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伯雄生平

 天一角458 2016-04-11

挖掘孟河医派特色 弘扬孟河医学精髓

常州市中医医院院长 孟河医学研究所所长 张琪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出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主要代表,清末民初在全国影响很大,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医界享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美誉。

一、 孟河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孟河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孟河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有关。孟河之名,源于唐朝常州刺史孟简拓浚河道而来。孟河在武进奔牛西北,它由浦河(旧名浦渎)一路贯穿养济河、午塘河、小横河等十余条河流而成,是南接京杭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通江河道之一。唐朝元和年间由常州刺史孟简主持开通,孟河的开通使漕粮船只亦可经由此入江,分流了漕运,同时使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亦逐渐繁荣。至明清时期,常州文风兴盛,文人辈出,涌现出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团体,如著名的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思想指导下,孟河镇以儒从医者甚众,或承其家学,或受于师门,且受儒学之影响,同业相互切磋,阐发古典经籍之奥义,或下承诸子百家之说逐渐形成了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族。费氏无疑是四大家族中最古老的,其家谱可追溯到汉代,祖籍江西凯山,从儒而仕,世为良臣。1626年,费尚有(1572~1662)离开镇江,定居孟河,弃儒从医,开创孟河费氏医学之先河。略早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调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乾嘉年间,费士源(为费氏的另外一支)以内科闻名,丁氏以儿科见长,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七世孙费伯雄、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二百余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自南向北分别是儒德堂、泰山堂(扬中人开)、聚德堂(马家药店)、同德堂、天生堂、费德堂(费家药店)、仁济堂、灵济堂、益生堂(为费保堂开),足见当时医事之盛。府县志有载:“小小孟河镇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撸之声连绵数十里”。从清道光、咸丰年间起至清末民初,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发展,沙石安迁镇江大港,马培之晚年去苏州、无锡,巢崇山、费绳甫、丁甘仁迁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法家到宜兴和桥与武进雪堰桥等,都有相当的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医,并且带出众多弟子,发展到全国各地和港澳与世界各地,可谓“孟河医派弟子遍天下”,后世许多弟子门人成为现代著名中医药专家。

二、孟河医学的学术特色
  《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伯雄生平对慢性病有深刻的阐述,是近代治虚劳专家。著有《医醇》书稿共24卷,并付刊行,但因战乱而毁。后来费氏追忆往昔著作内容,随笔录出,撰成《医醇賸义》4卷,后又撰《医方论》4卷,以及《食鉴本草》、《怪疾奇方》等流传后世。费伯雄孙费绳甫、费哲甫亦系名家,绳甫以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著有《临诊便览》《费绳甫医话医案》。
  马培之“以外科见长而由内科成名”。在外科上,他强调外症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要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之外,还用刀针相结合,内外并举,具有辨证施治的整体思想。赴京为慈禧治疾效著,称他“脉理精细”,“能述病源”,“所拟医方甚佳”,“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御赐“务存精要”匾额。所著《外科传薪集》,是我国近百年来甚受欢迎的外科临证专书。另著有《医略存真》、《马培之医案》、《务存精要》、《青囊秘传》、《纪恩录》等。
  巢氏著名者有上海巢峻(1843~1909),字崇山,晚号卧猿老人。初在家乡孟河行医.后在沪悬壶近50年,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尤精,于肠痈所施刀针手法,多有独到之处,以行医广泛而著称,为同治、光绪年间沪上名医,著有《巢崇山医案》等;巢渭芳为巢氏又一名医,世居孟河,精内科尤长于时病。认为“治时病贵在不失时机,尤须审证求因、药有专任,片面求稳每致贻患,一味求全反将掣肘,皆不足取法”。确有卓见,著有《巢渭芳医话》等。
丁甘仁在医术上能继承孟河前辈,不拘一格、广采众长,在治外感热病上,融会“伤寒”、“温病”两大学说;对内科杂病,不执一家之见,不以经方、时方划界,因人制宜;在外症处理上,从整体出发,把内科用药与外科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善用和胃健脾之剂,还常以益气托毒、助阳托毒等方法,使正气充足,发挥扶正托邪的作用。对中西医药的认识比较客观辨证,认为:“医为仁术,择善而从,不分畛域。”并说:“中医以气化擅胜,西医以迹象见长。”其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既继承发扬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更造就了一大批中医人才,如陈存仁、王慎轩、朱治安、许半龙、秦伯未、程门雪、沈石顽、张赞臣、严苍山、章次公、黄文东等,均为一代名医。其子仲英,孙济万、济民、济华、济南等均秉承家业,传代后世,并整理丁甘仁的学术著作刊行,有《孟河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丁甘仁临证医集》、《丁甘仁医案续编》、《喉痧症治概要》等。孙中山先生曾赠“博施济众”匾额于他,以颂其德。
  因此孟河医学的学术特色可概述为:①揽中医之大成,不论内难伤寒温病,金元诸家,内外各科,悉数容纳,且不泥于门派之争,将各派学术熔冶于一炉;②辨证细腻准确,用药轻灵平正,即遇危难重症,谴方仍然不离平淡,于平淡中显神奇;③治法灵活多样,不分内服外用,以获效灵捷为先机,故孟河医家治疗外症及咽喉疾病,卓有成效,且流传不少有效秘方;④以弘扬医术为宗旨,不分门户,网罗名家,收徒授业,创办学校,学术交流,办刊著书,令孟河学术得以风靡于神州。

