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能干货】身体的警报:骨盆歪斜(二)

 xyf4345 2016-04-14


浅谈骨盆歪斜之骶髂关节错位型




骶髂关节是骨盆环三关节中的主要部分,是脊柱与下肢间联系的枢纽,为力量的缓冲带。是连接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而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在结构上属滑膜关节,从运动方式上可看做屈戌关节或滑车关节。其关节囊紧张,并有坚固的韧带进一步加强其稳固性,运动范围极小。尽管其一般非常稳定,但一定条件下如超越生理范围的扭转也会发生错位,而导致骨盆歪斜。


                


骶髂关节错位的病因




可以是骨盆自身病变,如骶髂关节韧带损伤;也可来自腰椎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骶棘肌损伤和髂腰韧带损伤;下肢各部位如髋、膝、踝关节病变皆可因生物力学改变而导致骨盆倾斜,引起骶髂关节损伤错位和骨盆旋移。                                           


另外,骶髂关节错位可引起腰臀及坐骨神经痛症状,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较为常见。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许多学者报道了本病的诊治经验,有的只谈到临床症状、体征及一种或几种治疗手法,而未见分型;有的提出分型及手法治疗,但分型标准少而不易区别,不便掌握;大家看法尚不统一。又因其是微动关节,平时不易被察觉,往往常被误诊或漏诊。那到底如何对骶髂关节错位进行诊断或分型?又如何防止误诊、漏诊呢?


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骶髂关节处疼痛也可因腰椎间盘突出、腰骶关节本身的炎症、退变及增生而表现相似的症状。因此,本病应与腰骶髂关节炎等疾患相鉴别。下面我们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例来与骶髂关节错位进行鉴别:


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髂关节错位都可表现为腰部疼痛,部分症状类似,那么,二者分别有哪些症状呢?又如何鉴别呢?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及诊断




1.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痛,为放射性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发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咳嗽、打喷嚏或弯腰时疼痛加剧,休息时好转。


2.腰或骶部压痛,在腰或骶的棘突旁有深部压痛,常为放射性疼痛,沿坐骨神经支配区向下肢放射。




3.腰部生理曲度平直,僵硬,可出现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为阳性。

                


5.下肢感觉改变,同时肌力和腱反射改变,严重者表现为肌肉萎缩。


6.X线检查可见腰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可见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骶髂关节劳损的症状及诊断


 



1.一般在急性病例中,患者有近期外伤史。



  2.腰骶关节处疼痛及压痛,腰部活动受限。




 3.慢性病例的症状可表现多样,如腰背无力,易疲劳或常感剧烈疼痛及明显的功能障碍。发病时轻时重。




 4.该病发作越来越频繁,疼痛变为持续。部分患者有神经根受压表现,坐骨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痛性脊柱侧弯,但神经系统体征一般不明显。

                                   


  5.X线检查显示腰骶角增大,腰骶关节间隙狭窄,椎体周围有骨质增生,有时可见横突肥大假关节形成,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髂关节劳损的典型区别



  1.骶髂关节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没有明显放射性疼痛,无感觉、肌力及反射的改变。



  2.骶髂关节劳损的压痛处在骶髂关节,不在棘突旁。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骶髂关节劳损的疼痛症状在休息后无明显缓解。




诊断要点总结


骶髂关节部疼痛,棘突旁无疼痛,无明显放射痛或反射痛,局部深压痛及叩击痛存在,休息后无明显好转,并具备第一篇(骨盆歪斜一)一文中所提到的几项特殊检查中两项阳性,即可诊断。





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






骶髂关节间及其周围有多组韧带加强以稳定关节,因而骶髂关节是相当牢固的。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跌倒时单侧臀部着地,单腿受力的跳跃,高处坠跌等,暴力超过关节结构的承受力时,可引起错位;或怀孕、经久卧床、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由于韧带松驰,遇到外力也可引起错位。





根据骶髂关节的解剖及运动特点和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骶髂关节错位以旋转移位为主伴有滑动移位,而依髂骨旋转移位方向的不同,将髂骨旋前为主的骶髂关节错位称为前错位型;反之称为后错位型。


