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画音悦 || 八十身犹健,其命维日新

 东方竹马 2016-04-13


八十身犹健,其命维日新

黄云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朋友万诚意相邀,说浦口有个好去处——响堂桃园谷,可以一观。浦口与全椒是邻县,一个小时的车程。行前,万来电说:“著名画家吴国亭你认识吗?他也来玩。”




  我和吴先生有数面之缘,他和我的老师罗积叶是至交。当时,吴先生海内闻名,罗积叶只是和县县城里的一位美术教师,吴先生说罗老师画得好,多次从南京赶到和县,不断鼓励他并在媒体上推介,把罗老师的作品编入《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一书。罗老师高兴的送我一本,说吴先生是伯乐,德艺双馨,编书不看地位,只看作品。年轻的我也深深感佩这位前辈画家,并深深的记住了吴先生的名字。罗老师英年早逝后,吴先生四处奔波,在江苏省美术馆为老师举办了遗作展,以后的几次展览他都亲临现场,高度肯定罗老师的艺术成就,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我们为老师有这样一位挚友而感到骄傲。


  桃园谷在浦口东北,果然风景绝佳。双峰对峙,群山环绕,一条柏油路蜿蜒而入,无尽的桃林便呈现在眼前。桃林之中有几点建筑,朴素典雅,宛如农家小院,和周围的景物相得益彰。这里是响潭书画院所在地,中国书画研究院的创作基地。




  我们在这里恭迎吴先生的到来。吴先生已经八十高龄了,上午还在医院输水,下午竟然乘坐地铁来浦口。正午时分,吴先生来到了桃园谷,骄阳照着他满头的白发,红红的脸膛,依旧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见了我们,他很开心,说老朋友又见面了,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长辈,一位卓越的画家。接着同我们聊起了在浙美教学的光景。那时候多好啊!老师与老师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创作。那是讲求学术的年代,衡量一个画家看的就是作品。潘天寿是美院院长,自己和全山石因为业务能力突出,一起被抽往上海文汇报社创作油画《红色娘子军》,这件作品很快风靡全国,成为油画史上的名作。吴先生热爱教育,喜欢学生,对困难学生送衣赠物,俨然是个大哥哥。他奋战在浙美的一线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二三十年。也因此磨练成了全能型画家,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水彩画、素描、连环画甚至漫画无所不能。他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桃李满天下,今天很多已经成为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学生取得的成就,他也引以为自豪:说潘公凯已做了中央美院院长了、徐芒耀已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了、周小瓯已做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了、王涛是安徽书画院的院长了······教育就是奉献,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财富。在自己最富创造力的年代,他甘当绿叶,默默无闻,为中国的美术教育洒下了汗水,付出了青春。吴先生说起这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一个教育者的博大情怀。




  吴先生叫我们陪他在桃园谷走走。浦口是他的家乡,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记忆,他留恋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他后来因为年龄大了,也因为思念家乡,请求调回南京,安排到江苏美术馆工作。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仓库,没有窗户,单位只发了一只暖水瓶,他却十分欣慰,从此可以拿起心爱的画笔,尽情地搞自己的创作了,这是他多年的愿望。徐天敏馆长对吴先生青眼有加,非常欣赏他的创作能力,欲加提携,接他的班,但每次吴先生都婉言谢绝。他只是想保留自己的创作状态,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走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


  这条路一走就是四十年。




  从事过美术教育的吴先生,总忘不了自己的使命。他审视中国画坛,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不满意。他不满意书画批评的虚伪奉承,不满意书画创作的陈陈相因,不满意美术机构的腐化沉沦。这一切需要改变,就需要有人敢于直面,需要有人身体力行。几十年前,徐悲鸿先生面对中国画创作的式微,发起了中国画革新运动,为国画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中西融合。事实上,在人物画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而在其它领域,后继者并不多。众多画家依旧靠着画谱讨饭吃,以似为能,毫无生意,题材狭窄,手法单一,这是中国画不振的主要原因。傅抱石先生曾治印“其命维新”,林散之先生作诗“龙门跳出是真龙”,有成就的艺术家无时不在思考如何突破,正是他们给中国书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吴先生凭借自己深厚的西画功底,努力将徐悲鸿倡导的中西融合之路走向深入。他在思考:


  一、绘画不仅要有艺术美,更要有生活美,画谱不是唯一,生活才是宝库。


  二、笔墨与色彩并不冲突,可以兼容,重在结合。传统文人受所处的时代局限,过于强调内心的宣泄,今天画家不应该固步自封。


  三、中国古代先有人物,后有山水,山水曾长期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分界并不清楚。今天的山水和花鸟也可以走结合之路,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条条框框。只要是美的,一定是人民喜爱的。


  四、早在魏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当代画家更要传承,写意画应该以形入手,忽略了形,意从何来?




