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與清華簡之缘

 巴九公 2016-04-12

與清華簡之緣

何焱林

余與清華簡神交,比清華簡入主清華更早,早在2007年,雖不知清華簡其名,但讀網文感到 ,將有驚天文物出土,來為《古文尚書》真偽之爭作最後了斷。此事在拙文《三問清華簡》中已經敘及。摘如下:“20071012日××先生一則留言:‘這個問題已經爭訟了幾百年了,至今不休,看來,要真正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等哪天先秦古墓葬中出土《尚書》的古文字簡帛了。’當時下愚直覺到,可能有人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如果說這時還是‘第六感覺’,是‘一閃念’,20071031日××××先生留言:‘千古爭訟不已,實在是書面考古,難得其真。若有考古新發現,才能為實據。’20071218日××××先生留言:‘《古文尚書》何止最近翻案的較多,依我看千百年來就一直沒少過!孰真孰偽確是歷朝儒者之紙面考古、派系之爭,倘若真的要翻案,或做成鐵案(何按:此真李學勤先生“做成鐵案”說之先聲矣!),必依賴今後新出之地下文物為證!’”以上是幾位網友在拙文《<古文尚書>不是偽作》後之留言。

下愚謭陋,對於什麽簡牘帛書,既未涉獵,亦無興趣。之所以為清華簡吸引,那是因古文《尚書》而起。

余讀書時所學專業,與古文《尚書》相距何止十萬八千里,只在課間休息時,隨心所欲地讀一讀圖書館借來的古籍,也讀過《尚書》,由於文字艱深,讀而不懂,到後來除記得一些篇題,什麽印象也沒有留下。

退休後,照人們說法,進入了吃飯掙錢時期,有了閑暇,便買了一些故紙堆裏淘出的書讀,深為《尚書》所吸引,又為人們定《古文尚書》為偽迷惑不解,如此平實簡潔,邏輯縝密,思維深邃,文彩斐然,遠古歷史唯一載體,流傳了兩千余年,怎麽會是偽書?找了一些書來看,尤其閻若璩之《尚書古文疏證》,當時買不到,借不得,好不容易從網上下載得一影印本,為方便閱讀與檢索,用兩月余將其用繁體字打出成Word文檔。

然而閻百詩之著並未令下愚信服,便從根本處著眼,從歷史尋找答案,從《晉書》,包括八家《晉書》,《世說新語》等去追尋梅賾行蹤以及東漢末及三國時《書》之流傳徑路。遺憾的是,任何一本《晉書》裏皆無梅賾其人,《世說》雖有梅賾一段記事,卻絕無梅獻《書》一節,卻意外找到《古文尚書》流傳蹤跡。

 

一、《說文解字》

1、《説文解字》祡字條:“祡:燒柴尞祭天也。虞書曰:‘至於岱宗,祡。’??:古文祡,從隋省。”段註:“許自序稱《書》孔氏,知《古文尙書》作祡,不從木作柴也。”《書》孔氏即孔安國所獻《古文尙書》。段註又謂:“既稱《古文尙書》作祡矣,何以言壁中作??也?凡漢人云《古文尙書》,猶言古本《尙書》,以別於夏侯(勝,其子建)、歐陽(高)《尙書》。如祡字壁中簡作??,孔安國以今文讀之,知??即小篆祡字,改從小篆作祡是。”

2、《說文》:“夐,營求也……《商書》曰:‘高宗夢得說,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巖。巖,穴也。’”等。

許慎活動於東漢初中期,其時沒有晉室東遷,古文《尚書》散佚那些由頭,許慎看到的是《古文尚書》,這說明《古文尚書》自西漢以來並非一直藏於秘府,而是流傳於世面。

二、《晉書》

1、《孝懷帝孝湣帝紀》“(永嘉)六年(312)春正月,帝(懷帝司馬熾)在平陽。二月壬子,日有蝕之。癸丑,鎮東大將軍、瑯邪王睿上“尚書”此《尚書》無論其為今文或古文《書》,說明《尚書》未隨晉室東遷而散佚。因為五胡鐵騎並未蹂躪江南,至於侯景之亂,那已是200余年後的南朝梁時事。從其後的歷史看,司馬睿所上,當是《古文尚書》。

