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查研究】农村金融机构负债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远古星 2016-04-11

  负债业务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受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以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负债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负债管理现状


  (一)存款定价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定价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机构规模与定价高度成反比,村镇银行整体定价最高,个别机构的利率上浮区间已突破50%;二是区分存款对象进行单独定价,个人存款的利率定价整体高于单位存款;三是按期限划分,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最受青睐,而活期存款的上浮区间相对较小。


  (二)负债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农村金融机构已围绕账户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管理、流动性管理、产品创新管理等负债管理核心建立起内控制度体系和合规管理操作规程。为增强对重点业务的指导性,各机构还持续细化各项制度建设。比如,为加强对存款结构的管理,部分机构制定了批发条线存款偏离度管理、结构性存款产品管理等制度规定。


  (三)负债技术手段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已逐步重视信息技术、大数据在负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除了不断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服务外,多数机构还建立了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等管理系统,基本能满足资金流量测算、期限错配分析、流动性指标监控等流动性管理的需求。同时,为加强对分支机构负债经营的引导、强化经济资本约束的概念,部分机构还研发并推广使用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为负债管理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和渠道。


  (四)负债风险管理持续深化。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逐步丰富流动性管理手段,着力提高对流动性风险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能力。与此同时,努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宽资金来源及运用方式,加强负债结构的多样性,提高负债的稳定性,防止资金运用过度集中,以此推动建立高质量的流动性储备。


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负债成本高位徘徊,净利润增长压力陡增。尽管自2014年四季度以来,存款基准利率累计降幅已达1.5个百分点,但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付息成本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不断放开,以及高成本存款快速增长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主动负债占比的逐步攀升进一步拉高了负债成本,资产端收益率持续走低、不良率大幅增长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利息净收入、乃至净利润增长开始出现拐点。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易形成隐患。一是风险监测指标普遍超标。从我们收集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数据来看,监管指标基本上都能满足监管要求,但在监测指标方面,很多机构都存在核心负债依存度不足60%的问题,还有少量机构的流动性缺口率低于-10%。二是对现金流分析的关注度不够。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仅能对表内部分科目进行期限分析,无法准确预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贷款承诺等表外科目的潜在流动性需求,不能通过对现金流的准确分析来规避风险扩散。三是压力测试管理流于形式。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基本都建立了流动性管理专项应急预案,部分机构也能够按季开展压力测试,但操作水平距离监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负债产品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助推未来的跨越发展。一是产品创新层次较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负债创新主要集中于对传统存款产品计息方式的改变,这些产品通过靠档计息、挂靠最优利率来吸引客户、稳定存款,但产品创新的综合化程度较低,为客户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的能力不足。二是新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不高。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实施主动负债的重要工具,从执行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取得相关资质,而个别取得资质的农商行由于客户认可度不高,产品的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四)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健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制度建设存在缺陷。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在同业结算账户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漏洞,主要表现为尚未制定同业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或已制定相关办法但制度建设存在明显漏洞。二是制度执行未能起到“硬约束”的作用。少数机构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不强,对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业务操作中存在明显的不合规行为,制度观念和依法合规意识有待加强。


守住风险底线的思路


  (一)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推进服务水平持续升级,提升负债管理内涵。一是应按照管理有标准、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风险有监测、事后有考核的要求,健全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二是应以客户管理为中心、以业务发展为导向,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尽快建成综合、集成的信息支撑平台,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应大力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培训和思想素质教育,在提升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扩张负债管理外延。一是应深化对创新的认识,把负债创新与资产创新相结合,制定全面的创新计划,努力将负债产品打造成为银行综合化服务方案的重要一环。二是应把握新技术、新模式、新环境带来的创新机遇,顺应客户需求的转变,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和产品创新层次。三是应深挖主动负债工具的创新空间,形成一个可以覆盖存款产品与非存款产品、主动负债与被动负债、不同类型客户的负债产品体系,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收集非结构化信息,有针对性地推广新产品。


  (三)找准流动性管理的着力点,提升负债来源的多样性,守住负债管理底线。一是应强化对现金流管理、负债和融资管理、附属机构并表管理等重要环节的要求,建立涵盖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负债分散化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等多维度的风险监测框架。二是应完善日常管理,做好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及时提示、预警和化解风险隐患,制定出各种情景下的应急预案,把流动性风险降至最低。三是应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金,提升自身实力,获得更多的业务资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李晓迟、杨彩丽,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16年第5期)

美编:王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