(1)前错位型:髂后上棘比对侧凹陷,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增宽,髂嵴水平下降,耻骨联合下移,闭孔纵径高度缩短;





(2)后错位型:髂后上棘比对侧高凸,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变窄,髂嵴水平上升,耻骨联合上移,闭孔纵径高度增长。





引发骶髂关节前后错位的机缘



骶髂关节前脱位:

                                        


下肢在伸髋屈膝的位置下,使髂骨向前方移位。拉紧股四头肌和髂股韧带向前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后旋转的外力可使髂骨向前移位。如剧烈奔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


骶髂关节后脱位:


               

下肢在屈髋伸膝的姿势下,腘绳肌紧张向后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则骶骨与髂骨发生方向相反的扭转,可引起髂骨后旋移位。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位。



骶髂关节错位引发症状的机理



(1)骶髂关节周围疼痛产生的机理

 


骶髂关节韧带及关节囊全层均有致密的无髓鞘神经纤维构成的伤害感觉系统分布,感觉灵敏。骶髂关节错位后,关节囊及周围肌肉韧带受到牵扯产生损伤,沿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积聚的肥大细胞快速释放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刺激分布其间的伤害感受器,引起敏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感知疼痛,故骶髂关节周围疼痛是骶髂关节错位的早期症状之一。


(2)坐骨神经疼痛产生的机理 




①腰骶干位于骶髂关节下1/3的前方,紧贴关节囊。在神经鞘膜内的微血管壁,有肥大细胞排列。当骶髂关节错位后,关节前方位置的改变,对腰骶干产生推顶作用,使腰骶干受到牵扯,其内的肥大细胞释放5-羟色胺等内源性化学性致痛物质,加上邻近的骶髂关节周围组织中炎性介质对腰骶干的叠加刺激,而引起放射性的坐骨神经痛。




②梨状肌大部起于第2~4骶椎前面骶前孔外侧,另有起自骶髂关节囊、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的附加纤维加入。梨状肌后、内侧1/3紧邻骶髂关节囊下部。骶髂关节错位后,炎性介质可刺激梨状肌而使其挛缩,压迫刺激穿越其下缘的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


(3)盆腔脏器功能紊乱产生的机理 




腰骶部交感神经组成内脏丛、肠系膜丛及下腹丛,骶髂关节病变输入的脉冲,在脊髓后角与交感神经丛内脏传入的脉冲相互聚合,故有时可出现生殖、泌尿及会阴部症状。如女性痛经、腹部坠胀,男性阳痿等。




事实上,骶髂关节对于维持骨盆环的稳定和完整性极为关键。如果错位长期未被发现和矫正,会使盆腔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和不稳,压迫或刺激到盆腔内泌尿生殖系统各脏器的神经血管,导致痛经、阳痿、月经异常等病症。而一旦骶髂关节复位,这些脏器的相关病症如痛经自然也会随着缓解或消失。


但由于骶髂关节错位比较微小,平时不易觉察,出现酸痛等不适时多被漏诊或误诊,未能有效治疗,故令相关病症久久得不到缓解。



骶髂关节错位易漏诊误诊之三种常见情形




外伤所致错位:




比如肩上负重时突然足下打滑,跌倒时臀部重重着地等,都可造成急性的骶髂关节损伤;如果当时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都可落下错位的病根。


长期姿势不良引起错位:




平时做弯腰、转身等动作时经常用力过猛或是经常姿势不当,躯体来不及适应突然的重心转移,长久可造成慢性的骶髂关节错位。



产后关节未能复位:




女性产后骨盆打开、韧带松弛,有时骶髂关节未能完全回复到位,长久也可造成慢性的骶髂关节错位。







由于此类关节错位比较微小,平时不易觉察,出现酸痛等不适时多会被误认为是劳累过度引起的暂时性症状。正因如此,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往往容易被漏诊或是误诊。这类中的女患者多曾经历过多年的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麻痛等症状,有的被误诊为腰腿痛,而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年纪大了身子骨出现退化”,或是生完孩子还没完全恢复。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