2、《晉書·列傳第四十五·荀崧傳》:“元帝踐阼,(荀崧)征拜尚書僕射,使崧與協共定中興禮儀……時方修學校,簡省博士,置《周易》王氏、《尚書》鄭氏、《古文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官禮記》鄭氏、《春秋左傳》杜氏服氏、《論語》《孝經》鄭氏博士各一人,凡九人,其《儀禮》《公羊》《穀梁》及鄭《易》皆省不置(注意簡省二字,所謂簡省即精簡原有機構,節省人力財力)。崧以為不可,乃上疏曰:‘自喪亂以來,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明廷之秀,仕朝則廢儒學之俊。昔咸寧、太康、永嘉之中,侍中、常侍、黃門通洽古今、行為世表者,領國子博士。一則應對殿堂,奉酬顧問;二則參訓國子,以弘儒訓;三則祠、儀二曹及太常之職,以得質疑。今皇朝中興,美隆往初,宜憲章令軌,祖述前典。世祖武皇帝應運登禪,崇儒興學。經始明堂,營建辟雍,告朔班政,鄉飲大射。西閣東序,河圖秘書禁籍。臺省有宗廟太府金墉故事,太學有石經古文先儒典訓。賈、馬、鄭、杜、服、孔、王、何、顏、尹之徒,章句傳註眾家之學,置博士十九人。”後元帝批復,準置博士十八人。

所謂前典,當是前朝之典,魏晉之典,至少也是晉泰始至永嘉時期之典,今文《尚書》三家之學,自西漢到東漢初中期,一直列有學官,至東漢桓靈時期漸行式微。若魏晉初仍立學官,則東晉祖述前典,必立於學官。

元帝踐祚,當指元帝馭極之初,即提出置《古文尚書》博士,可見其時《古文尚書》當在,而絕無今文《尚書》三家學立於學官,設置博士之事。說明西晉開國,今文《書》三家之學已不設學官。元帝在位僅六年,當時並未詔告天下《尚書》已經散佚,命天下獻《書》,梅賾遠在豫章,職不過太守,不能與聞內庭之事,怎麼知《古文尚書》已經散失而主動獻《書》?事實上,江南一帶,經孫吳與西晉百余年經營,經濟發達,人民安堵,文事興盛,韋昭二陸,皆深通經史,為一時作手,西蜀譙周師弟,亦必有大量經籍積聚。《古文尚書》亦必廣藏於民間及官府。所謂《古文尚書》隨晉室東遷而散失,實為絕大謊言。

3、以《古文尚書》為偽者有一個悖論:如果今文書隨晉室東遷完全散佚,怎麽證明梅賾所獻《尚書》今文部分為真?其註為三家之舊?若三家所傳今文書在,則今文《書》隨晉室東遷散失便不成立。如是,何以後世無三家學半言只語之錄。何以不立官學?《史記三家註》稱:“論註例,《史記》文與《古文尚書》同者,則取孔安國註。若與伏生《尚書》同者,則用鄭玄、王肅、馬融所釋。”皆無夏侯三家舊傳。只能說明三家舊學,已經湮滅,伏生書不再單傳。而鄭氏等所註,實乃杜林漆書,而非伏生舊傳。尤可注意者,伏生書與杜林書或有較大區別,故鄭王馬為其作傳。若杜林書與伏書一致,則在三家學基礎上補註即可,何勞另註?而伏書與孔壁書或大體一致,故孔傳興,三家學亡,伏《書》入孔傳《書》。

4、從元帝睿與荀崧議定之準置十八博士看,絕無今文經學,說明今文《尚書》早已不存,《尚書》今文經學之徒已經星散。今文《尚書》已經湮滅。今文《尚書》三家傳註,自西漢至東漢初,皆立於學官,但魏、晉無治今文《書》者。荀崧“祖述前典”,其所列石經古文傳註眾家之學所舉之賈馬……之徒,無一為治今文經學者。若今文《尚書》三家之學在,即不立於學官,亦必流傳後世,牧、馬之賦,馬、班之史,馬、鄭之學,乃至風角讖緯之術皆能流傳,何獨三家學不傳?

如《古文尚書》為魏晉人撰,何以不將鄭、王、馬三人之釋抄入其作中?史無《古文尙書》東遷散失之載,世有今文《尙書》三家學湮滅之實,今《書》包含《古文尙書》與《今文尙書》一切内容及其傳注,即今之清華簡亦不得不引《孔傳》之文,《書经》自漢至于北宋,、特别是最有資格,最有現實體認之魏晉學者,其間學養見識高於朱熹者不知幾何輩,均不曾言《古文尙書》為偽,《古文尙書》流傳至今之本身,就證明其不是偽書。

三、賈岱宗《大狗賦》。

唐武德間,歐陽詢為班主,編寫了一部《藝文類聚》,收了賈岱宗一篇《大狗賦》,將賈岱宗排名於傅玄後,玄為晉人,或人由此推定,賈為元魏人;盛唐開元間,徐堅主持編了一部類書《初學記》,也收了《大狗賦》,而將賈岱宗排在傅玄之前,則賈岱宗為曹魏人。賈岱宗究為曹魏人抑元魏人?下愚以為其為曹魏人,其《大狗賦》與《古文尚書》密切相關,開篇即曰:“余生處大魏之祚政,遭王路之未辟;進不得補過之功,退不得禦國之冊。帝曰疇咨,迸在朔易,越彼西旅,大犬是獲。”

