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只要活着,就能改变并不断改变自己

 汉青的马甲 2016-04-14


最近想要写一个心理学界的大神故事系列,打开电脑,联通网络,铺天盖地是柳岩伴娘事件与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的后续发酵。大众舆论再次漫卷风沙而来,仿佛这世界对于女性的侵害永远是我们自己的错,错在不够小心、错在衣着前卫、错在不懂武功、错在明知自己不懂武功又不肯自备防狼喷雾剂……稍替女性争辩的声音都会被扣上女权主义的帽子,这难道不正说明当下女性处境之艰难吗?人们对女权的畏惧,实质是对平权的拒绝。


哦,不过也还好,一百年前,女性甚至错在不能长出阴茎,所以必然终生自卑而惶恐。


感谢霍妮开启了女性心理学的新篇章,却理智的止于对人性平等的尊重。

 

弗洛伊德的时代


有多少人热爱弗洛伊德,就有多少人憎恨他。但无论是热爱还是憎恨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那个时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伟大早已超越了心理学领域,开启了一个人类自我认知新纪元


虽然弗洛伊德一生尊重女性,然而在他的精神分析学术领域,始终带有男权意识下的悲悯,女性之所以具有不同的思维特征,是因为她们无法成为男性,她们终生在与与生俱来的自卑抗争,而男性对女性的保护,是天然的强者对弱者应付的责任。


女孩霍妮的焦虑 


女孩霍妮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有名的远洋轮船长,母亲是贵族小姐。然而优渥的经济环境却没有使霍妮的童年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父亲看不起她,认为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而她自童年起便憎恨自己的父亲,憎恨他笃信的宗教,憎恨他顽固的独裁,憎恨他对作为女儿的自己的漠视。


霍妮对于母亲有着复杂纠结的情感关系。爱、崇拜、依赖与对抗始终存在,母亲是幼时的霍妮最真实可靠的同盟,母亲身上寄托着霍妮渴望的爱和安全感,但霍妮仍旧不可避免感受到了她如此信任和期待的母亲,对于作为男孩子的哥哥的偏爱。这一切使得霍妮的童年时期在抑郁和焦虑的交迭中度过。


即使是在成年之后,霍妮身上这种源自于童年缺乏安全与温暖的无助感和恐惧感依然根深蒂固。并由此创造了她理论体系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基本的焦虑”,指的是孩子觉得自己生活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上所体验到的孤独、无助和不安的情感。在这样的亲自关系中长大的孩子,会将潜意识中对父母的敌意泛化到周围的人和事物上,从而形成基本焦虑。


这种焦虑,不是由弗洛伊德所谓的性本能冲动造成的,而是始于不良的社会关系以及更深的文化背景。即:基本焦虑的存在与性别无关,但却因为性别的不同,女性承受了不公平的压力而加深她感受到的焦虑的力量。

 

永无休止的自我分析与成长


这个被父亲认定为丑陋愚笨的女孩儿,在九岁那年,决计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


“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一个人想要真正的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霍妮正是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开始寻求精神分析的帮助,以治疗自己频繁反复发作的抑郁症,并逐渐走上了精神分析师的道路,学习在和患者的交互作用中,重新体察被忽略的自己。


人类的意识活动往往鲜血淋漓而少有真相,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类的追求生的本能、追求舒适而远非追求真相的本能,使大多数人选择回避防御真实的自我,蜷缩在和谐的假象里,平静的活着并死去。


在著名精神分析师亚伯拉罕和弗洛姆的相继帮助下,霍妮不断的反省自己,进行深度自我分析,撕掉虚伪的面子,坦呈真实的心灵,直面内心的冲突,最终提出了人类行为内驱力的新理论,即,寻求安全、解除焦虑。


霍妮凭借对自己内心冲突的尊重,对自我完全无条件地接纳,进而坚定不移的采取建设性行动,最终获得了使自己不断向上和强大的力量。

 

“人只要活着,就能改变并不断改变自己。”直到今天,霍妮留给我们的这句话依旧掷地有声。与她留给我们的那些经典的理论相比,她凭借对自我的执著,而塑造出的这个独特的、不可重复、不可代替的生命体,更值得我们尊重和热爱。

 

今天的你,做好准备了吗?从回答这五个问题,开启你的自我分析与成长之路吧。


1. 你能看清自己身上的问题吗?

2. 知道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你会自谦、贬低自己,夸张、美化自己,还是放弃?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合理建议甚至斥责?

4. 想要做出改变的力量有多强?

5. 每天都看得见改变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