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乌台诗案”到黄州赤壁???—《前赤壁赋》里的东坡精神

 汉青的马甲 2016-04-12




文/简书作者:騰偉


人的一生很漫长,可重要的也就那么几步,普通人如此,伟人亦如此。平时爱好不多,读书算一个;敬仰的人也不多,东坡先生算一个。?


我最喜欢东坡先生在黄州时期的文艺作品,不是因为其他时期的作品不优秀,而是因为黄州时期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在黄州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越;他在黄州绽放出了一生中最耀眼的光芒;他在黄州创作了令全世界人敬仰的不朽作品!?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在湖州任上被捕,“乌台诗案”案发。此时苏东坡已经成为文坛盟主,由于他在某些诗文中实事求是地表达了变法的弊端和对广大人民造成的灾难,对当时的变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令当时的当权派十分恐慌。为了继续推行已经失利的“王安石变法”,当权派不得不对阻碍变法的主要人物苏东坡下手。监察御史台里行苏亶、国子监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先后弹劾苏东坡蔑视皇帝、诽谤新法。


于是苏东坡被捕,关入监狱审查。在监狱里苏东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虐待,连日的审问、辱骂、殴打,刚开始苏东坡还辩解几句,后来竟被那些官员诟骂得无言以对了。李定等人一心要置苏东坡于死地,为了摧垮他的心理防线,有时候会通宵审查。一位和苏东坡的牢房只有一墙之隔的官员写诗纪念道:“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难以想象,这群小人审问、殴打的罪犯竟然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师,一个中国少有的奇才。伟人被小人凌辱,文化被监狱禁锢。在监牢里的苏东坡一度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于是写下了两首绝命诗。?


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   他年雨夜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   风动琅挡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   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   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   桐乡应在浙江西。?


最后,经过宰相吴充、太皇太后、苏辙、王安石等人的多番营救,苏东坡终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出狱了。这时是元丰二年(1079)十一月二十九日,他被羁押审问了整整四个月。说到底宋神宗是爱才的,他不舍得杀苏东坡,更不敢杀他,因为他还不想失去天下文人的心。因诗获罪,在狱中险些丧命的苏东坡出狱了,他出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诗。?


《出狱次前韵二首》?

一?

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

二?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従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对,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因为写诗险遭杀身之祸的苏东坡刚出狱就写了两首诗。苏东坡之所以成为苏东坡,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那不向权贵命运屈服、天真烂漫的赤子性格。如果苏东坡出狱后绝笔不再写诗,那他就没什么值得我们敬仰的了。他用自己的文章和胸怀向当权者和命运做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苏东坡带着不算官衔的官衔被遣送到了黄州,在这里,他没有住房,工资极低,一切都要靠自己动手来创造。也正是这样的境遇和环境造就了苏东坡——独一无二的文艺全才。?


苏东坡的前期思想是以儒家为主的,他在熙宁七年(1074)七月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写道:“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政治理想,早期的苏轼也不例外。但是“乌台诗案”的发生打破了他的理想,一心为国为民却遭到小人的陷害。此时的他无疑是痛苦的,纠结、迷茫、惊恐环绕着他的灵魂。在黄州的苏东坡没有了繁杂的政务需要处理,除了日常耕作外,他有很多的时间来思考人生和研习经典。遭受重大打击的苏东坡只能从精神上寻求解脱,他开始接触和尚,研读道家经典。佛家的空灵和道家的无为正在慢慢地影响他。?


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把其中一个研究透彻就可以成为一代大师了,而苏东坡却把他们全部都研究透了。不得不说,苏东坡是儒释道三教精神的结合,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他把中国的文人精神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苏东坡三教合一的思想在他的千古名篇《前赤壁赋》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前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距“乌台诗案”仅两年的时间,苏东坡在精神上就已经恢复了自信。他在开头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子”在古代是对文化人最高的称谓,而四十六岁的苏东坡竟敢自称“苏子”,况且他当时还是罪官的身份。因为苏东坡的确有这个才情,这不是狂妄,而是自信,对自己才学和情怀的肯定。?


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完美展现了他当时的精神境界。他在第一段写了很有概括性的三句话,分别是:一、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明月”和“窈窕”指《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月出晈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样分析是存在争议的,但是我认为“明月”和“窈窕”代指诗经是可靠地。


因为《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在这里指代苏东坡的儒家思想。我所说的依据是下面的两句话和《前赤壁赋》全文的思想。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宗教故事总所周知,因此“一苇”代指作者的佛家思想。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凭虚御风”和“羽化登仙”都是道家的最高思想境界。由此不难看出,苏东坡经过两年的修身养性,完全将儒释道三教的重要思想融为一身了。?


苏东坡又在接下来的三段里分别流露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第一段的“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古代“美人”喻指君主)。第二段的“挟飞仙以遨游”(对道家羽化成仙的向往)。第三段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佛家有语,虚空无尽,众生亦无尽)。苏东坡在他人生境界得到升华以后创作的传世之作中无形地流露出了自己对儒释道精神的贯通和向往,《前赤壁赋》是伟大的,苏东坡更是伟大的。你可以说我穿凿附会,可以说我误读经典,但是《前赤壁赋》所流露的文人精神和深邃的精神境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苏东坡在文章的最后写道:“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东方既白”是知,也是不知。是入世,也是出世。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一惨无人道的迫害之后,苏东坡成熟了。他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无知青年、愤青、二愣子,他变得豁达、睿智、精明了。历史总是让人无奈,我们恨李定,恨苏亶,更恨“乌台诗案”。但是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用残忍的手段造就了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文艺巨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无外乎在“儒”、“释”、“道”三家里徘徊,而苏东坡却能集三家之长于一身,融会贯通,学为己用。他无疑是我国最伟大的知识分子,精神境界之高鲜有可比者。?


不过我认为东坡先生在黄州时期最值得称道的并不是他在文艺上取得的成就,应该是他的心态。在最应该实现抱负的年龄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东坡先生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希望,他在精神上寻求解脱。最后他成功了,在成为囚犯的时候,在吃饭需要自己耕作的时候,在他踏入黄州赤壁的时候。他用在黄州的耕地为号,曰“东坡”。用城东的一块儿坡地做号,这需要怎样的境界!?


是逆境和苦难造就了苏东坡,只有破壳的蝴蝶才配拥有最为绚丽的翅膀,凤凰涅槃,方可重生。苏东坡已经成了一面旗帜,文人心中的旗帜,中华文化的旗帜。东坡精神已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坚强地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它还将继续激励中华儿女,给我们信念和力量。?


东坡精神,是旷达、坚韧、不屈和天真!



騰偉:简书原创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