“王路未辟”,必在魏建國之初,“迸在朔易”更說明其時正當魏代漢之初,朔易者改正朔,易服色,改朝換代之謂也。

“越彼西旅,大犬是獲”。典出《尚書·周書·旅獒》:“惟克商,遂通道於九夷八蠻,西旅底貢厥獒”從此“西旅獻獒”即成外邦祝賀中原新朝開國之典。《孔傳》:“西戎遠國貢大犬。”孔穎達疏:“西方之戎,國名旅者。”《蔡沈集傳》:“西方蠻夷國名。”賦名直接出於《孔傳》,典實直接出於《旅獒》。

賈岱宗非為賦而賦,其文始嘆“王路之未辟”,文末“非吾畋獵之有益,乃可安國家衛四鄰者也。”可見其求仕情切。此必獻賦魏庭,以求仕進。

1、北魏之前身為代,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堅伐代,代主鮮卑人拓拔什翼犍戰死,代滅。苻堅淝水之戰敗後,前秦勢力式微。386年,什翼犍之孫拓拔珪乘機恢復,同年四月改稱魏,是為北魏。此時之魏不過是復國,改國號。稱不上改朝換代。因而賈岱宗稱此時北魏“平在朔易”毫無意義。更不會有遠人獻犬致賀歸誠之舉。

2、北魏初建,撮爾小國,其時尚有前秦(苻秦)、後秦(姚秦)、後燕、西燕、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夏、北燕等國在。何況東晉尚在,在漢人眼裏,甚至在五胡所建立之諸國人眼中,晉室才是正統。北魏當時勢力遠未達到甘、涼等地,何論“西旅”?即使西旅願獻,也輪不到獻給北魏,即使願獻北魏,也因西來路上,多國梗阻,道路未通,不能達至。不可能有“越彼西旅,大犬是獲”之說。即使用典,也太不倫。曹魏則不同,曹魏雖三國之一,但國勢最盛,國力最強,奄有從青、徐、幽、燕到甘、涼之廣大地區,“西旅”貢獻,道路通暢,可達京師。

    3、尤其要命的是賦文最後一段有“若乃蠻夷猾夏”,“蠻夷猾夏”語出《書·舜典》。《孔傳》:“猾,亂也;夏,華夏。”即蠻夷擾亂華夏。晉室東遷,邊地民族大舉進入中原,史稱五胡亂華,鮮卑即五胡之一胡,北魏即五胡十六國之一國,向北魏獻此賦,不啻指著和尚罵禿驢。賈岱宗敢嗎?滿清康雍乾三朝,有人敢向朝廷獻上寫有“若乃蠻夷猾夏”之賦嗎?

4、何止賈岱宗,傅玄《走狗賦》,其文有“既乃濟盧泉,涉流沙。逾三光,跨大河。希代來貢,作珍皇家。”之句,也以西國貢犬為慶賀晉受魏禪之瑞,遠人來歸之兆。其源盖出《旅獒》。

此即說明,《古文尚書》在魏晉時期,高官如傅玄,寒士如岱宗輩,皆可讀到,何唯藏之秘府之有?

清華簡之釋讀者與簡主、研究者口風近來也有一些變化,如清華簡“驚現”之初,曾大張旗鼓,不遺余力地自詡清華簡再次證明《古文尚書》為偽書,將《古文尚書》為偽書做成了鐵案。並宣稱簡為《尚書》《逸周書》之祖本,現在則退後一步,稱有兩個書系,一是魯書系,即今傳世本之今文《尚書》所從來之書系,另一是清華簡所從來之書系,照簡主所說,當然就是楚書系。如此說來,可能還有第三個書系,第四個書系,第N個書系,因為清華簡主並未論證只有兩個書系,建議釋讀諸君仔細檢點一下剩余之簡,能否發現一只簡,足以證明只有兩個書系,不然,容有一天,再有某校友從某地拍得一捆殷、西周初期之竹簡送給母校,一下子將魯書系及楚書系都否定了,清華簡之拍來及釋讀豈不瞎子點燈白費蠟?

值得注意的是,釋讀者及研究者現在把其釋讀出之文所述之事稱為故事,歷史當然是故事,故去之事,過往之事,但常人所稱之歷史與故事是有區別的,不要將其混為一談。二是把《尚書》之作,或大部分之作都說成是春秋或春秋以後之作,如此說來,中國歷史就寫成於春秋時期及以後,以前之事,皆是故事,即中國之信史,始於春秋前後,前此都是故事,是傳說,中國歷史不是四五千年,而是二千七八百年,比今一些人所說國史始於商還短近一千年,比共和始元(前841)還短數十年。斷代斷到如此地步?這是一種危險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孔子刪訂六經,當然在春秋時期,但孔子稱其述而不作,是整理舊有文史資料而成六經。如《楚語上》白公子張諫楚靈王,所引正是《書·傅說》之史料,靈王死於前529年,孔子生於前551年,靈王死時孔子不过二十余歲,當未删定詩書,但有關傅說及武丁之史料已傳播於諸侯之國。可見孔子編寫六經,非是向壁虛構,而是據史著錄。

