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山 》 【北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 ①北山:即钟山,在江苏南京市北。王安石晚年筑室隐居北山。 ②陂:池塘,也指水边堤岸。 ③堑:自沟。 滟滟:水光闪烁貌。 【赏析】 王安石的绝句最喜欢将自然界的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富有生机与活力,这首诗前两句亦是如此。山本是无情的,但春天到来,山上一片浓绿,映现在满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绿色,似乎是山主动把自己的绿色输给水塘,又随着水的上涨,仿佛要把绿色满溢出来;水呢,也很多情,或直或曲,以种种秀姿,带着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这联诗,把绿色通过动态写活,十分生动,后来杨万里专学此种。后两句写自己的感情,通过数花、寻草二事,吐露淡寂安闲的心理,虽然写得很平静,但意境很深邃,历来为评家关注。吴幵《优古堂诗话》说:“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荆公晚年闲居诗云'细数’云云,盖本于王摩诘(王维)'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而其辞意益工也。”吴可《藏海诗话》云:“'细数落花’、'缓寻芳草’,其语轻清;'因坐久’、'得归迟’,则其语典重。以轻清配典重,所以不堕唐末人句法中,盖唐末人诗轻佻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