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之王 饮食与肿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吃错了会引爆癌症的导火索,吃对了则能起到防癌的功效。合理饮食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防癌措施,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一些防癌食物以下小编就为您介绍几种抗癌的食物! 1.鱼油:研究发现,鱼油中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具有抗癌作用。这种物质是一种多聚合不饱和脂肪酸。它主要存在于含油较多的鱼的鱼油中,如沙丁鱼油、青鱼油、大马哈鱼油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在分解人体的脂肪组织及蛋白质等成分时,会产生对肿瘤有促进作用的某种肿瘤因子,而鱼油中的二十碳五烯酸可以阻止这种肿瘤因子的活动,从而起到阻止肿瘤生长的作用。 2.鱼鳞:免疫学家证实,鱼鳞在抗癌中能起到重要作用。若把鱼磷中的白细胞植入患癌症的老鼠体内,可使其肿瘤细胞消失。抗癌药β—硫化鸟嘌呤就是从鱼鳞中提取制成的,用该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率高于70%,此外该药对治疗胃癌、淋巴癌也有较好的效果。 3.牛肉:微生物学家研究小组发现,牛肉中含有一种能抑制致癌物质诱变活动的成分。因此,牛肉具有抗癌作用。这个小组正在试图从牛肉中提取出抗癌新药。 4.羊胎: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羊胎的肝细胞中含有抗癌物质,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科学家们先把人类癌细胞注入到实验鼠体内,然后再把被纯净化了的羊胎精华素注入实验鼠体内。结果发现,羊胎精华素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科学家们认为,羊胎精华素将为治疗肺癌、肝癌、白血病等开辟出一条新路。 5.桑蚕:研究发现,用一条桑蚕能够生产数百支医用剂量的实验性抗癌剂。日本的一家公司宣称:通过对桑蚕体内某种基因的调换可制得一种干扰素,这种干扰素与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完全相同。因此,我们有望从桑蚕中提取出抗癌新药。 适当的食物确有治病、防病之功效,例如蛋白质、锌、维生素C和E,这些营养都有助于巩固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十分脆弱,它不象心脏和循环系统那样坚强。
真正的蔬菜之王,最营养保健的抗癌食物
芦笋的营养保健价值 芦笋具有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氨基酸含量高且比例适当、微量元素含量全而且比例适当等营养特点,芦笋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芦丁、槲皮素、香橼素、山柰素等。芦笋中还含有6 种以上的皂角甙类化合物。另外, 芦笋中还含有多糖类成分和甾醇类。 每100 g 鲜芦笋中,含蛋白质1.4 g、脂肪0.1 g、碳水化合物4.9 g、粗纤维1.9 g、维生素A17 mg、维生素C45mg、维生素B1有0.04mg、维生素B2有0.05mg,尼克酸0.7 mg、钙10mg、磷42mg、钾213 mg、镁10 mg、钠3.1mg、铁1.4 mg、锌0.41mg、硒0.21微克。 1,防癌抗癌 近年来, 国内外均报道芦笋对各种癌症细胞有抑制作用, 被誉为抗癌之星:
2,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 芦笋的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含量都很高,还有多种甾体皂甙物质,可治疗心血管病、水肿等疾病。 3,降血脂 精氨酸与赖氨酸质量比接近1∶1 ,可有效降低血脂。芦笋对高血脂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 无论患者高血脂的病史长短, 服用芦笋汁后均有较好的降脂效果, 特别对甘油三酯的下降效果显著。 4,保肝、解毒 芦笋具有保肝和解毒作用,芦笋通过提高SOD 活性, 阻断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害和抑制脂质过氧化。 5,预防女性乳房、子宫、卵巢及男性前列腺等疾病 笋皂角甙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对女性乳房、子宫、卵巢及男性前列腺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6,治疗白血病有一定作用 芦笋特有的天门冬酰胺酶还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 7,增强免疫力 芦笋中含有的芦丁、皂角甙、维生素E、天门冬氨酸、叶酸以及多种甾体皂甙物质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 具有调节机体代谢, 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8.