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观圣陶 | 在记者、学者、局长和教师眼中,圣陶学校是这样的!

 Purefact 2016-04-15


47日至8日河南汝阳圣陶学校课改现场会


吸引了全国各地近500名教育同仁的围观


全方位阅读圣陶学校之后


他们看到了什么?


又有哪些思考和感悟……


记者

什么是圣陶的核心价值

□本报记者 王占伟

圣陶学校课改现场会震撼了许多人。

“没想到在一个偏僻小镇上竟然有这样的教育”“作为一个教育人,王天民的生命样本让人叹服”“圣陶学生以学习为享受,圣陶教师以工作为享受,让人不可思议”。众多参会者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然而,不同的人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也有人读不懂圣陶,甚至提出质疑:低年级学生学习高年级的知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吗?

作为发现者,我第27次走进圣陶学校,同样有新的发现。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圣陶的教师,以前的采访中,总觉得圣陶的教师没有学生能说。然而,在大会现场,张亚楠、王豆豆、刘向帆、赵洋洋等教师,面对参会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竟然能妙语连珠,出口就能切中要害,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

“20多次深入圣陶学校采访,你对圣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在你眼中,圣陶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会议间隙,许多参会者问了我类似的问题。在我看来,圣陶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打破了“三制”,即教材制、年级制、班级制。圣陶学校不依赖甚至抛开了教材,不是按照教材的逻辑,而是按照学科知识自然的逻辑推进教学。

二是创生了第三种教学关系。没有足够的能量,圣陶学校不可能打破“三制”。这种强大的能量来自于圣陶学校创生了第三种教学关系:师非师,生非生,师亦生,生亦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第三种教学关系并不局限于教学,它还可以是第三种师生关系、第三种管理关系、第三种家庭关系、第三种工作关系……

三是让教育理念回归中华文明。圣陶学校是以道治校的典范,这里的教育、教学、管理完全是无为而治的。圣陶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无”,然而“无中生妙有”“无中生万有”,所以圣陶学校的师生才能把工作、学习当成享受。

“来到圣陶,什么你都不要学,你就学两个字——传道。”这是校长王天民对来访者说得最多的忠告。



局长

读懂王天民

颜明辉

圣陶学校之所以被喻为“教育的桃花源”,不是因为圣陶创造了“单科独进、开卷练闭卷考、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三大法宝,不是因为圣陶发现了“任务要具体、落实要到位、检测要严格、奖惩要适度”的自主学习四大秘密,也不是因为圣陶“无教材、无笔记、无作业”“课前有师、课中无师、课后自成师”等令人称奇、不可思议的措施和方法。其实这些都是表象,“让教育回归自然,让自然润泽教育”才是支撑圣陶教育回归桃花源的根本!

读懂圣陶学校必须先读懂学校创办人王天民先生。

先生有梦想。“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这首诗隐喻了王天民的教育梦想——找寻教育的桃花源、理想国。王天民说,自己这一辈子,人家教书我育人,人家授业我传道!

先生有情怀。他更看重“圣贤文化,陶育英才”,正是这一点让圣陶的学生有了一种“气自华”的特点。用经典文化打造圣陶教育的底色,让圣陶学子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贤境界。

先生躬身实践。“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位76岁的老人与教育为伴,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眼高手低、知行不一是大多数人的通病,而先生却能不守成规、不拘小节、顺势而为、因时而变,走入了“师非师、生非生、师亦生、生亦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然和谐状态。

圣陶学校东南400公里远,安徽阜阳第十中学的课改同样在践行这样一种教育——自然课堂。两所学校相隔近千里却殊途同归,只因他们对社会发展、对生命成长都抱着一种敬畏,大道至简,回归自然!

(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教育局局长)



学者

神秘的能量场

孟宪乐

此前,我们团队曾多次走进圣陶学校。但是,越深入圣陶,越感到圣陶的神秘。我觉得,这是因为圣陶存在几个强大的能量场。

王天民的能量场。56年的教育生涯,在他身上留下许多传奇:记忆力惊人,一辈子没有差生,河南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圣陶学校创始人,外界给予他“教育创客”“教育鬼谷子”的称号,而王天民则以他几十年的身心修养、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形成了自己的能量场,并向周围扩散,吸引、同化着学生、教师。

圣陶教师的能量场。王天民常讲:“校长信任教师,教师才能信任学生。”圣陶学校赋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激活他们的潜能和能量。每个教师都相互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形成一个个能量场,并集聚成圣陶的教师团队能量群,将这些能量向学生扩散。

圣陶学校的能量场。圣陶校舍简单,甚至有些落后,却不失花草树木;楼房朴素,甚至有些乡土,却不失亭台楼阁,尤其是布满奇石的圣陶艺术长廊和种满瓜果蔬菜的圣陶农科园,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因子。

圣陶学生的能量场。在圣陶,教师无教材、学生无课前预习、无课上笔记、无课后作业,甚至课堂无教师。这是在其他学校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圣陶学校就这样做了。王天民说:“因为我对教师放心,所以教师对学生放心。”放心就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会学、相信学生会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相信的能量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热爱学习、自觉学习,把学习当作信念、信仰,个体又产生了一个个能量场。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教授)



教师

圣陶学子为何如此感恩

李鑫磊

半个月前,王天民在我的字典中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寥寥数日之后,我们却不远千里来探访这个充满神秘感的人物。见到他时,这位76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双眼炯炯有神,一言一行都透着质朴和慈祥。除了王天民外,圣陶学校学生的表现也令我惊讶,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行为举止,都令我对圣陶学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来到圣陶学校后,我随着人流走进了教室,进门那一霎看到的景象深深地触动了我。教室里没有教师,都是学生。孩子们几人聚在一起,正在讨论。真正令我惊讶的并非孩子们正在学习超出他们年龄的知识,而是我站在他们身边近10分钟,竟然被他们视作空气。

随后,我遍访学校每间教室,基本情况如出一辙。为了更深入地探寻圣陶内在的教育文化,我开始和许多不同年龄的孩子交流。交谈的对象是一个初三女生,起初的聊天很轻松随意,突然我话锋一转,问她:“你们这里难道就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吗?”“没有。”女孩斩钉截铁地回答。“怎么会呢?”我反问道:“哪所学校都有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呀?”接下来女孩的回答让我又一次受到震撼。“因为老师会陪着我们,直到我们自己学会了,老师才会去休息,我们不想让老师那么辛苦。”乍听起来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看着女孩的眼神,没有游离、没有闪躲,相反却是天真朴实

我不禁开始反思,反思的不是我们是否像这里的教师一样去爱学生,我们从来不缺少对学生的爱。而是我们的学生能不能像这里的学生一样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能不能在体会到教师爱的同时,改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没有发自内心地感谢为他们辛苦付出的教师?

世间万物皆有道,其中的精妙不可能一时半刻就完全参透,参透一二已是受益匪浅。我想,随着不断地学习,或许能参透其中更多的奥秘。

(作者系北京市昌平区兴寿学校教师)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内容有删减,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