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骶部疼痛,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病:骶髂关节半错位

 万宝全书 2021-02-11

大家对常见的腰骶部疼痛,很容易联想到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而对于骶髂关节半错位这个病,很多人很陌生,但在临床上却十分常见,以前对这个病认识不足,很多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治疗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考虑这个病。

     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 骶髂音[dǐqià])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对而构成。关节囊紧张,并有坚强的韧带进一步加强其稳固性,运动范围极小,主要是支持体重和缓冲从下肢或骨盆传来的冲击和震动。

   骶髂关节错位,也称之为骶髂关节半脱位。祖国医学对本病也有胂肋骨移位骨错缝的论述。近年来常有人对本病作一些报道,但由于观察研究的角度不同,结论尚未系统一致,另外本病的临床症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类似,所以有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也有按“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治疗,效果不佳,有不少病例尚伴有盆腔功能紊乱症状和诊断上易于混淆,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误诊、漏诊的现象较多,骶髂关节半错位长时间得不到复位,会造成局部疼痛不适,症状反复发作,复位困难。

骶髂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

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一.主要原因:

     1.外力作用:本病多由间接暴力,包括忽然的旋转力、牵拉力、侧向传导力等急性外力以及长期的肌腱的侧面牵拉等慢性外力而造成。在一定方向暴力作用下,可使股直肌、股后肌、股四头肌等牵拉引起骶骨或髂骨移位。创伤所造成的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中也属常见。最常见于车祸撞击腰骶部后,单侧臀部呈半仰卧位忽然坠地,或高处坠下单侧臀部呈半仰卧位着地或单足猛力着地,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旋转,将髂骨向上内方推引起错位。 

     2.妇女经期、怀孕、分娩和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使得包括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在内的骨盆韧带松弛,造成骶髂关节不稳。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对骨性产道的挤压,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的强力收缩、牵拉耻骨上附着点,都可通过暴力传达,使骶髂关节骨错位。分娩后松弛的韧带未完全恢复,此时劳累,轻度的扭伤及碰撞伤等都可发生骶髂关节错位。

     3.中老年骶髂关节错位,多原因不明者,可能是由于慢性劳损、老化和退变所致。内分泌失调、韧带松弛、关节退变,从而使关节松弛引起本病。年老、体弱多病、肥胖、活动量少或长期久坐,使骶髂关节负重增加,肌张力弹性减弱,拉应力下降,导致骶髂关节失去正常稳定性,是产生骶髂关节骨错位的主要原因。 

特别提醒:女性发生骶髂疼痛的几率是男性的8-10倍,这主要是两性的生理结构和荷尔蒙的差异造成的。还有一点,就是女性宽大的臀部在日常活动中亦增加了骶髂的不稳定因素。可以说,臀部越大,骶髂关节的扭矩就越大。

二、诊断

1.症状:一侧腰骶部疼痛 ,重者患肢不敢着地 负重及站立 ,行走困难 ,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 ,常以健侧臀部着床,患者屈髋屈膝时髋部疼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偶有痛经或者阳痿等。

2 .体征 :压痛明显(关节部 梨状肌 坐骨神经行走区 内收肌群) ,髂后上棘不等高 ,腰骶三角不等腰 ,髂棘不等高,下肢不等长 ,腰椎侧弯 ,患侧骶髂关节错位处明显压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向下肢放散感,鞍部疼痛,患侧下肢不敢负重,骨盆分离试验 ,“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3 .X线显示: 关节间隙不等宽 ,密度不均 ,骨盆倾斜或可见耻骨联合分离

      4.诊断与鉴别:

   (1)、大多有扭伤、磕绊等外伤史,部分复发的病例可能没有明显可记忆的外伤。

   (2)、跛行、走的越快越明显。

   (3)、有双下肢不等长和双臀裂不等高的体征。

   (4)、患肢足尖外旋(后错型)或内旋(前错型,)仰卧比较时多不明显,行走时则非常清楚。

    (5)、压痛在骶髂关节,主要是髂后上棘处,有的患者可于此处摸到筋结或筋索等异常改变。

    (6)、骨盆分离和挤压实验阳性,做单腿跳跃时,患侧局部疼痛而健侧无异常感觉。

三.治疗:

   1.中医微创疗法,笔者选用的中医微创针法,选取患侧髂腰韧带起止点,即髂后上棘和腰5横突,其余选取骶髂关节区明显压痛点为松解点,进行松解筋结或筋索,然后再复位,以提高复位效果。

   2 手法复位:

     1).骶髋关节半脱位之前脱位 :仰卧单膝压腹法 

    嘱患者仰卧,在骶骨处垫一小枕头,使髂后上棘离开床面,健侧下肢平伸,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双手置于腹部(以保护季肋部不被压伤)

     医者一手扶住膝盖,另一手握持踝部,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医者趁势将膝部压向对侧季肋部方向,连续弹压,最后顿挫一下,此时常可闻及腰骶部复位声响,比较双下肢等长,示复位成功。

     2).骶髂关节半脱位之后脱位:俯卧压臀拉踝法

    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掌跟压住患侧髂后上棘,一手握持踝部,将髋关节后伸,向前退压髂后上棘的同时,用力后拉患肢,之极度后,突然加力,形成反方向合力,顿挫,此时常可闻及骶髂关节复位声或手下有滑动感,比较双下肢等长,则表示复位成功。         

3)、 注意事项:手法复位后常规给予骨盆固定带固定骨盆2周,防止再复发移位,日常生活注意不搬运重物,预防扭伤及跌倒,恢复期忌干重体力活,预防受凉。

      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相互交错嵌插的滑膜关节,关节面为软骨遮盖,较为光滑,但有不规则的突起和凹陷部,借以稳定关节。此关节在生理上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属微动关节。骶骨的关节面可随骨盆的前倾后仰沿关节横轴作轻度旋转活动,关节周围有长短不等的坚强韧带保护,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它向前下方移位, 扭伤、妊娠期和产后妇女,慢性腰腿痛,骶髂关节劳损、韧带松弛的患者骶髂关节的旋转活动范围增加,超越生理范围的扭转,则可使之错位。

     骶髂关节在错位后,出现的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相似,由于CT和MRI检查的广泛应用,大量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退变被大量报告,加之骶髂关节半错位在影响学上无特殊表现,缺乏客观的诊断依据,若医者未进行详细客观的查体,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结果,就容易导致本病被误诊和漏诊。

    本病迁延日久,造成错位的骶髂关节周围软组织紧张、痉挛,并出现条索状结节,单靠手法复位,难以奏效,采用微创针法松解与手法复位并用,效果明显,不易复发,值得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