抗疲劳 天门冬酰胺酸及其盐类物质可以消除疲劳和增强体力,能够治疗疲劳症 贴士:对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蛋白质代谢障碍、肝功能不全、肾炎、水肿以及结石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营养师温馨提示: 1,绿芦笋营养价值更高根据采收时芦笋的颜色,可分为绿白两种。对春天刚出土的嫩茎,经过阳光照射产生叶绿素而变为绿色的称绿芦笋。如嫩茎刚拱土尚未露头时就分次培土,因嫩茎未经阳光照射而保持白色的称白芦笋,绿芦笋的营养价值和品质优于白芦笋。 2,芦笋食用嫩茎,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烹调时切成薄片,炒、煮、炖、凉拌均可,凉拌的话须焯水处理,不可生食。
这些坏习惯还不改?肿瘤君说,那就别怪我喽
癌症究竟离我们每个人有多远,据卫生计生委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550人,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平均10秒钟就有一人确诊。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按照人均期望寿命计算,中国人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看看数据就能知道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这些坏习惯你有几个,不改变容易被癌症盯上 癌症发病原因主要由内因和外因来决定。内因主要是来自遗传基因的作用,而外因则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基因无法改变,这些坏习惯可要不得。 一、吃肉不吃菜 光吃烧烤不吃菜,大鱼大肉吃不够,蔬菜水果吃得少,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千万别小看这一生活习惯带来的危害。由着性子吃一是会造成肥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有关。二是蔬菜水果含有很多膳食纤维,它们能促进肠道蠕动,带走有害物质。经常不吃蔬菜水果,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三是导致缺乏维生素。 研究显示,不吃胡萝卜的人比大量食用胡萝卜的人,缺少β—胡萝卜素,肺癌发病率要高7倍;缺乏维生素A,患肺癌、胃癌的可能性很大;叶酸与维生素B2缺乏,是食管癌高发的重要原因。要保证身体需要,每天应吃400克以上的蔬菜,吃肉不要超过75克,体积相当于一副扑克牌大小。粗茶淡饭才是远离癌症的最好办法。 说到吃,头条妞倒是有一份致癌食物黑名单,且看且斟酌! 致癌物是指能诱发人患癌的“坏物质”,它的范畴包括任何能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化学、物理物质及生活、工作方式等,其中不少与食物相关。 1 级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槟榔、中式咸鱼等明确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如果饮酒,男性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一两,女性不要超过0.5两。黄曲霉素则主要存在于霉变的坚果、大米和玉米等,吃这些食物时一定要注意清洗和储存得当。 2 级丙烯酰胺、铅、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较高的致癌物质这类物质在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生活中如果经常采用高温油炸、高温油烟烹制食物,接触到丙烯酰胺的机会就比较大,应尽量避免。 3 级苏丹红色素、胆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这类物质在人群研究中明确无致癌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可以不顾数量放心吃,因为它们虽然不致癌,但可以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4 级相关研究中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食物中属于此类的物质较少。不过,“4个等级的致癌物,在饮食中的‘伤害’不可一概而论”。1级和2A级致癌物要尽量避免,2B级致癌物无需过度紧张。 防癌饮食模式:“一二三二” 相关研究表明,30%的癌症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常见的有:蔬菜水果吃得少、烹调方法不科学、进食方式不合理、高脂肪食品吃得多等,而这些都会增加患直肠癌、胃癌、肺癌等的风险。 