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潞城丨光辉三井村

 大海810 2016-04-11

曾经的光辉

  倘若走进故宫,看到那一排排的铜缸,有多少人知道这是我们潞城的铜匠所铸。如今这些已成为国宝的铜缸,展示的是上党铜器的历史辉煌。据《山西二轻工业志》记载:

  潞城素有铜匠故乡之称,此地生产的铜器以紫铜精制为主,具有塑性好、不锈蚀、耐用性好的特点。



但潞城铜匠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打进皇宫的呢?


京师潞商老字号

  一,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在手工业作坊制的生产状态下,手工业制作与商业经营是无法分开的。在明清时期,潞城的铜匠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销售网络建在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北京。据《潞城市志》载:清朝早期,在北京安定门一带几乎随处可见潞城铜匠的制作工坊和商业店铺。其中最著名的是潞城三井村牛氏铜铺的“泰德号”,该铜铺尤以铜器鎏金的技术享誉京城。

  清乾隆初年,故宫里的铜缸并没有现在的这么多,只置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处三、五口。有一次,乾隆皇帝从老师的口中得知,鎏金铜缸并非是为了点缀门面,而是镇火灭灾之物,名谓“门海”,亦称“吉祥缸”。


京城的潞城铜匠师傅

  当时在京的制铜业几乎被潞城的铜匠所垄断,所以给皇家造铜缸的这项工程便自然落在了潞城铜匠的肩上,以“泰德号”牵头,牛姓铜匠把潞城在京的铜匠全部组织起来,经过精心设计,精细采铜,日夜冶铸,共用铜3392公斤,历时三年,一口口铸制精美、金碧辉煌的大铜缸陆陆续续地摆在了皇上居住的紫禁城里的太和殿、中和殿、东宫、西宫门前,铜缸底铸有“潞城县三井村牛氏铜匠泰德号”字样。精妙绝伦的铜缸,使得乾隆皇帝兴奋之余,御笔一挥,写下“登天铜府”四个大字,并令制成巨匾赏赐给为他铸造铜缸的潞城“泰德号”。

  于是,在京城“泰德号”门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此事传到家乡,当时便轰动了整个潞安府。

  

  二,去北京明清故宫游赏,铸有“潞城县三井村牛姓铜匠泰德号”字样的鎏金大铜缸格外引人注目。那么,故宫为什么要陈列铜缸?铜缸上为什么又铸有潞城铜匠的标记呢?

  原来,铜缸并非装饰品。乾隆皇帝登基后,见太和、中和、保和前三殿的重要场所均置有铜缸,便问其老师用意何在。乾隆的老师告诉他,故宫要地的鎏金铜缸名谓“门海”,实际上是用于“镇火灭灾”的,故亦称“吉祥缸”。乾隆帝听后,便下旨投巨资冶铸。


悬挂在潞城窑上村范家的这块御匾

  让谁来铸制呢?遵旨行事的官员按照乾隆帝的意图找到了专门为宫廷制造御用铜手炉的“泰德号”铜铺。据史料记载:“北京安定门外,当时是手工冶制铜器作坊之地,其时已有50多家,而且均为晋省上党地区潞城县铜匠所开”。这些潞城铜匠,原是山西省潞城县黄池、东邑、三井村一带的村民,迫于生计,陆续流往京城,始而“背褡子”,收废铜;进而开门店,立字号,从事铜制品生产。其中最著名的是潞城三井村牛氏铜铺的“泰德号”,该铜铺尤以铜器鎏金的技术享誉京城。

  乾隆认可潞商,主要是看上了潞商的信义厚道和勤奋敬业,以及他们制作各类铜锡用品的高超手艺。乾隆十五年(1750)的一天,乾隆帝外出巡访回京,路过安定门外时,被叮叮当当的铜器声音所吸引。他循声走过去,只见50余家铜锡铺干得热火朝天,匠人们手中的铜产品个个精妙绝伦,特别是牛姓铜匠的手艺使乾隆深受感染。回宫后,乾隆便按每口500两白银拨款,将紫禁城铸造300口鎏金大铜缸的任务,交给了在京城的潞城铜匠,并允许铜匠在大铜缸上冶铸铜锡铺的字号以作纪念。


故宫铜缸

  牛姓铜匠接旨后,先后组织潞城铜匠300余人,精心采铜3392公斤,历时三年,设计铸造了300口腹大口收,口径1.6米的鎏金铜缸,并铸上“潞城县三井村牛姓铜匠泰德号”的标记,运进了紫禁城。乾隆皇帝兴奋之余,御笔一挥,写下“登天铜府”四个大字,并令制成巨匾赏赐给为他铸造铜缸的潞城“泰德号”。于是,在京城“泰德号”门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甚是威风。此事传到家乡,当时便轰动了整个潞安府。

  潞城铜匠利用给皇家制造铜缸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潞商的知名度。声名大振的潞商从此便将铜锡生意一脚扎在天子脚下,红红火火经营了二百余年。到民国初年,北京城的安定门外、前门外、崇文门外潞商的铜匠铺最多时发展到130余家,其中泰德号、泰兴号、宝山号、永盛号、合义号、天盛号、源裕号均为北京的老字号。他们除了为雍和宫铸铜佛、为颐和园铸铜殿外,还为外国驻华公使馆铸铜招牌,为京城的老百姓铸造些锅碗瓢盆的小铜锡器。

  民国版《平顺县志》载:“(潞商)打造铜锡银器之小营业者,业铜炉房锡腊铺者,实攫平津之霸权”。就是说潞商打造的诸如铜火锅、铜暖手炉、铜盆、铜镜一类的铜锡银器产品已经垄断了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市场。这些产品不仅实用,而且工艺美仑美奂,成为中外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铜器与潞绸作为上党历史上工业发展的品牌,为当时的古潞州创造了两个神话。



潞城老乡点下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