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毓杂谈——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xiuyin 2016-04-13

《内经》曾言“…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古今方药针灸各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有过论述。

中医以阴阳为纲,将同一事物相关联的两个方面冠以假名,就是阴阳。如上为阳,下即为阴;表为阳,里即为阴;卫为阳,营即为阴等等皆属此类。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意思是将“气”从一方,导引、吸引、引到另一方的过程。

中药方剂在这一方面的论述,是用升降出入来解读。

针灸方面,人们听的最多的就是烧山火和透天凉。这是对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手法上的解读。


《难经》第七十难: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阴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春夏各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此段论述是总纲,后世针法多不离于此。本人临床中也多用此法施针,收效往往捷于一般手法。有此技巧,还要感谢天津冠吉师兄。

一次,拜访冠吉师兄,问我,对烧山火透天凉有何理解。答,天地人,三进一退三退一进。师兄不屑,言此种手法为捅炉子。随即密授其针灸师承心法。丰毓习医二十余载,至此方得恍然。真尽信书不如无书。


后来,总结针刺行针心要,略论如下:

一、进针

进针剧痛,可使气血逆乱,调整气血更无从下手。病人抵触是小,扎了白扎事大。若要进针无痛,可有两种进针方式,

(一)快速刺入皮下。这时可弹指进针与持针空中加速刺入皮下两种,第一种,要求有过人的指力以及对针的掌控力,现在的套管弹针属于初学游戏,不能列入手法范围;第二种,必须对空间距离感把握好。

(二)缓慢轻柔刺入皮下,一次与一兄长闲聊,讲起进针,兄长让我试试把进皮的速度放慢到一分钟,看看效果。后来试用果然毫无痛感,并且针感绝佳。

两种进针方式看个人喜好选择,本人喜欢第一种进针方式,比较利索,门诊效率较高。


二、行针

所谓行针,即补泻手法,前边提到的烧山火透天凉既是复合补泻手法。行针分两步。

第一,侯气:进针后要凝心静气,松肩坠肘,腕活掌空,胸中了了,指下绵绵,或提插或捻转。动作切忌拖泥带水,运针幅度不能过大,细寻针下感觉,或粘、或涩、或顶、或吸、或空、或紧,个中滋味全凭意会。

第二,气至病所:灵枢经言,刺只要,气至而有效。得气是基础,得气后,随屈就伸,往来运动,应机而发,寒热自出,精气自行,正所谓“往来寒热,随心所欲”。这时的行针手法在于动中取静,相时而动,如太极拳之推手。机至,只需轻提插几下,阴阳玄机即可交互,针下热或寒不过是现象,不必执着,微捻转几下,针感即布遍全身,祥和暖煦之象自现,患者自觉通透逍遥,毫无痛楚滞涩之感。


三、出针

进针有快慢,出针亦有快慢,气已至病所,须臾即可出针,有快出与慢出之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效果而定。

曾治一淋证患者,迁延数年不愈,日夜小便几十次,每次必痛如刀割,口服数医中药,效不佳。观其方剂多是八正散加减,肾阳削伐已成定局。处以中药后,为求速效行针辅助。取关元一穴,缓慢进针,达于天部后,左右均匀搓转针柄。待其气至,沉腕压针推而纳之,使阳气下引入于阴,不做任何手法,留针半小时以益肝肾之气。留针期间即已无便意,当日夜小便几成正常。

此即由阳引阴,由阴出阳同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