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场面描写,指的是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对由人物在特定的场合里相互间发生的关系而构成的生活场景的描写。场面有大有小,但不管怎么说,场面描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事件繁杂,人物众多。 在正式考试的作文向广大考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注重开放性,增强文学性”——的今天,重新提及有关场面描写的要领与技巧,就更具针对性了。请先看下面的图示: 总写——用描写句交代发生了怎样一件事 A(描写点) B(描写点) 场面描写分写(选择描写点时,必须注意照顾“面”) C(描写点) …… 总括——呼风唤雨(即“景物衬托”) 图示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首先,告诉了我们要想写好场面,把握住“总—分—总”结构的重要性。 一.它可以使我们那虽属于片段性描写的作文相对完整;作文,就一定要有头有尾,才能称得上是作文。 二.考场作文不比平时,可以沏上一壶茶,点燃一支烟,心境平和;那气氛太紧张,把握住了这种结构,就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不慌不忙,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三.也只有运用这种结构,才能够做到“在最小的面积里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最大量的细节,最大量的情感)”。 总写,用一个极富描写性的句子,交代发生了怎样一件事;因为所谓的场面描写,就是写不同的人面对着同一件事而必然产生的不同反映、不同行为、不同情绪……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特定的生活场景。在总写时,你的描写若能一下子就把你唯一的读者——考官带入了某种美妙的境界或有如身临其境的气氛,那就更好了!分写时,用几个描写句,将经过了选择已经设定好的几个不同的人物面对着同一件事所做出的不同的反映、表现、行为、情绪描写出来,写得越有生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像那么一回事”越好。然后再写一句话作结。应该说,这样去构思,就不仅可以做到临场时不惊不慌也不乱,而且能使自己迅速地进入一种状态、一种境界:镇定而从容,许多先前压根就没有想过的情、理、趣,此刻就会如潮涌如浪卷般地奔来笔底。 尤其,该多说几句的是,分写的时候要反复想着八个字: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所谓“点”(描写点),指的就是你经过选择已经设定好的某几个人物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的“表现”。“点”(描写点)不宜过多,二、三百字,三、四百字的小作文,以三、四个描写点为佳。即便是很大的场面,也从未有哪一个作家会去得不偿失地追求面面俱到的;他们总是用“点”来带“面”的。几个描写点各代表着一种意见、一种反映、一种在某件事发生时必将产生的做法,一句话,它们各代表着一种类型。这样,也只有这样,几个“点”合在一起,交织在一起,便产生了一个“面”,一个生活的层面;一个表面上看只有几个人在活动,实质上所有的“人”都在“动”,也都“动”了起来的场面了。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学“呼风唤雨”的方法,即利用材料为我们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有效信息”,为场面描写中的气氛的制造服务,那就更好了;也就是学会运用人们通常所说的“景物衬托”。如,写到终笔,人物的心境变好了,就可以用“小溪的流水更欢快了”,或者用“窗外,紫丁香花开了,散发出馥郁的馨香”来衬一下;人物的心情坏透了,就用“天边飘来的云,仿佛也带着老大的心思似的”,或者用“风瑟瑟,雨瑟瑟……”来烘托一下;事件太繁杂了,心绪太烦乱了,此刻就用“天上下着毛毛雨,一点一滴也关情……”来点染一下;文章要作结了,用“窗外的那株迎春花,开得更火爆了”来暗示点什么……总之,风雨无情花无意,但情意悠悠是人心,为了我们的文章充满气氛,充满意味,就让那风那雨那花,做出点“贡献”吧!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