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财富可通过节俭和储蓄获得;现在,若想让孩子“真富足”,父母须做典范,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以获得心灵满足。 文/三分钟学经营 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思提出,现代父母应该教育孩子3大财富能力: 1.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 2.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 3.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 这些能力背后最重要的思维,也就是为自己负责,自力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这三大财富能力,才是留给他们最有价值的资产。 一.学管金钱:不懂支配就等透支 犹太人财商教育从3-4岁开始,起初管理一点零用钱,初步认识钱的多寡与物质的关系。9-10岁开始,一次支取一整年的零用钱。通过零用钱的使用,进行财富教育、对抗富裕病。
让孩子学习用一整年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金钱运用,累积了自己的一套面对物质欲望的原则。他们的做法,与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思提出的教育3大财富能力,不谋而合。 二.处理欲望:感受延迟享受的满足 其次,父母还帮助孩子学习处理欲望,学习延迟欲望,得到更大的快乐。 例如孩子克制不住,买垃圾玩具,转眼就后悔,也没有钱再买其他想要的东西。这是他的决定,他必须自己负责。作为父母,不可以去替孩子收拾善后,或心软资助他。 此外,父母可带领全家对每个人喜欢的物品都晚一点、等久一点再买,一起感受“欲望延迟”后,得到时那种更大的满足感。 三.辨别价值:家人、朋友是无价 让孩子了解钱能做什么,是财富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孩子应了解金钱的局限性。 在接触金钱之初,孩子有时会非常天真的给所有东西“标价”,这时正好可以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比如爸爸周末如果去工作,可能会挣更多钱,可是爸爸爱孩子,我们的假期因爸爸参与而更快乐,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就比金钱更重要。 通过类似方式,让孩子逐步体认,金钱不是唯一的目标或标准。孩子接触的价值观越多元,金钱就越不会成为唯一的标准。 四.犹太人富过300年,靠“读经”理财 中国人有句俗谚:富不过三代。然而,观察全球知名的犹太家族,却不乏富有200、300年的事实,主要归功于犹太人的全钱观与财富教育。
通过研读这本经典,犹太人从孩子小时候就教导他们如何管理钱包,与如何看待财富的价值。这正是富裕病横行全球时代的防疫抗体。 五.精华:犹太家庭人财富教育时间表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食品。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的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旧报获得报酬。 ¤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留着大笔开销时使用。比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的尝试,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13岁-15岁:可尝试一些安全¤的投资工具和服务,知道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投资; ¤16岁-17岁:要学习一些宏观经济基础知识,学会关注全球市场信息,了解简单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互联系。 儿童最初无法了解金钱的意义与价值,但已对个人的需要有所认知。因此,父母需要试着向孩子解释他们所要的东西是要用钱去买的,而赚钱是辛苦的。 如果父母不解释,孩子必定以为,任何东西只要向父母要,就一定可以得到。如果父母有求必应,孩子将来势必需索无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