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寤寐思服的“流、采、芼”

 江山携手 2016-04-11

令人寤寐思服的“流、采、芼”                        (荇    菜) 

               令人寤寐思服的“流、采、芼”

 

    自从写了一篇《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的博文后,我便迷上了《诗经》,就像一位男子深深地爱恋一位淑女。恰好,《诗经》的开篇之作《周南·关睢》就是描写男子追求淑女的情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就是这么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古往今来,无数学者、名家对它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说它是歌颂周文王与后妃的爱情;有人说它是描写作者或普通男子追求一位摘菜女子的艰苦过程和真实情感。

    我赞同后者。方玉润(清)在其《诗经原始》里评说:“《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也。此诗佳处全在首四句,多少和平中正之音,细咏自见。取冠《三百》(注:指《诗经》),真绝唱也。第三章(注:指‘求之不得’后四句)忽转繁弦促音,通篇精神扼要在此。不然,前后皆平沓矣。第四、五章‘友’字‘乐’字,一层深一层。快足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也。”我以为,方氏深得此诗之道也。

    在一遍又一遍品读玩赏的过程中,我觉得此诗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不在于大家口头禅般所说的成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在于其动词用得精确传神。

    从“左右流之”到“左右采之”,再到“左右芼之”,通过主人公日复一日仔细观察淑女采摘荇菜的三个不同动作——“流”、“采”、“芼”,生动地展现了该女子劳动时候的优雅举止,从而衬托出她在主人公心目中的美丽和爱慕之情。试想,如果主人公对该女子没有好感,或者说爱得不够痴迷,他就不会对她动作的细微区别铭记于心。如果没有这三个动作做铺垫,主人公对她“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也就失去了理据。

    描写一个男子觉得一个女子美丽贤慧又动之以情,不去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男子能够关注到她的不同动作,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并符合人的性心理。性学专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异性真正产生爱意时,不再在乎他(或她)的长相,生得俊俏或者丑陋,而是更关注其某些特定动作。

    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暗恋过一位低年级的女生,每当她走在校道还是在图书馆看书、做作业,我都会偷偷地去观察之,对她夹书腋下走路的姿态、口咬铅笔看书的样子,都一一在意,心之专致,达到了旁若无物的地步。当时我为此写了一首《想你》的诗,记得开头一句是“你走路的时候,想你……”,只可惜我一直停留在暗恋,不会“琴瑟友之”,最终也未能“钟鼓乐之”,确是憾事。后来想想,那位女生长得并不怎么样,但我就是那样痴迷于她的姿态动作而神晕巅倒,与几千年前这位男子留神于女子摘菜的动作而辗转反侧,别无二致,如出一辙,怎能不产生感慨与共鸣呢?!

    事已逝,人难逢,俱往矣,还是再来说说这首《关睢》吧。有人将 “流”解作“流动”,谓“荇菜生流水之次,有洁濯之美,可以当取耳。”那么,“‘左右流之’的主语就是荇菜,而‘左右采之’、‘左右芼之’的主语绝对不是荇菜。这样,在互相骈俪的三句诗中竟出现了两个主语,这是有悖于古代韵文句法规律的。”经过比较各家之言,我赞同“流”作动词解,通“摎”,与“溜之大吉”的“溜”字同音。

    我老家在粤西,粤语多存古音,当有硬币之类的东西掉到水面或水中未沉底而要将它拿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说“摎起来”——用手伸进水里,掌心向上将东西掏出。小时候我家养鸭子,鸭子喜食浮萍(有的地方称荇菜为“大漂”,我家乡称这种浮萍为“漂儿”)。村前池塘水面铺满这种水生植物,我的任务就是去“摎漂儿”给鸭子吃。从前去做这个活的时候,只会讲其音明其意,而不识其字,现在认为就是“摎”这个字。几千年过去了,原来我和那位淑女干的是同一种活,用的是同一种动作,使我确信“流”即通“摎”也。

    从整首诗的结构来看,“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分别对应着“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代表着追求爱情的不同季节和三个发展阶段——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荇菜嫩苗开始露出水面,当我看到那位女子“左右流之”的时候,便看上了她,想着她,令我“寤寐求之”;我的思念变成了追求的动力,但我送花她不要,唱歌她不听,约会她不去,总是对我不理不睬。痛苦的思念啊,令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夏天来了,荇菜密密麻麻,铺满水面,我看到那位女子“左右采之”,就不停地弹唱爱的歌谣诉衷肠,“琴瑟”的弦不知换了多少根,她的芳心终于被感动,我们“友之”成了恋人。夏去秋来,山野烂漫,稻谷金黄,荇菜也逐渐变老,河面上黄花朵朵,色彩斑斓,我看到那位女子用心地挑选采摘,丢黄选绿,“左右芼之”。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的爱情也结出了硕果,“钟鼓乐之”入了洞房。

    为什么采摘荇菜要用不同的动作呢?我上述的解释发挥不是没有依据。根据胡淼《〈诗经〉的科学解读》:“(荇菜)春季的植株刚浮出水面,又小又嫩又少,女子双手同时垂入水中不离水面,随着小船前行,连续捞取好几株后再往船里装,所以叫‘左右流之’;夏季荇菜植株长大,群体增多,覆盖了有些河段的整个水面。这时采荇菜,已不能再用手在水中“流”的办法。荇菜的茎比较强韧,需用点力才能摘下,再加上要挑摘嫩梢、嫩心,所以说‘左右采之’;到了夏末,荇菜植株老了,采摘时要认真挑选,故要‘左右芼之’。由此可知,这对情人从相识、相恋到终成眷属,经过了春、夏、秋三个季节,这种经历了‘寤寐思服’与‘辗转反侧’之煎熬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善哉斯言!联想到今日流行的闪电恋爱、露水夫妻,只求一时快感,何来百日恩?未体验琴瑟之友爱,谈不上钟鼓之婚姻,只有性没有爱,缺乏幸福,君子所不为也!

 

后注:

    1、寤寐思服——寤,指睡醒;寐,指睡眠。寤寐,指的是觉醒状态交互出现的生理状态。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睡眠物质SPU,是一种胞壁酸。人和高等动物能把胞壁酸贮存在大脑内,促进睡眠,又能增强身体的免疫机能。人发烧时,胞壁酸分泌增加,加速疾病痊愈。寤寐思服,指的是热恋中的情人醒着想,睡着也想,眼睛一闭一个梦。因为梦多而神情恍惚,爱情变得更有滋味。

    2、参差荇菜——见图片。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为龙胆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但各地称谓不同,有称之为水镜草、水葵、金莲儿、藕蔬菜、大漂等,不一而足。先秦时期采摘嫩茎叶充作蔬菜,并供祭祀之用。据说,陕西省洽川国家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紧靠黄河西岸。区内有关睢洲,芳草萋萋,鸟鸣关关,十里菏塘,荇菜片片,远山青黛,河声滔滔,情境与《关睢》宛合,民间传说《关睢》篇就产生在这里。

    3、关关睢鸠——关关,拟声词。睢鸠,水鸟名,传说这种鸟总是成伴。古人有说为王睢、金口鹗、鱼鹰等,今人有确指为东方大苇莺者。我家乡有一种当地人称之为“白鸠”的鸟,也是“关关”地叫,可算睢鸠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