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划分的解释

 亦凡亦俗 2016-04-11

                                 《  一  

根据赵京战老师的文章分开做解答
诗韵新编已在诗坛使用多年,广大诗人和词家已很熟悉,为什么不照搬(诗韵新编),还要另起炉灶,公布新韵呢?
答:主要是因为(诗韵新编)有某些不完善或不足之处,
其一,注音有不规范处,有些字没有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注音,
其二,选字有不规范处 ,收了一些已经取消或者合并的异体字
其三,排列有不恰当处,如把入声字单独排列于四声之后,好象又出了第五声。
这说明由于历史原因,诗韵新编在诗韵改革方面是不彻底的。因此,必须在诗韵新编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一步到位,建立彻底的新韵系统。


                                《    二    

为什不照搬十三辙呢?
答:(十三辙)的韵部划分已经很接近普通话,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普通话的发音与十三辙仍有些不同之处,如支与齐是同韵的,这在京剧的唱腔和道白中都可以听得出来,但在普通话中他们区别已经很明显了,必须分成两个韵部,因此照搬十三辙也是不科学的。

                                《    三    

既然新韵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新华字典来写诗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编写韵书呢?
答:新华字典是字典,不是韵书。它按拉丁字母的顺序编排,因而基本上按声母编排,而不是按韵母编排的。新华字典只解决读音问题,不解决韵部问题,依其读音押韵固无不可,但是很不方便。因此它起不了韵书的作用,用它作韵书使用显然不当。

                                 《    四    

所谓的同身同韵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所谓的同身同韵就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个韵部,这样就使音韵划分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尺度,从而使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里所谓的同身,是指从诗韵的角度来考察的,是一个实用性的标准,用注音字母注音,韵头称为介母,没有韵尾,韵母即使韵身,韵母相同,自然同韵,同身同韵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了。汉语拼音的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母中的主元音a e o称为韵腹,它是韵母发音的主部,韵腹前面的部分即i  u v称为韵头,后面的部分即o  i   u   n   ng等称为韵尾,韵腹和韵尾合称为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尾,韵腹即韵身。显然,韵身相同的字,发音的主部相同且取同一收势,读起来是和谐统一的,因而是押韵的


                                  《     五    

什么是倡今知古?怎样理解双轨并行呢?
答: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应熟知旧韵,才能更好的继承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才能更好的使用新韵进行创作。在创作中既可使用新韵,又可使用旧韵,完全尊重创作的自由,这就是双规并行的含义。
 
 
                                   《     六   
 
既然双轨并行,为什么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呢 ?
答:所谓的双轨并行,是对整个诗坛而言,是对诗人的整个创作而言,不是对一首诗而言。在同一首诗中,不能实行一诗两制。新旧韵不得混用。如果一首诗中新旧韵混用,对于新旧韵相同的字,如“花”并无影响,但对于新旧韵归属不同字,如“八”“发”等入声派进平声的字,就可能出现按新韵读有不合律不押韵之处,按旧韵读也有不合不押的现象,因此,在同一首诗中,要么按新声韵,要么按旧声韵,不能新旧混用。
 
                                   《     七    
 
既然是双轨并行,为什么使用新韵的诗作,还要应加以注明呢 ?这不是等于把新韵入另册了吗?
答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主要是为了便于编者审稿,便于读者欣赏。目前,新韵还处于初兴阶段,用新韵创作的诗词作品,在数量上还是少数。就本刊(中华诗词)收到的自然来稿而言,新韵作品占的比率不足10%,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用旧韵创作和欣赏,编辑也还是习惯于按旧韵审稿和改稿,如果标明新韵,编辑和读者就能立即转变思路,按新韵去审稿去欣赏,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时间上的浪费。
 
                                    《      八   


新韵比旧韵宽泛的多,使用新韵后,平仄格律是否也比原来放宽了呢?
答:诗韵改革不是格律改革,改的是字的韵部归属,不是格律,韵虽然宽了,格律仍不变。使用新韵进行诗词创作时,原来的平仄,押韵的格律一点也没有变化,只是应该按照新韵来确定字的平仄和韵部归属。

                                     《     九    

使用新韵作诗,是否只要韵脚按照新韵就可以了呢?
答中华新韵十四韵不但确定了字的韵部归属,同时也确定了字的平仄,新韵实际上是新声韵是一个完整的声韵体系,使用新韵进行诗词创作,不但韵脚要符合新的,平仄格律也应该按照新韵来使用。按照格律,该押韵的字要押新韵的韵部,该用平声字的,要用新韵的平声字,该用仄声字的,要用新韵的仄声字,如果只是韵脚使用新的,而其它地方仍用旧韵,比如说仍把已读平声的原入声字,做仄声使用,这是不符合新韵要求的。


