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如何说专家微评】 随着孩子年龄长大,许多家长都感到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形式化、表面化,有时好心给孩子提建议,都会被孩子嫌弃。一起来体会这位爸爸是如何防范叛逆心理,与女儿贴心沟通的。 作者:进友 上周四,得知4月11日周一,女儿学校组织初一18个班的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去天安门看升旗,要求孩子凌晨2:50到校。这就意味着这个工作日的凌晨,每个初一家庭都将会很热闹。 少不了的,女儿也兴奋异常,甚至跟我探讨周日晚上不睡觉了,想和同学在教室里坐等到周一凌晨集合时间。孩子有想法,还能跟我说,表明信任我。 (爸爸点评: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凭经验立刻下判断,或者断然拒绝,就会消耗孩子对你的信任分值,咱不能干这样的傻事。) 其实,我不赞同孩子去教室熬夜的想法,但怎么沟通不会引起孩子反感呢?正好,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用5分钟给孩子写了一张小纸条,描述了当年我和同学熬夜看升旗而未得的趣事,孩子看了,哈哈大笑,也了解了熬夜犯困的事实。 (爸爸点评:道理不用嘴说,小纸条也能发挥作用。后面,孩子没再提教室熬夜的事情。)
(爸爸点评:孩子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父母凭借经验制高点去数落人家,实在有些不合适。要知道,大人的经验也是不断摸索中累积的,有时的确是吃一堑才长一智的。) 那怎么办?二话不说,带领女儿翻一人多高的墙。户外徒步,经常爬上爬下,比这高难度的障碍都不在话下,三下五除二,搞定。老话说得好,艺不压身。关键时刻,还是训练有素靠得住,哈哈!不过,要不是忘记拿钥匙,哪会有半夜爷俩乐呵呵爬墙的经历? (爸爸点评:要让孩子理解,坦然接受各种可能,珍惜每一次经历。) 上车,女儿问几点了。我瞥了一眼仪表盘,2:39,我说2:50了。一听说已经到集合时间了,女儿“啊”了一声,看样子很急迫,很快低声嘟囔了一句:“那好吧。” 我从后视镜观察女儿表情,赶紧收起逗她的心,说:“约等于。” 女儿从后排站起来看了看表盘,立刻回敬:“你!还约等于3点呢!” 被我这一调节气氛,女儿竟然主动聊起来昨天代表学校参加东城区定向越野比赛*的情况。女儿参加乒乓球专业训练5年多,身体素质不错。去年,学校定向越野比赛,她还拿过冠军。 不过,这次比赛之后不愿意主动谈起,从表象看,成绩应该不理想。果真,女儿有点沮丧地说,昨天自己没有跑好,14个点中,13个点都只用1分多钟完成,相当不错,但是有个点在附近跑了3圈,找了17分钟愣没找到,最后才发觉打卡点不在地上,而是在头顶的山坡上,虽然顺利完成了比赛,但是成绩很不理想。接着又说,一名男队友清零之后忘了在起点打卡,结果不仅自己个人成绩无效,整个男队成绩也全部作废,损失惨重。这就是比赛,必须尊重和接受规则。 我问女儿:“如果你带队去参加比赛,你会如何避免队员犯这种错误?” 女儿回答:“我会提醒队员。” “除了提醒之外,你还会怎么做?” 我边开车,边从声音里觉察女儿的反应。听得出来,没有取得好成绩,女儿很遗憾,可是,能够接受。努力之后,接受别人比自己好,接受自己不如理想中的好,内心有这份坦然,就够了。 临近学校,透过车窗,孩子看到路上有一位穿着同样校服的女同学在骑自行车,前后数十米都没有人,女儿惊呼:“老师都让家长送的,她怎么一个人?” 我不清楚这家父母怎么想的,如果真是一个人,天黑着,我真心佩服这个12岁初一女同学的胆量,我更佩服放手量够大的家长。女儿看到这幕情景,相信已有触动。 (爸爸点评:老师的话应该听,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也可以选择怎么听。我不是鼓励孩子反叛,而是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透过凌晨送孩子去学校参加升旗的经历,感悟父母与孩子高质量沟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允许私密空间。昨天我打听定向越野成绩,女儿死活不说。在车上,不问,反倒和盘托出了。给孩子空间,谁都应该有私密的权利,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的,父母没必要穷追猛打。 二、拥抱生活变化。就像起早看升旗,偶尔打破常规。生活就是这样,来点小变化,就像调味品,能够给一成不变的日子带来新鲜刺激,恰似平静水面被丢进一颗石子,荡起层层涟漪,这也是一种美。人要有开放心态拥抱变化,因为变化意味着新知和成长。 三、探寻多种沟通途径。有时候说理奏效,有时候写写小纸条,干点出格的事情,爬个墙之类,也不失为好方法。经历是财富,大人小孩都一样,特别是不同寻常的经历。为人父母,往往想替孩子提供平顺的坦途,岂不知,敢想敢干,受点挫折,也是另一种学习和成长。 生活处处有学问,保持一颗敏锐察觉的心,偶尔做点出小格的事情,不仅让自己始终在成长的路上,而且也能带给孩子丰富的心灵营养。 *定向运动要求借助地图和指针,明辨方向,在点与点之间做出选择,并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依次打卡,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智慧。 (作者进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五项全能冠军,卡内基训练全球认证讲师,头条号签约作者。热衷亲子教育,喜欢运动,乐于倾听。) |
|
来自: 郑公书馆298 > 《父母学习与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