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诗词创作的质与量(之六)

 杏坛归客 2016-04-13

文■东方鹰

 

    诗歌,要算是最为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了。人们常说,文学是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而诗歌在这门艺术当中,则占有突出地位,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对于诗歌的这一特点,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有个分析:“意喻之米,饭与酒之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答万季野诗问》)它经过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提炼,要向读者奉献最美的佳酿,这里说的是诗歌的质。诗歌要成为艺术珍品,那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高度精美凝炼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明亮引人的晶体。

命题6②
  作者要想写出精美凝炼的诗篇,首先应该在感受、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上多下功夫。一人一事当前,一景一物入目,感受了,思考了,激动了,决心要表现了,结果各人写出的作品并不相同,有时格调竟相差甚远,这当然是与作者头脑“加工厂”紧密联系着的。只有对生活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认识与正确而中肯的评价,透过繁杂纷呈的现象善于抓住其真谛,确实捕捉住内在的含义,诗作才可能言简而意丰,一语而中的。在古今中外广为流传的优美诗篇中,这样的实例确是不乏其见的。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一篇精美凝炼,广为流传的诗篇。鹳雀楼楼址在今山西永济县,因经年失修荒废。然王之涣登鹳雀楼所留下的经典诗句,却长久流传,不因楼废而淡漠。这首诗所写景色从大处着笔,雄浑壮丽,色彩鲜明。作者把河山壮美的景色带给了读者,更把人生的真谛揭示于人,催促勇于攀登,才能领略另一番美景。要知道,这仅仅是在二十个字的篇幅里展开的。我们欣赏作者深刻思考和洞察力发挥到极致,使诗产生了质的飞跃。

 命题6③
  诗歌的“质”还需在形象上下功夫。哪怕是一词一语的运用,也要注意为刻画出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服务,注意描绘出优美动人的生活画面。点染出美妙无比的意境,让读者可视可感,如临其境,进而产生联想,发生共鸣。写诗究竟不是写哲学讲义,尽管后者也是在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客观真理,但它是抽象的;而诗歌在反映客观事物时,则是形象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形象,与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塑造形象的方法并不尽同。由于篇幅等方面的限制,诗歌不可能放纵笔墨去详尽描绘,而是力求捕捉住反映对象的特征,抓住那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体贴入微,传神写照,以个别表现一般,局部表现全体,即“借一斑以窥全豹”。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仅十个字,便勾勒出祖国边陲雄浑、壮美、开阔而微带荒凉意味的画面。作者仅仅抓住了“漠”、“烟”、“河”、“日”,这些景物风光,并且几笔点出了漠“大”、烟“孤”且直、河“长”、日“落”且“圆”,描绘了各自的特点,并且“大”“直”相衬,“长”“圆”相照使其构成了相连的整体,绘景绘情,代替了多少平庸的赘笔。

命题6④
  要想写出精美凝炼的诗篇,诗歌的“质”还表现在不间断地挖掘和培养作者本身的艺术功力。艾青说过:“为了避免芜杂与零乱,必须勇敢地舍弃。”,“不要把诗写成发票,或者采买账单,地图的说明,统计表和物产的调查表。”(《诗记》)诗歌一般有抒情叙事的分类方法。动笔写抒情诗,也不宜象写感情的流水账似的,不分巨细,动辙为行,来回比拟,一味铺陈,让人望而生腻,更不说从中有所得了。笔者的体会是,能写五行诗的,决不拉长十行。至于对文字的锤炼,在我国诗歌发展的过程中是一向得到强调的。古人历来把“炼意”、“炼字”、“炼句”联系在一起。既然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要求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出丰富的诗情,所以必须字字珍重。

 命题6⑤
  优秀的诗歌总是以精美凝练见长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把生活中无比丰富的内容加以锤炼浓缩,注入于精巧的诗行中展示给读者。陆游有句诗说:“拔地青苍五千仭,劳渠蟠屈小诗中。”其实诗中蕴藏得何止高山巨峦。宇宙星空也可尽其所入,尽管本身的形体要浓缩再浓缩,但是容量却在增大再增大,这个闪光晶体要放射出独特的耀眼光辉。

命题6⑥
  诗歌的量与质不成正比。量多作者的诗篇不一定千古流芳,但有的诗人一生没有写过几首诗,却让历史记住了名字。清乾隆是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帝王,风流倜傥,文采飞扬,据不完全统计,一生创作过上万首诗,但文学成就却不如李杜。优秀的诗歌总是以精美凝练见长。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诗人所写的诗,要使人读后感到“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能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诗意在诗歌的“质”中占有一定份量。初学写诗的人,从量到质有一个过程,我们况且称之为“练笔”,这个“练笔”过程,就是诗作者不断体味、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过程。俗语有“天才在于勤奋”、“勤能补拙”,只有具有诗意的时候,诗才能使人感动,才能出现“质”的飞跃。

命题6⑦
  诗歌的质还与诗的形象语言的创作有关。在诗歌创作中,要选择和使用那些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活的语言”。要尽量避免那些干巴巴、枯草无味的语言。,才能使读者读后感到独到、新鲜和感染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便诗人感到新绿又染的春之信息。在诗歌创作中,如果将群众中的“活的语言”写入诗中,会更给诗的语言增色添彩。所以,诗语言的清新与否,直接影响着诗的意境和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