一足量:每天摄入足量的蔬菜及水果,吃够25种食物,尽量多吃全谷类和豆类; 二不:不吸烟和不饮酒,远离烟草制品、二手烟及酒精; 三少:少吃或不吃加工过的肉类,如腌制肉、肉罐头等,并在日常饮食中少油少盐; 二坚持:坚持锻炼,每天规律运动,将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坚持体检,进行合理的癌症筛查。 二、熬夜 很多人因为工作不得不熬夜加班;还有人赶时髦,天天泡酒吧,成了昼伏夜出的“派对动物”。英国科学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了世界各地1000余名30—50岁的癌症患者,发现99.3%的人常年熬夜,凌晨后才会休息。 北大肿瘤医院专家指出,熬夜一方面会造成生物钟紊乱,另一方面,夜间灯光会破坏人体褪黑素形成,而这是保护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环,缺少它容易让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门来。熬夜最好不要超过12点。如果加班到凌晨,最好找一间窗帘有遮光布的房间睡觉,漆黑的环境有助于身体中褪黑素的生成。 三、久坐不动 上班一坐就一天,回家陷在沙发里不想动……千万别以为久坐的危害只是伤颈椎、脊椎。德国专家指出,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随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体内免疫细胞减少,大大增加患癌几率;美国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比常运动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高40%~50%,男性还易罹患前列腺癌。专家指出,工作每2个小时,必须起来活动15分钟以上。 四、喝滚烫水 很多喜欢闲暇时泡杯功夫茶,殊不知,这现冲现泡“趁热喝”的茶,可能为食道癌埋下隐患。原因就在于,滚烫的水会烫伤食道黏膜,引发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时间久了,可能发生癌变。 调查表明,新疆哈萨克族人常喝滚烫的奶茶、潮汕人喜欢功夫茶、太行山区的人爱喝大碗烫粥,目前这些地区都成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的高发区。北大肿瘤医院专家建议,食物或饮料如果觉得烫,千万别性急往下咽。 五、爱钻牛角尖 如果你觉得生活中让你生气的事像道坎,怎么也迈不过去,思想钻了牛角尖,而且抑郁的心态持续一两年以上,就要小心了。临床发现,生活中爱较真、生气又不擅表达的人,植物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长期处于高度亢奋和紧张状态,是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原因。工作中爱较真、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患胃癌与胰腺癌的较多。 北大肿瘤医院专家指出,豁达的心胸、愉悦的心情是癌细胞的“天敌”,平时要多培养兴趣爱好,遇到不快时做做深呼吸。 六、吃剩饭和腌菜 花生、大豆、米、面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强致癌物,可能导致肝癌、胃癌等。除此之外,发霉食物中还有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它们都有较强的致癌作用。所以,最好别吃霉变食物。 七、太阳晒太多 家里总被太阳晒到的家具老化速度更快,一定程度上讲,人的皮肤也一样。有研究证实,儿童时期如果过度暴晒,会加速皮肤老化,或增加成年后长雀斑,甚至患癌的概率。 因此,虽然晒太阳有一定的好处,但切记不能过度暴晒,尤其是儿童,不要在过强的阳光下久晒,每天上午11时至下午3时紫外线最强,要少晒;阳光强烈需外出时,最好戴遮阳帽,撑遮阳伞,穿透气性较好的长衣、长裤;如果到海滩、户外游泳池等有水的地方,要注意防晒。 哪些检查有助早发现肿瘤呢? 很多癌症患者出现症状去医院就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定期体检才是预防癌症的关键。到底选择做哪些常规检查能够在有限的花费下,达到最有效、最经济的体检效果,帮助我们发现早期癌,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呢? 1、内镜检查是确诊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最有效方法 内镜检查一般指的是胃镜和肠镜检查,尤其是肠镜,很多人担心检查过程中的痛苦或发生意外情况而产生抵触情绪。殊不知,在临床筛查中,肠镜等内镜检查是最有效、最理想的诊断方法。 因为在检查过程中,医生肉眼可直接观察肠道有没有异常,如果发现病变部位,医生用肠镜前端特有的活检钳钳取组织做活检,通过病理检查及早确诊是否为恶性病变,能有效的发现早期无症状的消化道肿瘤。 2、低剂量螺旋CT与普通胸片 肺癌常规体检中,一般都有胸片检查这一项,它可以发现一些肺、心脏、纵膈和胸膜的病变,但胸片几乎无法发现直径1厘米以下的早期肺癌病灶,所以通过胸片发现肺癌早期病变的漏诊率较高。 