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为立身立事之根本

 刘桂宽书馆 2016-04-11

                   作者//刘桂宽   博克: http://www.

《大学》开篇提出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所谓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宗旨,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这里所揭示的,就是儒家的三纲“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尽情理有勇。大仁者必慈,大智者必谦,大勇者必含。慈是一种精神,谦是一种心境,含是一种境界。勇大于仁谓之暴,才多于德谓之妖。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真正的仁德是以爱为根,而爱先从自己开始;真正的智慧不仅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真正的勇气并不是去压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所压倒。

1)明明德是性,性是德的根。人有三性:天性、禀性、习性。孟子道,性善,人性有善而无恶,这是天性,存公。荀子认为,人性皆恶,禀性存私。吿子说,人性有善有恶,这是习性,可公可私。孔子曰:“天命之谓性”,是说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性来自于天,天为大自然,性不合自然必有灾祸。性清存德,德能养性,性是德的根,性为天下之大本。人以天性用事,人人钦敬,故能化人。天性被淹没,必定丧失德行,性不清没有福。

2)亲民在于心,心是命的根。人有三心:良心,争心,贪心。古人曰,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求。也就是说,命运是由你的心态、价值观所决定的,福禄是自己求来的。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俗话讲:道心是良心,人心即是私心。人自私心发生,良心就会昧去天理,若能遏止私心,生出良心,自然无灾无病。心地正,能明理,理能养心。心界清则无恶念,心好命就好,你有一颗漂亮的心,就会有漂亮的人生。去恶从善在于心,心不清没有禄。

3)止于至善在于身,身是物的根。人有三身:一德身,二罪身,三孽。你把身体作为造福社会的工具为德身;你把身体作为危害社会的工具为罪身孽身。唐代诗人郭震《云》中说:“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意思是说,云彩在虚空中聚来散去,山野之人倚着竹杖悠然而观,他轻蔑地笑这些云彩,不知道自身本是飘浮无根之物,却在空中翻滚,弄出许多姿态来把星星和明月遮没。

诗人“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这两句形象的比喻,用以讽刺那种为所欲为而无自知之明的无根之人。所以,人活一辈子,要做有根之人。不论什么时候,你不能没有根;不论你干什么,都不能忘了根。人根在上,植物根在下。人之为人,孝敬父毌,忠于国家,爱喜万物及他人是最完善的境界。身清的人自然会发达,而且长寿;身不清的人多灾多难,则会短寿。

那么,性、心、身是什么关系呢?性在心之上,无心不显性;身在心之下,无身不显心。身心能载性,性能统心,心能管身。如果离开天性丧了良心,身就可以无恶不做。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就可以做德于社会,从而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

《大学》接着提出八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1、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而能把家庭、国家、天下治理好是不可能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靠自己的文韬武略,主要是自己的德性。只有自身品德修养好了,才能担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孟子曾说过,君上无德,无以保社稷,夏桀商纣王昏庸无道,荒淫残暴就是明证。大臣无德,无以保宗庙;庶人无德,那就保不住性命了。战国名将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吴起是魏国人,很有才华,他把祖传田产当尽换成钱去买官爵,结果失败了。于是他发誓,没做上丞相誓不回乡。结果他的母亲去世了,他也不回去。当时他拜曾子为师,曾子就就告诉他,你母亲去世了,按儒家伦理和家庭伦理应该回去奔丧,而他坚决不回去。曾子觉得这个人不可理喻,断然终结了二人的师生关系。当鲁国要抵抗齐国的入侵,他终于有机会被鲁国任命将军的时候,鲁国对吴起有所疑虑,因为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于是,官迷心窍的吴起为了得到这个职位,竟然把妻子杀了。吴起最后获得了这个职位,率兵把齐国打得大败,她妻子的家乡血流成河。后来,人们识破了他的丑恶灵魂,在鲁国被人们厌恶疏远,最后得到了乱箭穿身的下场。

再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桓公之死》:管仲以天纵之才,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后来,管仲得了重病,生命垂危之际,他对混乱的朝政非常担忧。齐桓公来看他的时候,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管仲说:“希望您以后要远离易牙、竖刁和卫公子启方这三个人。”齐桓公听了很不高兴,说:“此三人均是忠臣。易牙为了让我吃上鲜美的食物,居然把他的儿子烹了给我吃;竖刁为了侍奉我,竟然自宫其身;卫公子启方在我身边已经15年了,他父亲去世时他都不肯回家吊孝。对这样的人,您还会怀疑吗?”

管仲说:“爱护自已的儿子是人之常情,而易牙却残忍地杀掉亲子来取悦您,这样的人能亲近和信任吗?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人之常情,而竖刁竟然毀掉自已的身体求官取媚,还能指望他对您忠吗?孝敬父毌是做人的根本,而卫公子启方对他父亲竟如此薄情,其心之狠毒,可想而知,他能敬重于您吗?”桓公不听,管仲去世后,依然宠信此三人。后来三奸作乱,将桓公活活饿死。

历史的教训值得人们吸取,一个人为了官爵,不要租产,不要父母,不要老师,不要妻子;一个人为了官爵,残忍杀子,自宮其身,薄情待父,饿死君主,这实际上就是违背伦理常徳,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由此,《大学》吿诫我们:“故君子先慎乎德”,首先要慎重于对道德的修养。孟子说:人常言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也就是说,修身以德,是君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键所在。

所以,《大学》十分强调道德感化力量。君子之德如风,风行天下,所到之处无不自化。“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意思是说,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尤其强调率先垂范作用,正人先正己,己身不正焉能正人。

老子曾说:“行不言之教”。靠自己的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悖),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总而言之,道德修养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很重要,只有普遍的道德水准提升了,社会风气才能有根本的好转。

2、道德是天地的规侓,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大学》十分强调道德,那么道是什么?道就是自然规律。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是人与万物成长消亡的轨迹,即自然规律。道是不可以说出来的,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即使是真理也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如果可以说出来的道理,就是普通的道理。

徳是什么?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也就是说,道生化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成长起来。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重德。这里老子是在告诫人们,宇宙中万物皆道之所生,万物皆德之所育,切不可为人一己之私,做伤害众生之事。珍重道与德赋予的万物,才是万物之美德。德是道的载体,又为“得”,是符合道的所得。合了“道”,方有德,故称“道德”。有德才能悟道,故称得道。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才能会真正的得到帮助。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生于天地之间,来自于大自然。自然万物存在着规律,人也有自身的规律。天道遵循自然规律,人道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果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难了。哪个家庭有道德,这个家庭就美满;哪个社会有道德,这个社会就发达;哪个国家有道德,这个国家就永久不衰。人没有道德就成不伦不类的人;家庭没有道徳,就会变得乱七八糟;国家沒有道德,就有动乱和战争等种种天灾人祸。

道德是全社会人类的公德,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髄。人之为人的本分,就是要按照五常八德之道做人,要按照五伦十义之理做事。所谓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诚友信,君正臣忠。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社会不和谐,多因人类缺少道德观念,旡道之人不守本分。作为一个公民,要有爱国、爱家、爱社会的民族自爱精神。人人守本分,家家就和谐。家家能和谐,社会就平安。社会平安,世界就和平,世界和平了,就成为太平盛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