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的两年用了两吨米煮饭 只为赶超日本电饭煲

 命馨甘 2016-04-11

 “国外有时研发一款电饭煲需要用几吨甚至十几吨米,才能做出一款好的电饭煲。但在中国,如果十几个工程师天天研究如何做饭,老板会怎么想?有多少企业愿意放手做这样的研究?”在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日本电饭煲的事件曝光后,有本地的企业家曾如是慨叹。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介绍,以美的为代表的佛山制造已经能生产出可媲美日本优质电饭煲的产品,并透露研发这款革命性产品背后的功臣之一,正是一位名叫黄兵的工程师。

入职美的12年以来,黄兵每天都在研究如何煮好一锅米饭,为了媲美日本的鼎釜电饭煲,他两年内用了两吨米不断地做饭,耗费了6000—7000张板材,练就只用鼻子一闻就能判断出米饭品质好坏的惊人技能……而这背后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为做出一只好锅两年煮了两吨米

谈起堪称可以媲美日本的鼎釜IH智能电饭锅,黄兵说只是一个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如何让气泡能够360度不断翻滚,从而让锅中的米饭受热均匀。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看似简单的设计,黄兵及其团队花了整整3年时间才最终将之变成现实。

为了开发鼎釜IH智能电饭煲,两年内黄兵用了两吨米不断地做饭。这两吨米,按照一个四口之家的标准,差不多要吃八年。“如果不能不断地煮饭测试、验证,就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黄兵告诉记者,每次测试都是一锅米饭一锅米饭地去煮,10台、20台的样机去测试,单是为了试验内锅的涂层就要在实验室中至少煮上千锅米饭,一台产品至少要煮1000锅米饭,一次测试至少要有20台,其数量之惊人,令人咋舌。

在鼎釜漫长的研发过程中,黄兵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难度最大、花费精力最多的气流控制技术的研发。“因为内胆双段IH技术结合起来,受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要把不同的因素控制在最合适的状态,在国内是是第一个,比日本也仅仅起步晚一年而已,可以说都是在逐步摸索、前进。”

为了实现这项关键技术的攻关,美的电饭煲研究室里的3个工程师、一名专家,一年半其他事情都不干,全身心地研究如何控制气流的方向突破。“我们就是希望为用户提供最好吃的米饭,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工作12年练就闻香识米“奇技”

鼎釜仅仅是黄兵12年工作生涯中的一个缩影。

每逢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黄兵都需要耗费少则几百公斤,多则2—3吨的大米投入到漫长的研发当中。从2004年入职至今,12个寒暑春秋过去,黄兵也从当初的普通工程师晋升为电热产品首席产品经理,而长期在电饭煲领域精雕细啄的积累沉淀,也让他在无意识中练就了一番职业奇技。

“一锅米饭做得好不好,我用鼻子去闻大概就能判断了,而且职业直觉马上会判断烹饪曲线上哪个参数需要修改,哪个环节要优化。这已经形成神经记忆了。大的差别用鼻子闻就闻得到,小的差别用嘴巴一尝就知道。”黄兵笑言,如今他已经养成了独特的“职业病”,每逢到餐馆吃饭,有不新鲜或陈米都会吃不下去。

事实上,像黄兵这样对一项技术极为专注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公司内部研发机制。目前美的就将全国的1000多种大米汇集成一份大米地图,不同的米种的分布状况、大概特性如何都清晰地展示。此外,这是美的还专门斥资1000多万元筹建电饭煲的营养评价实验室,专门用于科学地评价米饭的口感、营养成分、水分等各种参数。

袁利群又从财务数据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饭煲公司用于每年买米做饭的费用是110万元,大概相当于180吨的米。而为让IH智能电饭煲适合不同的米种,美的取了东北的珍珠米,泰国的香米、小米、糙米等9种不断地进行测试,以确保电饭煲能够根据不同的米种选择不同的烹调模式。

对于工匠精神理解,这位专注于技术的理工男显得有点轻描淡写,企业里也不会天天说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企业里面最基本的要素。“首要是专业,只有专业才能把产品做好,才能赢得客户的口碑,其次是给用户创造价值,最后就是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