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84)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

 wsy3347 2016-04-16

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

戴理宏

说起阴阳人们首先会想到《易经》的阴阳八卦,八卦的基本卦象: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组成卦象的基本符号是阴爻( - - )阳爻( — )。从表面上看《易经》似乎是阴阳的来源没问题了,但是,经过易学专家的考证,认为《易经》  最早的卦象是由数字组成的,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阴爻阳爻,所以,《易经》的阴阳爻并不是中国阴阳思想的起源。

古人从经验观察出发,将阴阳作为太阳日光向背地意义而出现,向阳的叫阳,背阳地叫阴。阴阳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存在,而且是无处不在的存在,一切事物都可分为两大类,太阳、男性、光明、暖、热、动等向上积极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黑暗、寒、冷、静、等消极的属性归结为阴。后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阴阳提升为哲学的概念,用来广泛的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着的动态平衡势力。后来又把这二种阴阳属性,不管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万物,更形象地称为:“阴气”与“阳气”。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种内在的联系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正是由于五行的相生相克转化和制约的关系,从而构成了天地万物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所谓相生,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着滋生、促进与助长的作用。五行相生表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关系。所谓相克,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克制、约束与抑制的作用。五行相克表现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关系。五行生克的规律是“顺一相生,隔一相克”。

五行的相生相克,像阴阳一样,都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平衡与和谐。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五千前黄帝时期的大挠氏发明。十天干最初是用来记日,十二地支用来记月,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每个月的三十天里会有三个相同的天干(日子)出现,为了有所区别不至于把日子混淆,所以便用有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依次搭配的办法来记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经过有序的搭配形成了一个“花甲子”,俗称“六十甲子”,用天干地支记日的办法,后来又被引进到了记年、记月、记时。世界万物都有阴阳五行,那么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就更不能例外:

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称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天干地支经过后人不断的加工锤炼,除了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外,还被赋予了大量的内涵与外延,比如有:“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亥子北方水,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辰戌丑未四季土”的干支方位说;有“甲乙寅卯木青色,丙丁巳午火赤色,戊己辰未戌丑土黄色,庚辛申酉金白色壬癸亥子水黑色”的五色说;还有“仁、义、礼、智、信”五常说等等。那么,天干地支与以“五”字打头的五行系统,是如何组装成一个严密的万物五行框架的呢?

五方的概念早在殷周时期已经产生,《周礼》中有“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的说法,到了汉朝就有了关于五方位置与五方划分的来源等内容的详细记录,《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风。”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五方配五行的来源,完全是根据中国大陆的气候特点来配置的,中国的东方多海风,南方气候暑热,中部地区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温湿,西部干燥少雨,北方气候寒冷。当然,当五行被赋予了哲学的抽象概念以后,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水木金火土已经不是同一意义了,同时也远远超越了中国地理气候的范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根本,经过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医家诸家学派的阐发和升华,最终将阴阳二气五行学说与天干地支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大本营。我们的古人仅仅只用了天干地支二十二个符号,就可以将世界上一切最深奥、最复杂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出来。所以,只要读懂、读通、读精由天干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你就会成为一个能解读古代预测学的高手,如此而已,就这么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