                                     《      十      

关于平水韵和新韵的区别在那里?
答:首先来说四声,它是由南齐武帝(萧颐)时期,永明末沈约和王斌等人首先确定的。六朝以前还没有四声名称,所以平水韵里的汉语声调由于受当时语音及各种方言的影响,与现代的汉语声调有很大的差异,那么,表现在新韵和平水韵里的主要区别就是入声字。新韵只分阴平声,  阳平声,  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而没有入声。平水韵也分四个声调,它们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与现代汉语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入声,平水韵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已分别派入四个声调里。平水韵里的平声,在十四韵中还是平声,平水韵里的上声在十四韵里分成上声和去声两部分,平水韵里的去声,在十四韵里还是去声,平水韵里的入声,在十四韵里有的成了阴平,有的成了阳平,有的成了上声,有的成了去声。也就是说拆分成了四部分。平水韵中的入声字在十四韵里有一半以上归入去声,三分之一以上归入阳平,两者合计占入声字总数的六分之五以上。剩下的少数入声字,归入阴平和上声,其中归入上声的最少,那么怎样来掌握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呢,就是先记住在阴平和上声中的少数字,再记阳平字,然后把其余的入声都读去声,就可以掌握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也可以先记住普通话里的阴平和阳平中的入声字,作为仄声使用,对其它的入声字都当作仄声就行了。十四韵按照只分平仄,不辨入声的原则,把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和阳平的字定为平声字,把发音为上声和去声的字定为仄声字,不再区分入声字,这样,每个韵部实际上自然分成了平声和仄声两个部分,需用入声韵的词牌,都改用仄声,每个韵部的后面还标出该韵部中所含的原入声字,便于使用时查找,同时还根据“音随意定,韵依音归”的原则,对多音字按不同的读音,分别归入不同的韵部,使用时可根据该字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确定其读音,从而确定其所属韵不及其平仄划分。

                                   《      十一    

 

使用新韵有那些好处呢?

答:第一点,

首先它扩大了音韵的范围,使人们在创作诗词时,更加灵活地选择韵字,减少出韵的发生。我们知道平水韵是从切韵演变而来,并不都符合当时的实际语韵,和现在的普通话差别就更大,例如“空”和“龙”在实际语音中韵腹和韵尾是完全相同的,但在平水韵里,却分别属于(东韵)和(冬韵),你要用旧韵写格律诗是不能互相押韵的,但在填词的时候,东韵和冬韵有同属于第一部,又可以互相押韵,再如“门”和“轩”在实际语音中并不同韵,其韵腹也完全不同,但在平水韵中又同属元韵,若用平水韵来写格律诗“门”和“轩”可以互相押韵,但在填词的时候,“门”属于第六部,而“轩”则属于第七部,又不能互相押韵,这种错综复杂的的韵目划分,很容易妨碍诗人在创作时的思路,如果用新韵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点

十四韵符合现代语音,可以使诗词韵律更加优美和谐上口,便于吟诵。例如把“门”和“轩”用在同一首诗里作韵脚。读起来会很不顺口,甚至拗口,像这类情况在古诗中非常普遍,但用十四韵创作,此类现象就不会发生,因此,用新韵写诗,更能体现押韵的效果,更能达到诗歌押韵的要求。诗词之所以要押韵,就是为了达到在韵脚上的字同一个声韵,如果不同韵,就产生不了迴旋优美的效果,也就失去了作为押韵的要求。这就是现代人所难以接纳的事实。时代在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声音,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改革诗韵,中华新韵在这方面是一个探讨,能否成功,还有赖于以后的实践,我们最终的标准,还是以将来国家制定的新韵为主。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大胆的创造,让中国古体诗词这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一位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再说现在毕竟不是科举时代,不敢对平水韵越雷池半步,中华诗词学会之所以提倡两条腿走路,既可以用平水韵,也可以用新韵写诗,就是为了既要尊重古人,也要有所创新,既要符合时代,又要继承传统文化,既要照顾老年人对平水韵的偏爱,又倡导青年人用新韵来写古体诗,这是相得益彰的事。因此让我们写诗有了更加自由的广阔天地。如果你感到用平水韵受约束,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诗意,那么你就改用新声韵来写,如果你感到新声韵写出来的东西,达不到自我要求的美感,那么你尽可以用平水韵来创作。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在这广阔的诗韵天地里,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举世闻名的优秀诗词,一定能超出李白和杜甫的时代,古体诗词没有死,也不会死,只会更加枝繁叶茂,只会更加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