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中式生活』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唐】李峤《笔》 笔,述也。述而书之。文房四宝,以笔为首。 毛笔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 古埃及的芦苇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毛笔却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过,流传至今。
笔之源 追溯毛笔起源,广为流传的是“蒙恬造笔”的故事,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据考证,我国在商代以前就有毛笔了。 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代毛笔。 楚笔 这支毛笔被称为“战国笔”或“楚笔”,笔头为兔箭毛(紫毫),笔杆为圆竹条,用丝缠绕,外面封漆固定。 不同与现在毛笔的是这支的笔头是用劈开的竹杆端部夹住的。 秦代毛笔制法改进,开始将笔杆一端凿成小窝,把笔头粘在其中。
笔之类 笔之正宗,以竹管为杆,兽毛为毫,配以笔帽,以护笔毫。 笔杆尚有斑竹、犀牛角、象牙或金银等材质,并在笔杆上刻字、镶饰,以示豪奢;笔帽亦可雕金镂银,以表华丽。 汉代 “白马作”毛笔
笔之优劣,则取决于笔头,以材质不同,笔毫可分为硬毫、软毫、兼毫三种,性能各异,用途不同。
硬毫笔,主要有紫毫(老兔颈毛)和狼毫(黄鼠狼尾毛)两种,笔锋坚韧挺健,书写线条苍劲利爽,适于行书、草书。但储墨性能较差,不适合表现大片水韵墨迹。 明 唐顺之《草书 歌凤台行卷》 书画同源,水墨画中树木的立干、出枝、勾叶,山石的勾勒、皴擦、点擢,舟、桥、水波、瀑布等细线,都需靠硬毫表现。
软毫笔,主要以羊毫(山羊毛)制成,以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产的羊毫最佳,善琏湖笔即产于此。 羊毫笔 羊毫笔锋柔软,方便进行粗细、浓淡的变化用笔,弹性差而蓄墨性强,多用于制作大楷笔,适于楷书、隶书、篆书。 山水画的渲染亦多用之,往往能收笔酣墨饱、水墨淋漓之效果。
兼毫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弹性不同的动物毛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介乎软毫和硬毫之间,软硬适中,刚柔相济。 初学习字时,以兼毫笔为宜,有羊紫兼、羊狼兼两种。 软硬笔毛的比例直接影响使用性能,笔杆上往往标示各种动物毛的搭配比例,如兔毫与羊毫兼配制成笔锋偏硬的毛笔是“九紫一羊”,略软一些是“五紫五羊”。 九紫一羊 笔之德 毛笔有四德:齐、尖、圆、健,此为制笔要求,也是选笔的道理。 “齐”是毛笔成锋的基础,“齐”是指笔锋从任何一个角度捏开笔毫的尖端都齐平的在一个平面。 “尖”即笔锋尖利光洁,笔锋是用动物毛制成,制作排列时大多数是根粗尖细,笔锋合拢后从根部逐渐变尖,锋尖要从根向锋顺势而尖。 “圆”是静态时笔锋整体对称圆整的形状,由笔尖到笔根的轮廓线要对称、流畅、圆劲,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 “健”指不同的笔锋具有各自适度的弹性。好的毛笔在笔锋着纸后会产生一定的反弹力,这种反弹力在书画家的驾驭下能使线条富有力度和韧性。 毫坚则“尖”,毫多则“齐” 束毫而“圆”,久用而“健” 得此四德,乃良笔也 笔之粹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我国著名的毛笔有出自浙江的湖笔和安徽的宣笔。 宣笔,产于安徽泾县,始于秦,盛于唐宋。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 ——黄庭坚《谢送宣城笔》
东晋书圣王羲之曾撰《笔经》,极力推崇“中山兔毫”即宣州陈氏之笔,宣笔得成其名。 唐宋时期,宣州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在笔毫之选材、制作技巧和笔杆的雕镂技术等方面,日臻完善,并一度作为“贡品”、“御用笔”而盛行全国。 白居易有“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的赞誉。如今,宣笔制作工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笔,“文房四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湖笔,徽墨,宣纸 ,端砚。 湖笔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发轫于浙江湖州市善琏镇,自元代闻名于世。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因而得名,善琏被誉为“笔都”。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 有道是笔正心正,一字见心。须有一支正直挺拔的好笔,书法才得以臻微入妙,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文化之美,从笔的创造,到用笔去创造。 执笔蘸墨,笔笔为傲。 明 象牙透雕毛笔 明 黑漆彩绘龙纹毛笔
清 黄花梨笔盒及笔 清 白玉螭龙纹毛笔 清 剔红雕“羲之爱鹅”图毛笔 毫走游龙,剑舞春秋,一笔狂草释风流。 此管虽寸,锋如剑也。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责任编辑|非非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