与出发点均不相同。对待自己的人民德善、德信是善心与爱心;对待外人报怨以德,采取的是高姿态、只不过不和他们一般见识罢了。 三、对敌人“用兵则贵右” 对待有敌意的外人,对待有威胁的外国,对待已经发生的敌对行为,采取“以奇用兵”和“用兵则贵右”的态度。“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注重谋略,必须隐蔽真实的意图。 处理敌对行为则“以奇用兵”“用兵则贵右”。“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对待敌我的不同态度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必须“朋友来了有好酒,要是那豺狼来了有猎枪”。 这三种种处事方式都是圣人境界,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处事态度,不可做迂腐的东郭先生,更不做可怜毒蛇的农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