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即规则,德即本性

 崔竣豪 2016-04-15

道德管理是道内化于人类社会形成的道德之道,是企业长期发展需要谨记的社会规律。通过道德领导力,如果管理者的精神世界能够驾驭大量的社会关系,那他在本质上就必然具备凌驾纷繁复杂的社会市场活动的能力,能够从宏观上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进而舍小取大的为企业换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样的人就算自己说自己不是领导,社会、企业、员工也不会同意,因为他本质上就是领导。道即规则,德即本性

道即规则,德即本性

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学强调的都是对具体事物的管理,研究的是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即在现有的条件下,研究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和分配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管理理念虽然短期内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提高企业的盈利,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它将人与财、物等同起来,看作是资本运作与利润回收的一个客体化对象,忽视了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存在。

注重道德管理,强调道德领导是一种化有为无的领导方式,它的特色在于道德管理,它所要管理的是企业中基本的为人之道。道德领导就是要弥补这一缺陷,用道德管理为企业管理撑起一片道德天空。

道德一词在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初现端倪。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道生成万物,德蓄养万物,万物呈现各种形态,环境使各物成长,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珍贵德的。道所以受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任自然。老子通过“道”与“德”两个字,揭示了万物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即万物由“道”产生,之后“道”分化于万物,形成万物的本性,万物的本性即是“德性”,之后万物在根据自身独特的“德性”发展为个别独特的存在。道在外,德主内,“道”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与真理,“德”则是符合“道”的“德性”和“品行”有道无德是死物,有德无道是假物。

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够按知礼懂得礼的要求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荀子首次将外在之“道”通过“礼”引入到人伦关系中,形成了“道德”一词,可见道德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道”,也就是交往之道、为人之道。

更多精彩期待你的关注:普巴微信号(pobasir),每天一段音频一篇文章,静候您的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