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梁廷楠藤花亭:睁眼看世界,回转第一人?(下)

 真友书屋 2016-04-12

他既然破论了,当然也要立论,梁果真提出了自己来解决这个矛盾的方式,他认为,国家强盛就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他的这个观念可能是从西班牙、英国等海上霸主那里得到的经验。梁认为,中国需要建造一支具有百艘大战舰的舰队,这个舰队要有万人以上的水军,然后把这些舰队派出去,到各国展示自己的实力,这样就能把敌人震慑住,从此就不敢有人来侵略中国。猛然听到梁廷楠的这个主张,会觉得他有些异想天开,因为他的这个梦想,中国到今天也没能实现,更何况那是一百多年前。



故居所处的居住位置


然而细想之下,他的主张并没有错,并且当时就有几位地方大员还组织人力物力,真想造航空母舰,但那时技术与财力都不足以支撑这件事发展下去,而后也就不了了之。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梁廷楠读了国外大量的史料,并且做过系统的排列整理,他赞赏西方民主制度的同时,反而要坚持本国的统治体系。这样的因果关系,似乎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他以外,未见第二人。他肯定不是第一位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但他是不是首位睁眼之后又闭上眼回转的第一人,这也不好给出一句定语。但不管怎么样,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奇特的人物,并且他还是一位藏书家,既然是这样,他当然也就列入了我的寻访名单。



难见行人的小巷


壬辰年冬我因公事到广东,趁着工作之余往佛山等地走了一圈。这一天共寻访了四位先贤,分别是何维柏、康有为、朱次琦和梁廷楠,除了朱次琦的墓旧冢已迁、新坟未立,没有找到外,其他三位都找到了。来到佛山后,一直对当地的地名很感兴趣,不明白佛山为什么叫佛山,禅城又为什么叫做禅城,似乎都与佛教相关。伦教是佛山市顺德区的一个社区,而藤花亭在伦教的聚星里4号,我原本想这么详细的地址,应该十分好找才对,没想到来到伦教之后,连问数人,都没人知道聚星里在哪儿,请出租车司机与的士台联系,问其他同行,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地点。这让我奇怪的同时,又开始担心起来,因为环境变更和大量的城市拆迁,许多旧址如今只剩下一个地名,我担心这又是一个已经被淘汰的老地名,而我的顺德之行也将一无所获。无奈之余,我想到了交警,建议司机找个交警打听一下,没想到司机说:“现在哪里还有交警?到处是监控,除非你有交通事故打电话,交警才会出现。”



终于看到了“聚星里”的字样


正在彷徨间,我看见路边有两位身穿制服的警察,他们总应该对自己辖区比较了解吧,于是上前打听,闻我所言,两位警察愣了一下,然后开始用粤语讨论起来,我从表情上猜到他们也不知道聚星里在哪里,这种表情让我略感失望起来。讨论期间,又有几位警察聚拢过来,原来我们正好站在了派出所门口。他们讨论一阵后,其中一位巡警骑上警用摩托车,用普通话对我和司机说:“你跟我们来吧。”



梁廷楠故居


话音一落,场面顿时变得极为有趣:七、八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穿着整齐的制服,骑着各自的警用摩托车,呼啦啦同时上路,他们一路开车一路高声笑语,虽然我听不懂,但也被他们那充满霸气的快乐所感染,连出租车司机都变得快乐起来,说:“就差一部摄像机了,这么大的阵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拍警匪片呢。”我跟司机调笑说,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这是国家元首级的待遇。他说,那倒也是。


巡警把我们带到一条小巷前停下,手一指,说前面就是,然后就“倏”地一下散开不见,各自巡逻去了。而后我才了解到,我向他们问路时,正好是他们的晚班集合时间,而问路的地点,正是他们的集合出发点。



这条窄巷不可能进的来汽车,

这也就是没有出租车司机知道这里的原因


站在聚星里的入口处,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没有一位出租车司机知道聚星里这个地名,因为它在小巷深处,汽车根本开不进去,因此也从来没有一辆的士开进来过,司机们当然不知道。从小巷穿进去,里面是一片旧城区,沿途走的小巷墙壁上都贴着巷名,如中宪坊、仁居里、藤花巷等等,仅从巷名看,就知道当年这里是一片极有人文故事的地方,而藤花巷,必然跟梁廷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百年和好