与传统胸片相比,低剂量螺旋CT检查在发现早期肺癌方面优势明显,能够发现1厘米以下的小结节。研究证实,在肺癌高危人群中开展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约20%的肺癌死亡率和7%的总体死亡率。 20岁到60岁怎样才能健康一生?这些检查不可少 恐癌之心不可有,防癌之心不可无。研究认为,中国人群中约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想要获得健康,永远都不会太早或太晚。 20岁 ①20岁开始每年体检一次,以指导自己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养成健康好习惯,保持合理体重,不吸烟、酗酒、熬夜、迷恋垃圾食品。③开始补钙。专家表示,人体90%的骨质都是在20多岁时获得的。④充分了解生理健康知识,重视自己的私生活健康,定期检查私处的健康状况。 30岁 ①为防止发胖,每天坚持运动20—30分钟。②注意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③注意睡眠,只有顺应自己的生物钟和生理变化,青春才会延长。④女性要关注经期状态,一旦出现月经异常、严重痛经等问题,应及早就医,这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问题或子宫肌瘤有关。 40岁 ①筛查糖尿病。②女性做乳房X光检查。③严格控制体重,少食多餐,饮食多样化,将运动时间延长至1小时,增加负重锻炼和力量训练。 50岁 ①注意呵护心脏健康。②定期筛查结肠癌。③女性要留意更年期症状。④注射流感疫苗,防止流感并发症引起的风险。 60岁 ①日常补钙依然不能忽视,最晚65岁时要开始检查骨密度,尤其是女性。②补充维生素B12,防止记忆减退。③注射预防肺炎和带状疱疹的疫苗。 关于这些误区,你知道几个? 【误区一】硒,真的是“抗癌明星”吗? 根据大量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科学家们发现,补硒是否能达到降低癌症发生率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用补充剂之前体内硒的含量。对于那些已摄入充足硒元素的人群,硒补充剂并不产生有益作用,过量补充反而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不过,部分特定人群补硒会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吸烟人群血清硒水平上升,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死亡率。可见,低硒不是癌症发生的唯一因素,而是众多环节中一员,与其他因素联合产生综合作用。 【误区二】既然癌症早期可以治愈,只要早期发现就可以,不必费心防癌? 没错,随着医学的进步,多数癌症只要早期发现是有可能治愈的,甚至有些癌症即便已经是晚期也有可能治愈。但必须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癌症在早期都可以治愈,而且即便达到临床上所说的治愈,将来也有复发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已经得癌,是对身心的双重打击,既承受手术的打击,也承受心理的折磨,还有经济上的付出。 如果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更好,何必要等到已经得癌才治疗?防癌永远胜于治癌。尽管我们做不到百分百不得癌,但只要做好每一个细节,就可以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得癌的概率。 【误区三】预防性手术是一了百了的防癌办法? 有的人说,著名影星朱莉为了不得乳腺癌,将双侧乳腺切除,预防性手术切除可能得癌的组织器官是一了百了的防癌办法。这一方面是对朱莉切乳防癌的错解,只看到表面没看到实质,另一方面必须知道,防癌决不能只靠手术切除。除了毛发和指甲,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得癌,你难道都要切除,那你还是你吗?最根本的防癌之道不是手术切除,而是采取综合性的防癌措施。 【误区四】肿瘤可以被饿死? 一些肿瘤患者认为吃有营养的东西越多,肿瘤细胞生长就越快;不吃有营养的东西,就能“饿死”肿瘤细胞。 其实,肿瘤手术、放化疗,都需要良好的身体作保证,没有较好的体力,难以承受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所以在肿瘤治疗中一定要适当加强营养。肿瘤病人正确的饮食习惯应以“品种多样化、合理搭配、营养丰富、易于吸收”为原则,多摄取优质蛋白,纤维素类,少吃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易产生过敏反应的食物。对于服用中药期间有一些特殊药物食物配伍禁忌,往往医生会特别提醒,这不在日常饮食禁忌之列。 本文整理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专科医生、家庭医生在线、辽沈名医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