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少山:话说宣城话

 开信有益 2016-04-14
 

 
 自古富裕的地方外来移民就多。宣城有山有水有宝藏,在早年自给自足的社会里,宣城无疑是生存的风水宝地,因而难免引了他乡客。秦淮、吴越、湖北、安庆在宣城都能找到踪迹。

  追根溯源,宣城话不是单一性的地方话方言.从早说起,宣城地属吴楚,汉名宛陵,(说的应该是吴语,这是从东汉说起的),在早些说的是在春秋,宣城地方人名叫山越人,看样子是先属越国,公元前494年,被吴吞并,直到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收复,说以宣城最早的方言应该是越语,后为吴越方言,到战国时受楚文化影响.

  在后来,说到的是宣城话系的基本形成,在清朝同治5年(1866年)来的湖北,湖南,皖北,河北,客民大量迁入,在宣开荒,安居下来,后在民国时,江北大灾,又有了我们所谓的江北下江南,又有了安庆话和江北话,有此可见,以宣城为主的地方话系大至为湖北话,江北话,略带安庆腔的宣城话,和我们地到的宣城话.

  这些语言的交汇后,互相通融、互相渗透、互相异化,它使正宗的宣城话已不复存在,庆幸的是一种新的语言又产生了,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宣城土话。

     宣城话算是较好懂的“方言”,无论是天南地北的人到宣城来办事,宣城人操宣城话和其交流,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宣城话离普通话差老鼻子远了,c、z、s和ch、zh、sh不分,常常把“是”读成“四”。宣城人的舌头硬得像一根棍,就是读不好翘舌音,因此,宣城人说普通话特别难听,拿腔拿调的,让人听了直起小痱子。

  但宣城话特“油”,很能造出一些又生动、又形象、又幽默的词来,与北京话里的“火”、“侃”、“大腕”、“款爷”等词比毫不逊色,比香港话“酷毙”、“帅呆”强多了。只是宣城是个小地方,流传不远,不如北京、香港话风靡全国。

  比如请人吃饭,下馆子喝酒,不说请客、赴宴,而叫“滑肠子”。想那在馆子里吃,自然油水多多,嘴呀、胃呀、肠子呀一并跟着赴宴的人沾光润滑润滑,多形象!比“打牙祭”要好玩一点点吧?慢慢就简化为一个字——“滑”!看人红光满面嘴巴上还插根牙签,打招呼就问:“您今天在哪‘滑’的?”

  宣城话称假冒伪劣产品为“炸弹”。如假烟、假酒、假药都叫“炸弹”。看看炸弹的威力也不难想象假冒伪劣产品的利害。后来引伸为办不成的事,做不了的活,人们都说:“你真‘炸’!”不称职的书记,假冒的记者都可以叫“炸弹书记”、“炸弹记者”。

  [热身]宣城土语:基础篇

  1.卷舌音没有,全部用前舌音替代。如:“智、翅、是,”读成“(自、次、四)。”

  2. “N”发音没有,全部用“L”替代。如:“南、牛、年,”读成“蓝、流、连。”

  3. “IN”发音没有,全部用“ING”替代。如:“斤、亲、明”读成“京、清、名。”

  4.很多地方“J”读作“G”。如:“茭瓜”读“(高)瓜”、“豇豆”读“(刚)豆”、“涨价”读“涨(嘎)”。

  5.湖北系的将“H”与“F”颠倒使用,如“化肥”读成“(发回)”;安庆系的将“ONG”念作“ENG”。如:“中东”念作“(针登)”。

  [进阶]宣城土语:日常用语

  宣城是个五方杂处的地方,因而语言相当复杂,有些语言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无法理解了。

  【食品味道很甜】=宣甜地

  【食品味道很苦】=瘟苦地

  【食品味道很咸】=齁含地

  【食品味道很淡】=bia淡地

  【食品味道很辣】=辣死人地

  宣城日语:七过罗,过我总得西哇。(吃过了,锅碗总得洗吧。)

  宣城英语:克斯的,我讲不来斯曼。(是不是,我说不行吧。)

来源: 皖南晨刊   作者: 邢少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