穿过藤花巷,聚星里4号就在眼前,从外观看上去,这是一座清代民居的样式,仅一层,青砖灰瓦,大门开在更窄小的巷子里,从外面的空地上只能拍到它的侧面。天色已经渐渐转暗了,我来到大门前,努力地调整相机角度,试图拍下大门的全貌。大门上贴着对联,横批是“百年好合”,似乎前不久刚刚办过喜事。正拍照间,一位妇女从外面回来,严肃地问我站在她家门前干什么?我向她请教,这是梁廷楠故居么?她说是,我见她颇不悦,马上解释来意,她才慢慢放下戒备,让我随便拍,并打开门让我进去,他的脸色及其举止,显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这让我猜不透她态度转换的原因,以及当下的心理。



梁廷楠故居内的小天井


刚开始我以为,她的无所谓是见惯了我这种好奇访古的人,后来在聊天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她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她的窘况,能够为她发出声音。聚星里4号的大门内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厨房,也看得出简易了很多年,一位老人家正在里面做饭,大概是她母亲。简易厨房后为一极小的天井,地上铺着青石,天井左边为故居正门,麻石砌成的的门框与台阶,都显示着这是一座古老的宅子。



房顶上的长杆不知是什么用途


主人一掌推开门,让我进去看,大门外观残存的一点气派顿时荡然无存,原来屋内极窄且小,与外观的高大完全不相称,中间的客厅仅余十余平米,两侧的偏房就更小,陈设也都是二十年前的家具。我意识到这间旧居应该是从正中隔成了两家,后面还住着另外一家。主人又推开天井另一侧的一间杂物间,小门后面又是一个更小的花园,仅数平米,然而就几个平米中,墙根下却又砌出一个海棠花台,上面高低错落的种着些植物,乱中见出清幽,从格局看,也是旧时遗留下来。



梁廷楠故居内尚有旧时的花槽



此门看上去还很坚固


整个故居的内外,我都没有看见文物保护牌,向她打听,没想到正好点燃了她的怒火。据她所言,这座旧居已经被保护起来,但这“被保护”的意思,就是不准拆、不准建,你要修修补补也可以,但是自己掏钱。她怒气冲冲地指给我看正屋屋顶上的一条裂缝,说这里早就是危房了,根本不能住人,但是她们只能这样住着,既不能拆了重建,又没有钱另买新居:“政府以前也来谈过,说收购,但是价钱谈不拢,他补那么一点点钱,叫我去哪里买房子?现在的楼价有多贵!根本不是我们打工仔能够买得起。再早以前也谈过补地,说是房子给他,另给一块地我们自己建,但是很快又说这政策没有了,没有地,只能补钱,可是那一点钱能做什么?现在就这样了,政府把我们晾在这里,也没有人来跟你谈,你爱住就住,不爱住就走,反正不能动房子。听说上面每年几百万拨给伦教用来做文物保护,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用的。你说我是保护单位,保护了什么?”



斑驳的墙面



新旧楼之间的反差与对比


他的这些愤怒言论,让我不知如何回应,但我也知道,她并不指望着我能够给她解决什么问题,进入前我向她说明,自己要写书介绍这种情况,这应该是她让我进院拍照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跟她的聊天中,让我得知她并不是梁家后人,也没有告诉我她们家是怎么住进这藤花亭的,不过我想,这些不外乎历史的原因。今年访过的许多故居都是这样,政府部门将它宣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然后就变成了不许动不许拆,你要卖给政府也可以,价钱低得难以想象,若不卖留着自己住,那么修修补补自己来。曾经拜访的顾颉刚故居如是,刘师培故居如是,余绍宋故居亦如是,赚一点钱,就修一点,没钱了就停下来,今天补块瓦,后天修堵墙,现在的文物保护政策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呢?我不是上帝,提不出更好的建议,只能忠实地把自己的所闻所见记录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