清華簡行文粗劣,邏輯舛錯,立意邪僻,與儒家主張背道而馳,絕非出於儒者之手。而是今之低手人之作。

清華簡至今出處不明,來歷不明,來路不明,不能作為文物,更不能作為歷史材料應用,這是一個學者起碼應該遵守之準則,也是基本良知。

斷代已經大體了結,清華簡的作用大約只剩下再次證明《古文尚書》之偽。《古文尚書》不偽,即以下愚所列三條理由,沒有人能夠推翻,沒有人能夠否定。下愚斗膽,《古文尚書》任何一篇,非後人,也非今人所能偽造,不是沒有才能,而是沒有史實,沒有古人之見識與氣度,清華簡文如此不堪,就連照貓畫虎也畫得不倫不類,如簡《金縢》篇,照《書·金縢》改動幾個字也改得矛盾層出。要用清華簡改寫古代歷史,代替《古文尚書》已有篇目,不是狂妄,而是愚妄,

清華簡剩下的工作是要證明自己之真,之有用,還可以釋讀更多文章,例如還可以釋讀出周公之塤舞,周公之舂舞,周公之築舞,周公之X舞。

下愚只關注簡與《古文尚書》即今傳世《尚書》與《逸周書》有關之文,尤其有關《尚書》之文,現今已大體讀完,與清華簡之緣盡於此。

《書》為中華史乘之祖,百代散文之宗,為中華族脈、文脈之源,不容淆亂。下愚蚍蜉撼樹,不自量力,在網上貼了幾篇讀簡心得,不經意間,可能偶爾搔到癢處,有網友憎惡地稱下愚為民科,初不解其意,以為此必誅心之詈。尋思有遲(有遲二字,借用清華簡語),方理會得“民科”者指下余這等文字,只能在民間網壇貼貼,上不得官家刊物,入不得行家法眼,寫一萬篇,也等於零。誠哉斯言,下愚實實在在是民科,地實寒微,友無官人,是民,是草民,用時髦語言,草根。幸好吾國自軒轅大帝起就沒有設立過種姓制度,否則下愚就為了首;與官家泰斗、專家相距何止百億光年,不要說學報那樣的殿堂上不了,一般新聞紙也不是儕輩插得進針之所。幸好生逢21世紀科技倡明時代,更有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支撑,網絡聯通,言路暢達,在網站開個帳號,即可登陸貼文,談一孔之見,用不著攜贄見,拜大老,走後門,幸何如之!然余響應李學勤先生號召參與清華簡討論,既稱討論,當然不止於唱頌歌。拙網文批評者有之,支持者有之,余只拜讀不作答,避免誤以為與支持者拉幫,與批評者作對。不知何故竟然開罪於網上君子,詈余曰流氓,脅余以起訴。氓則的是,群氓、愚氓、草莾;流則未曾,還不到沿門托缶那般光景。看到起訴二字,則寢食難安,深知衙門八字兩邊開那句諺語,幾吊退休銅錢,吃兩餐乾飯尚可,請律師則萬萬出不起價。每當聽到電話裏傳來:“你有一張傳票……”就以為法院受理了簡主起訴,嚇得脊背生寒。也許網友高擡貴手,那電話聽得幾回,不見再打,不過其網幾不能再上,原有網文幾乎刪除殆盡,貼之也难,刪之也速,呜呼二歌兮……

其實,下愚參加討論,也未必對清華簡之釋讀無益,如下愚說《古文尚書》不是先秦《尚書》,而是指孔安國傳註的孔壁《書》。隨晉室東遷,今、古《尚書》全部散失,而今之《尚書》今文部分則是真的是個悖論,現在人們已經改變了口風。再如《耆夜》有詩云:“於飲月有盈昃,歲有歇行。”李先生還特別提醒,歲指歲星。歲星即木星。下愚以為其說明《耆夜》所寫乃是夜宴,此段文字與斷代有關。現在這一段文字已從正式刊行的文本刪除,而用刪節號“……”掩蓋,可惜也夫!

當然,愚人自詡,我之謂也,下愚這等民科文字,別說泰山北斗,就連打醫油,提醋瓶,跑外快的,也懶得側目一覷。

清華簡釋讀文字越來越多,還會不斷釋讀下去,據說泰斗以為清華簡要研究十年,研究一百年。有銀子可掙,有萬兒可立,研究一千年也有人樂於奉獻。說不定將來會有清華簡研究院之設,有清華簡博士、院士之設。

侪辈乐观其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