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练拳术者,都喜欢兼收并蓄,凡是他接触到的功夫,都去学来,以多为能。特别是个别武术老师,以为自己既懂外家少林拳、南拳,又会太极拳、八卦掌……货色齐备,就如百货公司超市一般,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爱好者。下面是专门您整理好的:习练太极拳要以质量为重。 习练太极拳要以质量为重
笔者居所楼前有一块练功场地,每天清晨有几十名练拳者在一名老者的带领下习拳练剑。他们从二十四式太极拳开始练起,继而练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个早晨下来至少能练习五六种套路(拳、剑),练完后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见他们会演练如此多的套路,笔者虽习拳十几年也自叹弗如。
一日,笔者与其中一位习拳者闲聊,问:“太极拳十要可否领悟?”(注:杨澄甫口授,陈微明笔述太极拳十大要领)听者竟茫然不知。
所以这让笔者十分惊讶,会演练那么多套路,竟然不知最基本的拳理,这样练下去,即使再学会几个套路又有何益?再观察那教拳的先生,练拳时竞始终半张着嘴,此习拳之大忌都不懂,难怪有徒弟如此。习拳者显然走错了方向,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套路上去了,没有在把握太极拳要领上下功夫。
记得有位太极拳大师曾言:“真正挚爱太极拳者,应该在太极拳质量上下功夫,不应该在数量上做文章。”今天读此警句,对我们当前普及太极拳运动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太极拳名家王力泉谈到太极拳质量与套路时曾说:“太极拳的架子,许多人只知为一套,不知一套中尚有高平低三种。初学为高架子,再学平架子(又称四平架,即眼平、手平、脚平、裆平),最后学低架子。三种拳架子之中,又分大中小三种,大架子要求姿势开展,合乎身体要求;要求各式动作不应太过或不及,且能绵绵不断,始终如一。小架子要求各式紧凑,动作灵敏而迅捷。练至全部纯熟之后,可将全套路式改为左式(即反式)。例如,动作为右手的改为左手,左手改为右手,右脚改为左脚,左脚改为右脚,左转的改为右转,右转的改为左转,倘能将全套和左式架子练至绵绵不断和右边一样的时候,那么功夫就更进一步了……”王先生的这段宏论,对怎样提高太极拳质量做了精辟的论述,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怎样去吃透一套拳。
古人云:“大道至简至易,又至深至奥。”一个套路看似简单,其实深入探索起来也是十分复杂的一件事。只有这样不断探索,全力在质量上下功夫,才是我们习练太极拳的正途。 一般人练功夫,都喜欢兼收并蓄,凡是他接触到的功夫,都去学来,以多为能。特别是个别武术教师,以为自己既懂外家拳,又会太极拳、八卦掌……货色齐备,如百货公司一般,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爱好者。这本来也不足为怪。但此风流行起来,这个别提倡太极拳的人也无定见,受其感染,主张练太极拳也兼练其他功夫了。若你自己愿意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旁人自然不便反对,如用这种观点来提倡太极拳,则有使太极拳越来越走向末路的危险。是本欲爱之,实反害之也。 工厂里生产某种产品,都非讲求质量第一不可,一旦出了次品、废品,就一害国家,二害白己、三害群众。武术又怎能不讲求质量的精良而只求数量的众多呢?须知多必然妨碍精,终身专练一艺,都未必能达到高超的境界,不专一又如何能提高质量呢? 从锻炼身体方面说,各种拳术有各自不同的锻炼效果。但从拳术本身的内容,从技击、从增长武术的功夫方面说,各种拳术,有的劲道相同,可以兼练,有的劲道不同,就不能兼练。而太极拳呢,和其他各派拳法大为两样,不仅是不同,而且还完全相反。形意拳、八势掌与太极拳虽同为内家拳法,彼此劲道尚且不同,若说外家拳与太极拳,则劲道全然迥异。一是以刚致用,一是以柔称能。有一些外家拳师,且是以千斤大力士自居(在重庆,过去就有千斤大力士和双千斤大力士的)。太极拳以练到柔若无骨、丢尽一切硬力、舍己从人为目的,南辕北撤,方向各异。太极拳以松柔为法,以虚无为最高境界,一个人尽一生的精力,尚且不容易松柔到家而练成太极拳高手,又怎能既是外家拳专家,又是太极拳专家呢? 悦太极转载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