三、 孟河医学的研究现状
  孟河医派是近3O0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流派,他们所培育的后继门人,桃李天下,是这个时期乃至当今的中医名家和医林骨干,学术相传,至今未衰。尤其是海外门人,他们中许多为孟河医学在欧美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如丁甘仁次子丁仲英、长孙丁济万、曾孙丁景源等在美国以及香港从事中医工作,尤其是丁景源,为中医针灸获得美国官方认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为美国纽约医师公会理事长;又如德国籍著名学者蒋熙德,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有20年,有多部著作在欧美出版,他旅居上海年余,数下孟河,阅读与孟河医学流派有关的著作、地方志、家谱百余种,其编著的《从孟河到中国》(英文版)即将出版。
  孟河医学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使我们认识到作为孟河医学的发源地,常州可以做的更多、更好。常州市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为促进建设文化名城、传承中医文化、创优人文环境,大力支持研究孟河医学以及孟河文化,已经准备修缮费伯雄故居,目前改扩建方案和前期工程已基本就绪,整个工程将于年底完成。届时,修缮一新后的费伯雄故居,将作为孟河医派博物馆、常州市中医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将孟河医学作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并为研究孟河医学、孟河文化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以扩大孟河地区以及常州市在国际舞台的知名度。

四、 振兴孟河医学是常州中医人的责任
   孟河医学发源于常州,是常州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国医学流派中的一支奇葩。振兴孟河医学应该成为每一位常州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引领常州中医事业的常州市中医医院更应该担负起这历史的重任,所以医院成立了孟河医学研究所,在挖掘孟河医派特色,弘扬孟河医学精髓方面将进行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系统的整理搜集孟河医学文献资料;二是建立孟河医学数据库,运用现代科学统计方法,进行各医家用药经验以及古方的挖掘,分析诊治经验,研究学术思想,为孟河医学的继承与发扬提供研究平台;三是出版系列孟河医学文献丛书及孟河医学研究丛书;四是通过跟师学习,传承带教培养出新一代名中医,孟河医派新传人;五是总结孟河医家临证经验中有独特疗效的方药进行新药开发,造福百姓;六是建立孟河医学研究网站;七是组织召集孟河医派的海内外传人,开展学术研讨,推动和促进孟河医学的发展;八是在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采风、调研,整理资料,制作一部全面反映孟河医学传人学术渊源、学术思想、传承关系的电视片,充分向世人展示孟河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中医地方特色及常州文化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