  明确了目标,吴先生沉浸在忘我的创作中。四十年来,足迹遍布了各地的山山岭岭,落下了腿脚的毛病。他不投机,不应酬,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画作,令人惊叹!在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读书和画画。如今八十高龄了,每天八点起床,九点画到中午,下午从三点画到晚上十二点休息,工作时间在十二个小时以上。试问今天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做到?他的勤勉治学让很多人汗颜。他常常感叹时间的短暂,分秒必争,在艺术创新之路上,希望能走得更远一些,他为后学树立了典范。


  创作的回报总是和投入成正比的,他的作品成了他的代言人。读他的作品,诗情画意,扑面而来。一花一草,一树一叶,无不浸透着浓厚的情感。在他的画中,你能嗅出自然的芬芳,泥土的气息。那些石块、小溪,仿佛就在你的身边,然而又是那么遥远。那是一份沉甸甸的美,是自然的馈赠,是生活的积淀。他的技法更是丰富多彩,你能看到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的各种手法,从而打破画种的分别。在今天喧嚣的城市生活中,他的画使人宁静,给人安详,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




  他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收藏他的作品,撒切尔夫人、魏兹泽克、马友友、贝聿铭等知名人士都珍藏他的画作,他四次赴美举办个展,多次应邀出国讲学。开创了花鸟画的新体貌、新境界、新趣味。他和古人拉开了距离,也和时人拉开了距离。他成了他自己,屹立画坛,别具一格。如果说他是徐悲鸿倡导的中西融合的最成功的实践者,毫不为过。他的画,别人从未画过,他走的路,别人从未走过,这是拓荒者的荣耀。


  然而,这位和潘天寿一起工作过的老画家,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这么多年来,他身在体制内,却游离在体制外。他最看重的是老师的身份,最不看重的是所谓的头衔。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称他“恩师”,孙其峰先生称他“当今画坛屈指可数的大画家”,可是,对他的画,依然有人异议。有人说他丢弃了传统,殊不知他也是一位传统写意画的高手,他的《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曾经影响了一代人,再版了八次。有人说他色彩太重,不够雅致,他说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雅俗共赏才是好作品,大自然五彩斑斓,我们为何视而不见?有人说他太生活化,不够高古。他说艺术为什么要板着面孔,与读者拉开距离?只要是美的,就是感人的。




  从艺的人,谁能否认?没有创新,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儒家经典《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了革新的意义。艺术没有革新,就只能重复前人的老路。林风眠先生用水粉颜料画中国画,取得了成功。吴冠中先生舍弃了笔墨,强化了形式,得到了历史的认可。吴国亭先生的毕生探索,应当引起美术界的深入思考。很多的东西,可能需要时间去认定,正像古今中外的许多绘画大师,他们的作品当时不被人理解一样。


  漫步在桃园谷的山路上,他关切地询问我目前的处境。他说你在基层,书画都好,但也难有出头之日啊。我说,罗老师教导我潜心书画,低调做人,生活中只要有美,就不单调,即使身处逆境,也要有乐观的理由啊。他哈哈笑了起来,说他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别人眼光向上,他偏眼光向下,这辈子帮助过很多年轻人,就是没有几个当官的朋友,所以混不好、吃不开。我说你老人家心太善、人太真、话太直,怎能混得好?可是你若整天应酬,画不好、吃得开又有何用呢?很多人已经不能画画了,你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八十岁了,能上楼、能爬山,别人正羡慕你呢。他又哈哈地笑了起来。


  难忘的一天,我接受了一位画坛前辈的谆谆教诲,感受了一位真正艺术家的远见卓识。可贵者胆,吴先生有着坚定的信念,走寂寞之路而无怨无悔。他的画严谨认真,这是艺术家的良心,背负着责任,定能默默远行。衷心祝愿:吴先生健康长寿,艺术之树常青!



配图:吴国亭作品


新派国画开拓大家吴国亭


  吴国亭(1935.10—)生于南京浦口镇,祖籍天津。中国当代新派国画开拓者,当代著名国画大家,著名美术教育家,美学评论家、理论家,国家一级画师。中国国画家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主席,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苏浙皖国画家联谊会主席,美国波士顿中华文化中心艺术顾问。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与潘天寿、陆俨少、王伯敏、莫朴等一批大师拥有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品在全国报刊发表达百余幅;同时培养了不少当下中国画坛顶尖级国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潘公凯,浙江画院院长潘鸿海,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徐芒耀,天津美术出版社社长、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国画家)杜滋龄,浙江美术出版社社长奚天鹰,香港水彩画协会主席沈平等当代画坛大家均出自他的门下。在全国各地的美术学院、美协、美术馆担任领导职务的书画家中,约有叁分之一出自吴国亭的门下,是一位花鸟画、山水画、版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连环画、文学插图、素描、速写、中国人物画、瓷版画等多种兼擅的画坛大师。


  美学观:形神兼备,赏心悦目,推陈出新,雅俗共赏。


  '新国画'思维由徐悲鸿大师于1947年提出,建立'新国画'的构想,强调中国画需要'写实性'的绘画改良方法,吴国亭传承其思维真谛,充分吸收祖先灿烂辉煌的传统中国画宝贵经验,吸收外来美术有益的成分,建立健全进步的新现实主义,对于中国新国画的改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吴国亭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髓,又融合了新的创意和发展。他的花鸟画造型生动,形神兼备;不着眼于一花一鸟萧疏清峭的意趣,而是有层次地表现出繁柯密枝的倚斜掩映,有空间深度,使人身临其境;饱满的布局和浓艳润泽的色彩,使得画意敷腴苍秀;他的作品多取材自深山绝壑之山花野卉,于乱石蔓草间寻求率真之美,取古今画家不曾表现的画材,在自然美中提炼诗情画意,富有苍莽野逸之趣;他的画内容广泛,巧变多样,每幅作品的处理皆迥然不同,有艺术规律可循,而无死程式的套用,他极善运用有利于表达客观事物和个人感受的新手段。他以艰辛的实践开创了当代国画的新派局面,把中国传统国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感谢大家支持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