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汉学家蓝诗玲:中国被暴力方式拉入国际体系

 普罗霍罗夫卡 2016-04-15

 我最关心的是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搜狐文化:关于中国鸦片战争的书已经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这本书已经成为了解中国近代史必读的书目。您写就的《鸦片战争》晚这本书20年,您这本书的新意在哪里?您的研究有没有进一步的新发现?

蓝诗玲: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用尽量多的一手英文和中文的材料,研究鸦片战争本身的历史和脉络;第二个,我书中所写的内容跟茅老师的不太一样,我感兴趣的是鸦片战争对此后中英关系的影响,所以我在这本书中着重用一章去描写在西方兴起的“黄祸论”。

在西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越来越关心文化史研究。当然,他们也关心政治历史、经济历史等等。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在如今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欢迎。我看过大量欧洲人写的有关中国“黄祸论”的小说,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就的。同时,我也着重梳理了鸦片战争发生之后,中国有影响的评论家、知识分子以及舆论界对鸦片战争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在170多年的一个演变。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有爆发内战的危机

搜狐文化:那您的这本书里面,在鸦片战争史实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材料?有没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蓝诗玲:我觉得对我来讲,有两个主要的材料来源,一个是梁廷枏的文章,一个是官员之间的信件、给皇帝的奏折等等,这些资料可以让我们了解战争本身的真相,同时也能让我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在中国朝廷内部,在中国社会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矛盾,中国有爆发内战的危机,比如,汉族与满族的问题在鸦片战争之前,就被再次凸显出来。

我在写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部分的时候,也用过很多资料,了解当时中国人是怎么看这个战争的。还有一个对我来讲很有用的材料,就是阿英编辑的《鸦片战争文学集》,这是上世纪50年代编辑而成,里面搜集了大量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所写的小说、散文、诗歌、歌曲等等,甚至还有当时的抗英标语。这些材料对于了解当时中国人怎么看战争,看英国人,以及清朝军队怎么打仗,都是有莫大帮助的。我就想尽量了解当时的中英两国人民,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

在英文方面的材料中,我比较强调当时英国议会的材料,以及英国军人的回忆录,来华船长写的书信,甚至发文资料等等,比如要不要向中国宣战。英国内部对这场战争态度有很大的分裂,第二次鸦片战争也如此。我觉得以前那些研究鸦片战争的中文书,没有太多谈这方面的内容,也许很多中国学者没有条件和能力看英国方面的英文报纸。我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尽量从中英两方的资料中还原这个战争的真实性。

 我同时希望,我的书也可以在英国读者群里面产生影响。老实说,我在写书的时候,脑子里没有预设过是写给中国读者的,我知道中国读者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关于鸦片战争的中文书籍。但是对英国人来说并不是这样,英国没有那么多书谈鸦片战争的资料。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给英国的读者开开眼界,让他们去重新了解这场战争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