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争书画

 云中公子 2016-04-14

暗合诗意牡丹图

  •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 数枝香带雨霏霏,雨里携来叩竹扉。拟戴却休成怅望,御园曾插满头归。

  • 玉堂风格

  • 贵寿无极

  • 龙分夜雨资娇态,天与春风发好香。

  • 明艳夺昭阳

  • 简介
      


        孟争,1956年生于太原,就职于山西省书法院。山西省名人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花鸟画艺委会副会长。
      
        牡丹众人皆画,孟争先生也画。
        他笔下的牡丹,花散而苞紧,叶茸而茎劲,曙红胭脂的瓣,藤黄花青的叶,看似与众人同,却在疏密浓淡中,已见自己特色,叶脉勾处,又添笔墨情趣,粗头乱服,愈见妍雅。罗隐咏牡丹曰“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甚有孟先生牡丹之趣味,或曰孟先生的牡丹暗合了罗隐的诗意。
        牡丹自宋之后即成独立一科,“对花作画将人意,画笔传神总是春”,同一种牡丹,在不同人的笔下神遇而迹化,表达的心意自然也不同。缘物寄情,物我两化,写自然之性,不亦写吾人之心?牡丹历来被称作花王,素有“富贵王”之谓,姚黄魏紫、蜜娇锦袍皆国色佳品。因有富贵喻意,画牡丹者多以粉白黛绿、浓妆艳抹饰之,赵昌、吕纪、恽寿平、赵之谦等人皆然,纵使墨牡丹,也喜以饱墨亮墨写之,徐渭、李鱓、浦华、任熊等人从之。
        孟先生的牡丹则不然,或以淡墨浅彩勾勒渲染,隐线为没骨,纷纭墨色间,有“花分浅浅胭脂脸”之趣,而无“浑身殷殷腻粉腮”之过。自大处着眼,局部入手,删繁就简,取舍得当。其大笔铺毫,飞白泼色,整体面貌似狼藉,实则露浸乳染、虚实相生也,如此叠成,其火候大致在趁墨未干之时的洇化式疏密用笔,其效果末见冗杂芜驳、纷披乱营,反有一种神情维妙、意趣横生之感,有一种气力热烈、内蕴激情之势。或也浅淡,却能密从有画处得绘,疏从无画处求画,甚是奇妙。其构图,剪头去尾,写尽精英,不落全相,却有全貌,繁而不乱,少而不枯,近景取材,却能层次分明,虽设计,而无安排迹象。
        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其势则在于松散而有节奏,灵动而不失稳固,枝干花叶互关联,抑扬顿挫,一气贯注,往来曲折,虚断实续。其线条,脱去繁缛,独标高洁,弯弧挺刃,植柱构梁,疏密聚散兼备,动静快慢亦佳。富贵、野逸乃花鸟画两宗,然浓艳未必富贵,粗放未必野逸。孟先生的牡丹图,透着一丝寒气,群绽而孤寂,喧扰而伶俜,似乎也可证明此一点。以简为尚,简之入微,洗尽尘滓,烟鬟翠黛敛容方可退矣,似与不似之间,妙得生意又不失真,不似之似之神似矣。
        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法,成造化之功也。墨溶于水,千变万化,浓而不滞,淡而不薄,枯而不涩,湿而不漫,皆源于水分之掌握。在此基础上的随类傅彩,或略施以求淡雅,或复笔以示浓重,深浅聚散,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皆质朴稚拙、浑然平实格局。
        孟先生走的也是一条不固守、不羁绊的路子,其笔意快畅,草势横生,既非文人画模样,也非匠作套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